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018壇經道白:慾望是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018壇經道白:慾望是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惠能說,「啟稟和尚」,「啟稟」是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報告,這是惠能擺正自身位置的表現。「和尚」是一種尊稱,有資格堪為人師的出家人才可以稱和尚,和為三界統稱,尚為高上之意。

如今,在佛教界,只有一個寺院的住持、資深首座或升座之後的方丈才可以稱為和尚,初出家的沙彌或資歷不深修為不高的年輕法師都不能稱和尚,德高望重的寺院方丈一般稱為大和尚,在他之下的出家人一般統稱為法師、師父。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惠能說,我心中經常生出這種智慧來。智慧是什麼?就是對自性的一種覺照,是對煩惱的破解,是對生死的洞察,是對輪迴的瞭然,是對執念的放下,是自在,是清凈,是歡喜,是禪悅。

人們種福田,求福報,就是為了達到這種效果的。如今惠能已經達到這個境界了,不就是已經身居福田了嘛,還要為了求福田去忙活什麼呀?

世人為了生活,忙忙碌碌,都羨慕別人享清福,那什麼才是清福呢?

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有一首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閑事」就是無煩惱,就是清凈。能過上這種「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卧」的日子,那才真叫享清福。

臨濟義玄禪師也曾說,「無事是貴人」。有的人以為自己當個小官掌握一點小權力佔有一點小資源擺一下小架子就是享福,每天見人就說我很忙我很忙,以此刷存在感。豈不知這樣僅僅是拿捏做作出來的威與福,俗稱作威作福,恰恰是沒有福氣,更不用提享清福了。

話又說回來,享清福也不見得就是什麼都不幹。

你以為天天在家躺著不幹活就叫享清福?你躺著也可能很煩惱,只要有煩惱就不是享清福。

只有心中清凈,才是享清福。

你可能每天起早貪黑忙工作,但是你的工作服務社會利益大眾,有意義有價值,雖然忙,但內心很快樂,不覺得心累,這就是真正的享清福。

內心清凈,這是福報。讓自己內心清凈的這個過程叫做種福田,種清凈福田。所以惠能才對五祖說,我內心已經是清凈福田了,您還讓我幹什麼呀?

有一個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漁夫每天撒三網魚,然後就躺在礁石上吹海風、曬太陽。有一個商人來了,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多撒幾網?漁夫說我撒那麼多網幹什麼?商人說多賺錢買個漁船啊,然後可以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再組建一個捕撈船隊,當大老闆大富翁,那樣就可以悠閑地在海邊吹海風曬太陽啊。漁夫說,我現在就在吹海風曬太陽啊!

人的內心,不能靠外物來支撐,不能靠外物換取清凈。當你不起貪慾了,就會清凈了。只要還有貪心,就不會清凈,就一定煩惱。

有的人說我有很多錢就幸福了,真的有了很多錢,他會生起更大的貪心,追求更多的錢,一直不會滿足,所以也一直不會清凈,自然脫不了煩惱。

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你那個慾望是無底洞,無底洞是永遠填不滿的。有句話說,地球可以滿足70億人的需求,但滿足不了一個人的貪慾,就是這道理。

內心能不能得到滿足,在於你如何調心,而不是靠外在物質的填充。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與幸福快樂,拚命追逐物質,結果已經比很多人富裕了,卻依然煩惱纏身。他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那麼用什麼才能填滿無底洞呢?只有慈悲、智慧、愛和光才可以。慈悲就是愛,智慧就是光,這些來自內心,而不是外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覺居士 的精彩文章:

017壇經道白:能承受多大屈辱就能成就多大事業
016壇經道白:心底無私才堪擔當大任

TAG:明覺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