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你能克服這三件事,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南懷瑾:你能克服這三件事,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南懷瑾: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如果能逃出了這三樣的話,就跳出三界外,真正的高境界了。

不自欺

一個人對自己認知清晰,不欺騙自己,其實很難。

孔子初次參加祭祀典禮,很多規矩都不懂,於是請教身邊的人。有人就責備孔子,怎麼這麼不懂禮。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不懂,不能假裝懂,所以要請教,這樣才能不出岔子。

對自己誠實,是一種極高明的智慧。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蒙蔽。就像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因為背後有老虎撐腰,所以百獸辟易。

漸漸地,其他動物的恭維讓它飄飄然,覺得自己真的天下第一了,然後去挑釁大象,最終慘死森林。

有時候,一個人的能力強,很可能是藉助了其他力量,別人奉承你,未必是你能力強。有可能是你的位,也有可能是他們見識太淺。

蘇軾曾經擔任朝廷的禮部尚書,聲名顯赫。很多人就奉承他,說他一肚子的錦繡文章,但蘇軾有很清醒的認識,他知道自己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時刻保持反省的狀態,保持謙遜,一個人才能去掉外在的遮蔽,認清自己。

不欺人

一個人不欺騙自己,才能不欺騙別人。保持內心的真誠,才能不向別人使用狡詐的手段。

蘇軾在烏台詩案中「因言獲罪」,被人尋章摘句,扣上了反對皇帝的帽子,九死一生。

後來新黨垮台,舊黨起複,蘇軾得以重返朝堂。當時舊黨打壓一個新黨言官。同樣是「尋章摘句,羅織罪名」。

蘇軾反對,說「這其中的滋味我嘗過,不願意讓別人嘗。言事無罪。」這是宋朝的鐵律,也是蘇軾內心的自由。

他不能欺騙自己說:對待政敵,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所以他不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因為不欺己,所以不欺人。

只要內心的閘門不曾鬆懈,無論外界多污濁,我們始終都能保住內心的善良。

不被人欺

一個人不自欺、不欺人,那麼誰又能欺騙得了你呢?

蘇軾一生歷經波折,在朝、外放、貶官、還朝、外放、貶官,大起大落、飄零四海。

如果他肯自欺,或者肯欺人,他的仕途就不會這麼坎坷。

就像他的朋友章敦,欺騙自己說「官場就這樣,我也就跟著一起混吧」開始自欺、欺人,於是官途順暢。蘇軾的不自欺、不欺人,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真誠。

不迴避問題、不遮蔽問題,總是和挫折黑暗正面對抗。這是一種煎熬,遠不如章敦隨波逐流來得舒服。

正因為煎熬,所以思索、所以讀書,所以寫作。人生在世,若不自欺,誰沒有無法解答的困惑?他熟讀儒釋道經典,用自己的思考去解答自己人生中的困惑。最終自由出入儒釋道三家,世事洞明,淡然豁達。

人生的通達哪裡來?在不斷的反省、不斷的煎熬、不斷的思考中來。

不自欺、不欺人,是智慧的源頭。歷經風雨,他一眼就能看到人心裡,又有誰能欺騙他呢?

人要自愛,才能愛人,最後自然可被人愛。人要自尊,才能尊人,這樣才能使人尊你。人要自立,才能立人,這樣才能讓別人立你。

王陽明說:「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一切問題都是自身的問題,都是自己內心的問題。

不要管外界的環境如何,只要修好自己的身,守住自己的心,人生自然能得圓滿。

編輯|建君

素材來源|網路

審稿|王焱開 政潮 王宇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德王觀音

本周我們共修《能量功課》

《能量功課》能夠讓人們通過簡單的修持方法,就能獲得好運、健康、平安、財富。

佛教經論中說:萬人共造善惡因,每人均得萬人果。

在佛經上講到以前有個婆羅門,聰明具有智慧,他和三十二個朋友共同修福德,後來命終都生到帝釋天,他作天主,另外三十二人都作大臣,因此就叫做三十三天。這三十三人不是單幹,單幹力量小,合作修福的力量大,他們各自都得到了共修的福德。

所以佛門裡面非常的提倡共修,共修能讓功德增倍!

Changer邀請您每晚21:00,

我們一起共修15分鐘,

讓我們一起震撼共修!

共沐佛光,同沾法喜,

共同迴向,福慧安康!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共修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者Changer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個動作還有療愈的效果!
財富是可以修出來的!讀懂李嘉誠,讓你找到生財之道!

TAG:禪者Chang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