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欲擺脫對中日韓依賴 德國投10億歐元在這個領域

欲擺脫對中日韓依賴 德國投10億歐元在這個領域

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14日在柏林舉行的電動車會議上表示,隨著汽車工業邁向電動化,目前電池的產量已無法滿足急劇增加的需求。

台媒稱,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歐洲車廠目前仍依賴中國和韓國廠商供應,無能力自製。德國政府宣布,未來3年將撥10億歐元,挺歐洲廠商在本地生產電池。

據台灣「中央社」11月14日報道,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14日在柏林舉行的電動車會議上表示,隨著汽車工業邁向電動化,目前電池的產量已無法滿足急劇增加的需求。

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

他說,到了2030年,全球對電池的需求將超過現在的10倍,歐洲有必要擺脫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全球的電池有三成都來自歐盟」。

報道稱,德國政府推動電池國產化已經有一段時間,阿爾特邁爾不願透露參與的廠商名稱,僅表示將有兩家跨國和一家本國的電池廠,未來可能仿效空中巴士(Airbus)的跨國生產模式,法國、波蘭、奧地利都有興趣,具體的投資計劃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就會公布。

德國媒體盛傳,德國電池廠Varta、汽車製造商BMW、化工業龍頭巴斯夫(BASF)、美國車廠福特(Ford)、法國電池大廠Saft、比利時貴金屬生產與回收大廠Umicore都將參與投資。

BMW汽車

報道稱,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一輛電動車的成本有高達四成來自電池,但目前技術主要由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廠商掌握。阿爾特邁爾一再強調,將核心的研發和製造能力留在歐洲對歐洲汽車工業的重要性。

他說,歐洲生產的電池不一定最便宜,但規格一定要做到世界上最好。

2017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媒體預展上拍攝的Aspark Owl電動跑車。 (新華社)

報道稱,根據德國經濟部的說法,在德國和歐洲製造的電池,要達到能量密集度高、價格有競爭力、使用壽命長等國際水準,而且要符合生產低碳排和高回收率的環保標準。

報道指出,為汽車工業轉型,歐洲聯盟去年才成立綠色電池聯盟,已有260家企業加入,目標是打造歐洲的電池工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俄媒文章:台灣挾洋自重考驗解放軍耐心
港媒:中國將目光投向北極航線 「冰上絲路」正在成形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