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為何決意撞沉日軍吉野號?原因令人深思

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為何決意撞沉日軍吉野號?原因令人深思

沉睡海底100多年的致遠艦,於2003年被打撈,再一次喚醒了我們關於甲午海戰的回憶。我們開始重新思考,當時中日兩國都處在怎樣的環境中?戰敗的為什麼是中國?鄧世昌又為何要撞沉吉野號?

19世紀末,日本剛剛經歷了明治維新,國力日益強勁,海軍實力得到飛速發展,國家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擴張,確立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晚清政府,也開始接受一些新思想的衝擊,在國內開始了洋務運動,並籌備自己的北洋水師,花巨資購買了致遠、經遠這些先進的戰艦。並且,把包括鄧世昌在內的大批優秀中國軍人送到西方國家,去學習先進的海軍管理理論。

那為什麼中國會慘敗?甲午海戰爆發時,當時清朝政府認為,致遠號戰艦在學成歸來的鄧世昌手裡,完全有實力和日本海軍一戰。但是,晚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早已超出了我們的認知,在英雄為國奮戰的時候,晚清政府卻沒有提供足夠的彈藥。最終導致了戰敗。

彈盡糧絕之際,中國軍人只剩下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鄧世昌大喊著撞沉吉野,然後和致遠號一起永久的埋在了海里。但是,鄧世昌的做法明智嗎?有的人會說,戰爭已經勝利無望了,何不保存下自己的性命和昂貴的的致遠號呢?

近日有專家得出結論。鄧世昌首先是一名軍人,逃跑對於軍人來說就是一種恥辱,鄧世昌的報國熱情,和他軍人的性格,使他註定不會逃走,他不會讓自己和方伯謙一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其次,吉野號是日本海軍的主要戰艦,想要贏得戰爭勝利就必須撞沉吉野號。雖然希望渺茫,但是,他作為一名海軍將領,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最後的榮譽,撞沉吉野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雖然致遠號沒了,鄧世昌也犧牲了。但是,他留下的民族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他的功績應該被我們所銘記。得益於祖國的強大,我們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自己的海軍事業。近年來我國的海軍實力不斷加強,先後製造了大批先進的海軍武器,還擁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同樣的歷史絕不會在今天的中國重演,但是,不論我國如何強大,都不會率先發動戰爭,中國人民永遠愛好和平,並且會在維護世界和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參閱 的精彩文章:

印度竟取消百億訂單,並退出合作項目,只因俄羅斯太不厚道?
一戰成名,美國攻擊機中最丑也是最有力的存在,快來了解一下

TAG:軍情參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