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教您三個技巧,告別做舊老白茶,看完後茅塞頓開!

教您三個技巧,告別做舊老白茶,看完後茅塞頓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眼下,老白茶可是茶圈的新寵。

雖說老白茶一年四季都能喝,但再也找不到像冬季這樣,能讓人肆無忌憚,爽快喝老白茶的季節。

當西伯利亞的冷風吹來,氣溫呈現斷崖式下降的時候,輪到老白茶粉墨登場,再搭配上玻璃煮茶壺這個黃金搭檔,將橫掃茶圈。

冷風當道,煮一壺老白茶,溫暖的湯水滑過食道,落入胃中,一股暖意流遍全身。

再也沒有什麼,比在冬天裡喝上一杯老白茶更愜意了。

老白茶的流行,也帶來了一些苦惱。

其中,白茶的選擇就成了頭等大事,生怕一個不注意,粗心了,買了不好的茶,豈不是白白辜負了整個冬季。

尤其是買到做舊老白茶,最不能原諒!

《2》

什麼是做舊茶?

做得象舊的一樣。用以仿造古物或舊版書籍。

做舊,通常用在仿古玉器上,目的是使玉器表面呈現舊的表象,使其表面更象,更接近所仿的那個時代。

做舊手法有多種多樣,大致有化學藥劑浸蝕法、火燒、水煮加熱法、深埋地下土浸法等等。 多用於旅遊紀念品和文物欺騙。與文物修復不同。

做舊有幾大分類,書畫、銅器、瓷器、玉器等,此外電影、戲劇等亦用此方法製造有陳舊、殘破感的道具。

簡而言之,做舊是為了虛報年份而存在。

通過人為因素篡改外觀,使其看起來有些像老物件。

採用一些非常手段,讓新白茶迅速衰老蛻變成老白茶的方法,也叫作做舊。

這類非常規陳化而來的白茶,有個統一的名稱——做舊茶。

常見的做舊方法有渥堆和洒水高溫烤乾等方式。

渥堆,有兩種方式。

一是白茶在茶青加工階段,將白茶厚厚地渥堆在萎凋槽中,吹著熱風讓葉片中的水分消失。在這個渥堆的過程中,因葉片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消散,反作用在茶青上,容易讓色素氧化,最後呈現出葉片顏色深、紅燈特點。

乾燥過後,就呈現出統一的暗色調。

二是在後期將茶葉渥堆在一起,洒水,迫使白茶的色素被氧化,從而看起來顏色深,而後在改用高溫烘乾的方式,使得色素物質劇烈變化。最終看起來像是老白茶的模樣。

以上,就是最常見的做舊方式。

這兩種手段,都不是白茶的傳統加工工藝,對白茶品質並無促進作用,反而會拖後腿,嚴重影響品質。

做舊茶,這是每個愛茶者都不願意看到的慘痛局面。

《3》

為何市面上會出現做舊茶?

陽光下總會有陰影,做舊茶就藏在老白茶下的陰影,它的出現,是一種病態的市場競爭關係。

一步一個腳印,將新茶存成老茶,這中間所需要的成本,太高。

倉庫、人力、物力,疊加在一起後,增加了成本預算。

曾經給列位看官算過一筆賬,如果是一間專門用於儲存白茶的倉庫,光是三年的電量消耗,就不少。

假設一台抽濕機一天需要耗電量8度(實際情況可能還更多),電量按照家庭用電計費,假設一度電是0.8元,一年365天不停工,需要花費的電量共是2920度,三年就是8760度,不排除電量上漲、梯度計費等因素,共需要電費7008元。

這只是單純的一台抽濕機的耗電量,還不包括其他的費用,要是加上倉庫租賃成本,投資成本更高。

更何況,時不待人。小部分人為了搶佔市場先機,再也等不了三年這麼久。

於是就採取了極端的做法——做舊。

做舊,能從表面上讓白茶具有老態,看起來真像老茶這麼回事兒,葉片黑乎乎,看起來就像老物件一般。

在年份上,也迅速能變老三五年。

而後,再將這些茶以老茶的身份售賣。更過分的是,這些無良做舊者,彷彿看穿了茶友的心理一般,降低售賣價格。甚至一餅做舊的老白茶,還能賣出白菜價,一餅只要小几十元。

沒真正了解過老白茶市場行情的茶友,一個不留神便著了道,上了當,買了這些做舊白茶。

低價、年份老、茶友買單,就造成了做舊老白茶屢禁不止的局面。

《3》

做舊老白茶,要如何識別?

做舊老白茶,屬於濫竽充數類型,不少茶友也是恨得牙痒痒,自己並不想買到做舊茶,奈何做舊茶總是這麼討厭,混淆視聽,讓人上當受騙。

不止一位茶友問:「做舊茶要怎麼辨別,我真的想買到正宗老白茶!」

要辨別白茶是否做舊,並不難,甚至於從外觀就可以做出簡單的判斷,準確率高達80%,剩下的20%,則需要通過香氣和口感輔助判斷。

從外觀來看,做舊茶具備幾個特點。

1.顏色深,黑

2.色澤統一,沒有過多的色彩變化

3.白毫稀疏

這些,都是做舊的後遺症。

經過渥堆、洒水、短時間內快速發酵、高溫烤乾等非常手段,葉片中的色素物質早已被破壞,失去了原本的彩色。尤其是秋壽眉向來引以為傲的五彩色,也消失地無影無蹤。

此處,必須有一個嚴正聲明:老白茶,並不是顏色黑、深,沒有色彩變化!恰恰相反,老白茶的色彩,也是豐富的,尤其是葉片多的茶,色彩更多。其中,秋壽眉就是典型代表,即便經過三年、五年的陳化,它的五彩色基調不會改變,只不過顏色變深。

從外觀來看,黃褐色居多,其次是古銅色,黃綠色、銀灰色、褐色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正常老白茶會有黃片。這層黃片,還擁有一層臘質層,看起來油光發亮的。

且黃綠色葉片自然過渡,和其他顏色搭配在一起,協調。

也有的做舊者,會特意在茶餅表面撒上幾片黃片,想著瞞天過海,將造假做的像一點。奈何,他們卻忽視了顏色的協調性。

這些強加上去的黃片,十分突兀,與其他葉片格格不入,一看就有許多的端倪。

最後我們還可以看老白茶上是否有白毫。

白毫豐富,是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共性,白毫並不是銀針才有,白牡丹、壽眉同樣具備,且這些白毫吸附性極好,會牢牢地附著在葉片上,且隨著時間的增長,白毫還會變得更加明顯,似白雪一般。

而做舊的老白茶,這些白毫就變得稀稀拉拉,好像瘌痢頭似的,若不仔細看,壓根不會發現白毫的存在。

以上種種,稍微留心就能發現貓膩。

若是您拿捏不準,可以再通過香氣和口感判斷。

自然陳化的老白茶,香氣層次變化多,並不會只有單一的香氣,像壽眉一類,陳香、葯香、干粽葉香是常態,如果是餅狀的壽眉,還會有棗香出現。

而做舊的白茶,香氣單一,還會帶著沉悶的氣味,舒張不開。

口感上,自然陳化的老白茶滋味鮮、香、甘、醇,湯水稠厚、柔和、細膩、圓潤、飽滿,讓人一口接著一口不停喝。

做舊茶,內在物質被大量破壞,失去了原本的豐富滋味,甚至還會出現苦澀味。不論怎麼沖泡,都難以泡出令人驚艷的口感。

《4》

警惕買到老白茶,有四個絕不!

1、絕不買低價茶

2、絕不買顏色不正常的茶

3、絕不買香氣怪異的茶

4、絕不買味道苦澀的茶

這是避免買到做舊老白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遇到那些年份老,動輒就是十年百年的老白茶還只要幾十元,一百多元的茶,更要警惕。

做舊茶,最喜歡打價格戰。

越便宜的茶,貓膩越多。再者,買茶的時候,顏色過於統一的茶,也要小心警惕,再通過聞香、品味來判斷。

好茶,屢喝不爽。

做舊茶,怎麼也讓你提不起喝茶興趣。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品質好不好,看這四個地方就知道了,錯不了!
以肉桂為例,四個步驟教你判斷一款武夷岩茶的品質!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