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騙了李白一生,也欺騙後世千年

「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騙了李白一生,也欺騙後世千年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格言相信是很熟悉的,它告訴我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它來自於一個典故,那就是李白小時候,不好好讀書,經常偷偷溜出去玩。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婆婆正在磨一根舂米用的鐵杵,婆婆告訴他,只要有毅力,就沒有難事,她要將這根鐵杵磨成一口繡花針。

這件事李白從未說過,在唐朝也沒有人記述下來,倒是南宋時有一個叫做祝穆的人,將其記錄在《方輿勝覽》。祝穆名氣並不大,並不為人矚目,但他卻是朱熹的親戚和學生,理學功底相當高深,這個故事就出自《眉州?磨針溪》一章:

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然而,大部分人都會有一種困惑,鐵杵就是鐵棒,難道小小的繡花針就是靠鐵棒磨出來的嗎?

在上古時代,人們已經懂得用骨針來縫製衣服了。骨針的材質是比較大的魚骨頭所製作成的,上面的針孔是用尖銳的石器一點點連敲帶打鑽出來。在這個時候,骨針確實是磨出來的,而且用了非常久的時間,直到金屬開始使用後才被淘汰。

在廣泛使用青銅器的時代,繡花針也就是銅針。當時人是選擇用銅條不斷敲打,因為銅比較軟,延展性比較好,則被打製成為一根根銅絲。隨後,工匠截取適合長度的銅絲,並將一頭砸扁,再用尖銳的工具鑽出針眼,磨去針眼旁邊的突出部分。

如果說此時還有磨這道工序,那就是將銅絲上沒有針眼的反覆打磨,直到形成了針尖部分,這樣一根繡花針就完成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開始大量使用,繡花針的材質也就成為了鐵的,這和唐朝李白見到的就沒有多少區別了。但是,在做工方面和銅針差別並不大,只是工序略有區別。

當時的工匠們,因為本身有了鐵質的鑽頭,便可以在一根較粗的鐵絲一頭鑽上一個圓孔,然後再用鎚子輕輕捶打,使之變扁。至於說針尖部分,則是用兩塊磨刀石,中間夾著針,反覆研磨。經過一段時間後,繡花針就會變得鋒利起來。如果更為講究的,那還要放在鍋里如同炒菜一樣進行淬火處理,這在明朝人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詳細的描述。

因此,生活在唐朝的李白,頂多看到老婆婆磨鐵絲,是絕對見不到磨鐵杵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老人家逗小孩玩的。至於說生活在南宋時的祝穆,繡花針從材質到工藝,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和突飛猛進的進步。

當時的繡花針就已經是鋼針了,人們用低碳鋼絲冷拔獲取了大小不一的針,以便適用於不同的場合。當時製作一根針,已經不是靠老百姓自己來製作,而是有了專門的工坊,比如「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他們採用磨製、沖眼、滲碳、淬火等多種工藝,就已經高效地製作出一口口精良的繡花針了。

這可不是小珏在瞎掰,現在去中國歷史博物館參觀,就能夠看到北宋時「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的印刷廣告。這塊銅製廣告牌的正中間以白兔抱鐵杵搗葯作為商標,左右兩邊還告訴顧客:認門前白兔兒為記。另外,在下方還有商家的說明:

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客轉為販,別有加饒。請記白。

所以,「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極有可能就是祝穆編造出來勸學勵志所用。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那也只是李白被欺騙了,而祝穆則用這個善意的謊言,欺騙了後世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乾隆沒有抹去如懿的痕迹,倒是這個廢后下落不明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