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時不在的契約精神

無時不在的契約精神

約精神如果只是一種道德說教或社會學概念,那麼它將如同鏡中月水中花,只可遠觀,而不可實踐。

一期購房糾紛

甲先生與乙先生簽訂了購房合同。

依據協議,甲先生(買方)向乙先生(賣主)購買一套房屋,成交價為300萬元。甲先生需首先向乙先生繳納10萬元定金。若任何一方違約,違約方需向另一方支付20萬元違約金。

甲先生向乙先生繳納10萬元定金後,房價大幅上漲。原定成交的房子市場價格漲到400萬元。

乙先生決定不再向甲先生出售房子。甲先生起訴至法院。

最終,乙先生根據法院裁決,向甲先生支付20萬元違約金,終止了合同。

從法律上講,這件事情了結了。

從情理上講,乙先生的心中缺少了一樣東西——契約精神。

契約精神的缺失必然導致唯利是圖的投機鑽營。知識界經常批評中國人缺乏契約精神。

何謂契約精神?

通常,契約精神是指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它要求社會中的所有人都要受自己諾言的約束,信守約定。

契約精神不僅應用於商業領域,更應用於政治與法制等領域。

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念,契約精神不是單一的道德概念,而是複雜的社會學理論體系。

契約精神除了包含誠信之外,還以締結契約雙方的「自由」與「平等」為必要元素。

僅就誠信而言,中國文化中不缺乏「誠信精神」。中國古人也提倡「誠信」,如孔子云:「言必信,行必果」,等等。

但誠信的道德旗幟並不能賦予人實踐誠信的能力。中國人不缺少講究誠信的文化元素,而是缺少遵守誠信精神的信仰動力。

所以,缺乏誠信的社會現象在人們的譴責聲中屢禁不止。於是,知識界就拿西方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光照中國的現實。

契約精神的思想淵源

在西方文化中,契約精神有兩個思想淵源。一個是宗教的信仰根源,一個是世俗的哲學根源。

在哲學領域,契約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正義觀,以及伊壁鳩魯的社會契約學說。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發展,基督教神學深刻地影響了中世紀歐洲的學術界。 13世紀的義大利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對契約精神的闡述根植於聖經。

同時,阿奎那也借鑒了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阿奎那的契約理論是聖經神學與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的融合。

16-17世紀的一些經院派學者受阿奎那影響,用契約精神闡述羅馬法制,形成了完整的契約理論。

但是,17、18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人們努力讓理性擺脫基督教神學的框架來進行學術思辨。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洛克《政府論》,托馬斯·霍布斯《利維坦》等當今學術界研究契約精神的經典著作都嘗試擺脫或反擊基督教傳統神學。

這些世俗領域的契約精神為西方社會構建法制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基礎。

美國與歐洲有所不同。1620年,一批清教徒為追求純凈而自由的信仰環境從歐洲遠渡重洋來到北美大陸。基督教文化從此在北美大陸落地生根,並影響美國社會直到如今。

美國學術界的知識分子也會研讀盧梭、洛克、霍布斯等人的契約理論著作,從而為某些政黨的意識形態背書。

然而,把契約精神當作學術研究的美國基督徒平民並不多。大部分基督徒沒有讀過那些世俗的契約理論著作,但他們每周日去教堂學習聖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契約精神的熏陶主要是來自於聖經。

聖經中的契約精神與世俗的契約理論不同。聖經中的契約精神關係個人的生命品格。世俗的契約理論觸及宏觀的社會體制。

前者不如後者一樣有複雜的知識體系。但前者提供了讓人活出契約精神的生命力,這是後者所不能及的。

契約精神的信仰根源

「約」是貫穿聖經的一條重要線索。上帝與人類立下的聖約是聖經歷史發展的主軸。

最早,上帝與亞當立約,被稱為「亞當之約」。之後有「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摩西之約」「大衛之約」,以及耶穌用祂的血與上帝子民所立的「新約」。

其中,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儀式記錄在《創世記》15章。

他(神)說,你為我取一隻三年的母牛,一隻三年的母山羊,一隻三年的公綿羊,一隻斑鳩,一隻雛鴿。亞伯蘭就取了這些來,每樣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地擺列,只有鳥沒有劈開。

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幼發拉底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

在此儀式中,上帝叫亞伯拉罕把牛羊劈成兩半。上帝以火的形式表明祂自己從劈開的動物中間走過。

在古代近東地區,國與國之間立下契約時經常採用這種儀式。立約者從劈開的動物中走過,誓言自己若違約則與被劈開的動物同樣下場。這種立約儀式表明立約者將用自己的生命保證履行盟約。

然而,上帝沒有讓亞伯拉罕從劈開的動物中經過,乃是上帝自己從中走過。這表明上帝要用自己的生命保證祂在亞伯拉罕之約中的應許必然實現。

的確如此。

三位一體的上帝的第二個位格聖子耶穌降世為人,在十字架上流血犧牲,成全救贖的工作,實現了亞伯拉罕之約的應許,其中包括國度與君王從亞伯拉罕的後裔而出,耶和華要做亞伯拉罕後裔的神,亞伯拉罕的後裔極其繁多,等等。

這些應許的祝福臨到了所有基督徒身上,無論他們是否有亞伯拉罕的血統。

耶穌通過祂的死與復活建立了上帝的國度,並作國度的君王。而基督徒因著基督的救贖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和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因此便是上帝立約的對象。

耶穌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的救恩是基督徒得以進入聖約關係的保證,這正是耶穌用祂的血與信徒立下的新約。

「新約」並非與舊約中的「亞伯拉罕之約」完全隔裂,而是「亞伯拉罕之約」的最終實現。

在亞伯拉罕之約的儀式中,上帝親自從劈開的動物中走過的一幕與聖子耶穌在十字架上捨命的一幕在歷史的時空里呼應。

契約精神的實踐能力

上帝信實守約的故事並非為人樹立一個道德楷模,而是彰顯了上帝信實的本性。《申命記》7:9說:「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上帝有信實的本性。而基督徒重生之後與上帝的性情有份。聖靈在信徒生命中所結的果子就包含了「信實」。

因此,基督徒實踐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乃是活出「信實」的美德,彰顯上帝的榮耀。

耶穌不僅用祂的生命彰顯了信實的榜樣,更用祂的生命賜給我們活出信實的能力。

我相信,還會有更多缺乏契約精神的故事發生在我們周圍。我也相信,還會有人繼續呼籲中國人需要建立契約精神。

但契約精神如果只是一種道德說教或社會學概念,那麼它將如同鏡中月水中花,只可遠觀,而不可實踐。

我們從來不缺乏道德說教,我們缺少的是活出美善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不是道德說教和學術研究可以實現的,而是來自於對生命之主的信仰。

你在信仰上有什麼困惑嗎?

移步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吧

7G關愛中心

周一至周六早10點至晚10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Gtv奇蹟網 的精彩文章:

這世界最大的真實,就是我們都足夠虛假
如何從外貌協會走出來,找到那位神預備的人呢?

TAG:7Gtv奇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