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國軍將軍的一份遺囑,竟然讓蔣介石默然良久、周恩來感動不已

國軍將軍的一份遺囑,竟然讓蔣介石默然良久、周恩來感動不已

說到出身黃埔、還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陳誠可能是首當其衝的一個。但就是這個國民黨的二號人物,因其去世前所立的一份遺囑,竟然會讓蔣介石默然良久、周恩來感動不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且聽小編慢慢講來。

陳誠,字辭修,浙江省麗水市人。出生於1898年的陳誠也像民國時的大多數革命青年一樣,在1926年投身於當時的革命搖籃——黃埔軍校,不過他沒有做學生,而是直接當上了教官。

出身於黃埔,還是蔣介石的浙江老鄉,陳誠想不做蔣的嫡系都不行。都說胡宗南是蔣的「天子門生第一人」,其實陳誠遠在於他之上。陳誠是黃埔系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人物,有「小委員長」之稱。

1948年10月,在大陸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已是窮途陌路,為了將來能有條退路,蔣介石特地派陳誠去台灣主持政務。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幸虧有陳誠的接應,蔣介石才得以安然來台。

後來陳誠出任國民黨的副總裁和行政院長,還在1954年當選了副總統,儼然成為了國民黨的二號人物。

20世紀6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改變,為了儘早地解決台灣問題,毛主席提出了「一綱四目」的對台方針。「一綱」:如果台灣可以回歸祖國,其他一切問題都可以按蔣介石和陳誠的意見研究解決。「四目」:一、台灣回歸祖國以後,除外交問題必須要由中央決定之外,其餘軍政和人事安排可根據台灣方面的意見辦理;二、台灣如果建設費用不足,中央財政可以下撥;三、台灣的社會變革可根據台灣方面的意見研究擬定並付諸實施;四、大陸和台灣均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的團結之事。

1963年,周恩來請張治中以個人名義向陳誠轉達關於「一綱四目」的方針,希望陳誠能儘早為海峽兩岸統一做出貢獻。誰知信剛送到台灣,陳誠就因為肝癌而病倒了。

1965年3月,陳誠的病情急轉直下。一天昏迷醒來後,陳誠自知時日不多,便指示他的長子陳履安代寫遺囑(陳誠口述,陳履安代寫)。

遺囑內容很簡短,共三條:一、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二、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民國軍民共此患難;三、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

口述完遺囑不久,陳誠就病逝了。但是他的這份遺囑卻在當時的台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60年代的台灣,在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下,時常叫囂著「反攻大陸」。而身為副總統的陳誠,卻在遺囑中對此隻字未提。

據說蔣介石看了陳誠的遺囑後,默然了好幾天,於是蔣的親信們就暗示陳誠的夫人譚祥是否能修改一下陳誠的遺囑。譚祥聽後不為所動,說:「辭修的遺囑如果一定要發表,就只能按照他生前的口授原件,如果感到這樣公布不合時宜,也可以不發表。不過要發表就只能如此了!」

消息反饋給蔣介石後,他思忖良久,最後還是批准「照原件發表公布」。

遠在北京的周恩來聽說陳誠的遺囑後,也深為感動。就在這一年,原中華民國的「代總統」李宗仁回到了祖國。周恩來親自去上海迎接他,當談到當前的台海局勢時,周恩來動情地說了一句:「陳辭修是愛國的人,他堅決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可惜他身體不好……」

「陳辭修是愛國的人。」這就是周恩來對他的黃埔同僚的最後評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他當選國家主席時,已經是81歲高齡,一生為國卻很少被大眾熟知
對越反擊戰老山大血戰:解放軍傷亡200人殲敵1300人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