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漢橋話畫:從《墨葡萄圖》看徐渭悲愴的人生

漢橋話畫:從《墨葡萄圖》看徐渭悲愴的人生

《墨葡萄圖》,明代,徐渭,紙本水墨,縱116.4厘米,橫64.3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名畫鑒賞

徐渭的繪畫成就主要體現在水墨大寫意花鳥畫方面,《墨葡萄圖》是一幅很能代表徐渭水墨大寫意風格的作品。此畫構圖奇特,描繪的是一叢葡萄,枝葉從右邊伸過來,由於枝條伸出了畫面,中間還有一塊空白,信筆揮灑,似不經意,藤條錯落低垂,枝葉紛披,以豪放潑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動人的氣勢和葡萄晶瑩欲滴的效果,所呈現的那種亂頭粗服的美,較之元代畫家的逸筆草草,更具有一種野拙的生機,正如他自己所說:「信手拈來自有神」、「不求形似求生韻」。上方是那首著名的肆意狂舞的題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署款:「天池」、「湘管齋」朱文印。詩的意思是說自己一生潦倒,現在已經變成老翁了,就像一顆無人識貨的珍珠,隨隨便便地被扔在草叢裡埋沒了。詩里的「明珠」落實到畫面上顯然就是葡萄。

也正因為徐渭畫畫的目的是發牢騷,所以畫得像不像,對他來說並不重要。葉子和葡萄都畫得十分粗疏,乍一看,簡直不知道是什麼東西。而且構圖也沒有任何道理,非常隨便,既不講究平衡,也不講究穩妥。葡萄的枝幹硬生生插進畫面,沒有來歷,也沒有去向。最絕的是那首詩,佔據了畫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就這麼空著。字也很野蠻,只顧順著筆畫寫,字與字之間、文字與畫面形象之間完全沒有照應和揖計。只因徐渭的書法功底很深厚,雖然他的書法同樣沒有規矩,看起來是胡亂寫,但點畫相當生動,充滿靈氣,虎虎生風,讓人在數百年後似乎還能聽見他的筆划過紙面的聲音。他的行草字勢欹斜跌宕,令人聯想到畫家不平的人生經歷。

徐渭《墨葡萄圖》

可見徐渭完全是憑感覺在畫畫,他不肯依賴和遵循一切已有的慣例和程式,或許他頭腦里根本就沒想那麼多的東西,只是讓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傾瀉到紙上,或許他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個畫家,而應該是一個救黎民於水火的政治領袖,或者是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家,可是這一切都落空了,到頭來只能以狂圖亂寫來打發清貧困窘的時光,因此就隨便畫吧,只要能滿足一時的痛快,宣洩心中的苦惱就行了。如黑雲翻墨,如雨濺雹飛,如空谷長嘯,如暮鼓急聲,這不是畫畫,而是一位恣意縱橫的老秀才潑灑著他內心的狂野、激憤和無盡的落寞。《墨葡萄圖》在有限的感性形象中寄寓和表現出強烈而真摯的感情,這種看似頗受限制的花鳥畫題材卻傳達出了極為深遠的思想內容。

畫趣拾珍

徐渭在明代三大才子中是無可爭議的最多才的一位——詩、書、字、畫、兵法樣樣精通,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家。他在詩文、書畫、戲曲等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在藝術風格上卓立不群、與眾不同,對明後期及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佯狂的藝術家不少,可是在生時寂寞、故去後為後人頂禮膜拜的大家實在不多,而徐渭就是這樣有著獨步天下的才華的真正大家。

徐渭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和王世貞、李攀龍等「後七子」引領文壇的時代,前後七子為掃蕩明初「台閣體」的萎靡文風而樹起「復古」的旗幟,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而徐渭有著自己獨立的見解,強調詩文創作應該是自我表現與自我宣洩,提倡為文為詩都要表現本真自我,他稱作「本色」。徐渭的本色觀是有其學術淵源的,他的家鄉是王陽明「心學」的根據地,是王學浙中派的基地,王陽明倡導「良知」說,高揚主體精神,反對盲目崇拜偶像,鄙視煩瑣哲學,主張獨立思考,用自己的「靈明」去審視一切,提倡在任何艱難的境遇中都要保持自我人格,鼓舞人們建立自我實現的自足感,爭取進入「出乎塵垢之外而與造物者游」的人生境界。徐渭的老師王畿(音同:機)、季本都是王陽明的弟子。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發揚心學的精義,給了徐渭以深刻的影響。和徐渭關係密切的還有唐宋派領袖唐順之,唐順之晚年也崇尚王學,他說先秦諸子都有「一段千古不可磨滅之見」,強調學貴自得,強調錶現自我,這是徐渭「本色論」的直接源頭。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徐渭提倡本色獨創的主張很充分地表現在他的藝文創作中。徐渭傳世的文章有三百多篇,體裁涉及傳統古文的各種類型。一些序、記、傳、銘等傳統的體裁,在徐渭的筆下變成了接近純文學的散文和雜文,如《贈吳宣府序》就是一篇生動的回憶錄,回憶二十二年前在紹興老家和吳兌一起召集市民和族人痛毆為非作歹的悍卒,大快人心的一件往事,敘事生動,人物對話與動作的描寫很精彩;再如《贈光祿少卿沈公傳》,敘說沈煉一生的事迹,夾敘夾議,是充滿感情的人物傳記。徐渭得意時少,失意時多,但他在倒霉時也能自得自適,這是從王陽明那裡學來的。他在獄中本來是披枷戴鎖的,當他被允許解除枷鎖時居然還寫了《前破械賦》和《後破械賦》。當然,徐渭最出色的文章應數其四十五歲時作《自為墓志銘》,他在自殺前寫下了這篇自傳,說到他自己的為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放,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干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無以葬。」總結了一生的經歷,寫自己的師承,寫自己的家庭,寫事業的失敗,歸結自己的品性是「傲與玩」「兩不得其情也」,自殺前自己寫下墓志銘已經夠獨特的,其情緒之冷靜更是世所罕見。

徐渭去世後,「公安派」領袖人物袁宏道偶然在友人陶望齡家中隨意抽取一本刻印粗糙的徐渭詩文稿,在燈下讀了幾篇後不禁拍案叫絕,驚問此人是今人?還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齡一起徹夜閱之,激動得高喊:「蓋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內有文長先生,噫,是何相識之晚也!」而後袁宏道不遺餘力地搜羅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揚徐渭,認為徐渭詩文「一掃近代蕪穢之氣」,認為徐渭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又雲「不論書法論書神,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徐渭一生不得志,是被明代藝壇和文壇邊緣化了的一個天才,他幾乎被主流社會所遺忘,袁宏道寫下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小傳——《徐文長傳》,這位被遺忘的藝術奇人才得以揚名後世。徐渭的詩歌留存在世的有兩千七百多首,風格多樣,有的境界凄清險怪,用語奇崛,有李賀味道。大多則是明朗陽光,平淡自然,甚至明白如話。他的詩歌題材開闊,色彩豐富,格調奔放。他寫詩的題目很寬,由於視點的獨特,事無大小都可以入詩。值得注意的是,徐渭有著一般文人難以體驗的生活,有著一般文人難以獲得的靈感,寫出來的詩歌就特別地有新鮮感。

他的戲曲創作也是很有獨創精神的,在戲曲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徐渭劇作有《四聲猿》傳世,《四聲猿》包括《狂鼓史漁陽三弄》、《玉禪師翠鄉一夢》、《雌木蘭替父從軍》、《女狀元辭凰得鳳》四部雜劇。《玉禪師》寫傳說中的月明和尚度化柳翠的故事。新府尹柳宣教到任,玉通和尚未去參拜,柳宣教因此設計指派妓女紅蓮前去引誘玉通破了色戒。玉通坐化,轉世為柳宣教的女兒名柳翠,墮落為妓女。玉通的師兄月明和尚指點柳翠明白了自己的前身來歷,指引她返回西天。此劇含有道心不敵凡心,天理不敵人情的諷刺意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官府與寺院的爾虞我詐互相報復;《狂鼓史》寫禰衡擊鼓罵曹的故事。陰司判官為了留下一個「千古話靶」,在玉帝宣召禰衡前召來曹操的鬼魂,重演昔日罵曹的一幕。徐渭是借禰衡之口抒發自己的不平之氣。據說徐渭寫此劇是起因於沈煉的事迹。徐渭是以鬼戲寫人情,借古人之口斥罵當代的奸雄;《雌木蘭》根據《木蘭辭》描寫北魏女子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女狀元》寫女才子黃春桃才學過人,女扮男裝改名黃崇嘏(音同:甲),一舉考取了狀元,審疑案,作妙文,被丞相周庠(音同:詳)賞識欲招之為女婿。黃崇嘏說出真情,周庠改聘為兒媳。徐渭的《四聲猿》不僅內容橫放傑出,在形式上對傳統也有重大突破。

從元朝以來,雜劇的通常格局是每本戲用四套北曲唱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僅有正末或正旦唱曲。《四聲猿》的四個劇本都不按規矩遵守傳統雜劇的格局,而是兼用南曲和北曲,規模也不拘四折。如《狂鼓史》僅一出用北曲一套,《雌木蘭》共兩出則由很多角色分唱七隻「清江引」,這是北曲套曲從來沒有過的做法,《女狀元》有五齣,既用北曲又用南曲,更是創新。《樂府詩集》中收錄巴東三峽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猿鳴三聲已淚滿衣裳,猿鳴四聲情何以堪!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看了《四聲猿》後欽佩不已,慨嘆「《四聲猿》乃詞壇飛將,輒為唱演數通。安得生致文長,令自拔其舌!」恨不能與徐渭生在同一時代,否則一定要拔了他的舌頭,因為徐渭唱得太好了!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徐渭涉及的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創作,都體現了一種不受傳統約束的精神,表現出「畸人」之奇。徐渭還寫過一本《南詞敘錄》,搜集和記錄了南戲的劇目和作者,南戲是被正統文人瞧不起的民間戲曲,徐渭卻給以高度評價,書中再一次提出「本色」的主張,已經含有戲曲語言應該「家常自然」的意思了。

悲慘的命運遭遇使徐渭無法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由此也影響到他的藝術。徐渭心中有怨氣,詩文書畫處處瀰漫著一股鬱鬱不平之氣和蒼茫之感,以狂草書法入畫,大寫意,大宣洩,大淋漓。由於終身只是個小小的秀才,不能結交官僚朋友和收藏家,所以活動範圍始終有限。但也形成某種優勢:他的書法和繪畫風格基本上是自發形成的,獨來獨往,無所依傍。他喜歡畫花鳥,並賦予畫中的形象一些象徵的意義,以此來發泄自己的悲憤和不滿。所以他的畫完全沒有粉飾太平或無病呻吟的成分,而是真實地反映著自己的心情,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因為正是在這種心境下,藝術家可以獲得最大的自由,進入徹底忘我的創作狀態。這種創作狀態,是多少藝術家夢寐以求的。徐渭就這樣完成了對傳統的最大革新和突破,使水墨花鳥畫藝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明代水墨寫意花卉的畫家中,革新精神最強、成就最突出的當數徐渭。他發揮了文人畫中以筆墨抒情寫意的傳統,一改吳門畫派花鳥畫自然秀潤、恬靜優雅的格調,形成大膽潑辣、亂頭粗服的畫風,體現了他倔強不馴的個性,並與題詩和蒼勁奔放的書法結合,自成一位標新立異的大家。他中年學畫,繼承梁楷減筆和林良、沈周等寫意花卉的畫法,工畫殘荷、敗菊、爐瓶、彝鼎之屬,皆古質雅淡,別有風致;畫山水,則縱橫不拘繩墨;畫美人即以筆染雙頰,風姿絕代。最擅長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用筆放縱,筆法更趨奔放、簡練,干筆、濕筆、破筆兼用,風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畫派」。他自己尤以書法自重,他給自己的評語是:「吾書第一,詩次之,文次之,畫又次之。」

明末清初文學家周亮工評價徐渭,說他根本就沒有第二,他什麼都是第一!而後來追隨者不計其數,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一聲不吭狠心學習徐渭的書畫,鄭板橋自鈴一方印曰「青藤門下走狗」,近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在提到徐渭時曾說:「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這足以說明徐渭對後人影響之深。南京博物院珍藏的《雜花院》中有他所畫的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13種植物,從中可看出他作畫「無法中有法」,且「亂而不亂」,展示出極高的繪畫藝術技巧和深厚功力。走筆如飛畫下潑墨淋漓的《荷花圖》,恣意任性的荷葉,飄零的葦草在瘋長,那種棄世的落寞,那種生命的衝動,浪漫的詩人徐渭震撼著我們的心靈。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有酣暢淋漓、清爽悅目之感。徐渭的作品都不拘於物象,而著重抓其神氣,往往以禿筆鋪就,其勢恰似疾風驟雨,縱橫捭闔。他的大寫意潑墨畫法,繼陳道復以後,更加狂放潑辣,驚世駭俗,筆簡意濃,不拘形似,自成一家,開創水墨寫意畫新風,與陳道復並稱「青藤、白陽」。徐渭開啟了明清以來水墨寫意法的新途徑,歷來被世人稱道。因為徐渭,大寫意中國畫成為中國藝術精神的象徵。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徐渭的書法與沉悶的明代前期書壇對比顯得格外突出。徐渭處於祝允明之後,他和祝允明一樣學書的路子毫無例外是屬於二王一脈,他傾慕王羲之的人品書藝,作為同鄉人,他對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給他的影響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是米芾。他在《書米南宮墨跡》一跋中激動地說:「閱米南宮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辟之朔漠萬馬,驊騮獨見。」沒有廣泛的研習,是不會作出「瀟散爽逸」的恰切評述,可見他對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很難為常人能接受,筆墨恣肆,滿紙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自負,又曾在《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在徐渭的作品中,經常看到他題寫的詩句,這些詩句往往借題發揮,發泄他對世事的憤懣。徐渭的《青天歌卷》,開頭似乎心平氣和,可是沒寫幾行便按捺不住奇逸的情思和表現的衝動,字形忽大忽小,筆勢或斷或連,結體或正或斜,用墨或濃或淡。奔騰起伏,千態萬狀。他打破了傳統的規矩,又實現了新的平衡。他不是在寫字,而是用自己的心靈在表白、傾訴、發泄,他似乎要用這支筆支撐自己的人格,負載苦難的重壓,展現美好的願望,告示生命的吶喊。充塞天地的布局,狂放離亂的走筆,大江東去的氣勢,展示的是雄健,壯美,恣肆,豪放,他以特有的狂態為中國書法史添加了濃重的一筆。他那狂態十足富有創新的書法風格同樣不為時人所看重,可他依舊取其意氣,書寫自己所謂「真我面目」的字,三四百年之後,猶令人想見他當時堅定不移不為時風所惑的勇氣。這種勇氣,這番見解,自是大家的風采。

關於徐渭的傳說與故事民間有很多。比如《對課》里說,私塾的一位老先生出了很怪的上聯:「喜鵲叫,尾巴翹,越叫越翹,越翹越叫,叫叫,叫叫,翹翹,翹翹;」十四歲的徐文長對曰:「螞蟥游,身子縮,越游越縮,越縮越游,游游,游游,縮縮,縮縮。」儘管他很早就表現出文學天賦,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天文地理乃至兵書奇謀,無所不知,但參加鄉試卻接連八次落榜,只能以「秀才」終身。箇中原因,也許是他的個性太強,不習慣考試的八股文套路,而且他的一位老師曾經告訴他讀書不要死記條文,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性子來理解古書。徐渭生性疏狂,不懂諂媚,空有滿腹奇才,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

徐渭胸懷大志,青年時充滿積極用世的進取精神,孜孜於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不但文章過人,而且學過劍術,飽讀兵書,懂得行兵布陣的道理,是想做一番事業的。

徐渭有濃厚的軍事興趣,又有相當的兵學修養,而且有親臨抗倭前線的體驗。其《海上曲》五首是浙東寧波御倭戰場的記事詩,寫出明朝軍隊屢戰屢敗的原因是軍紀鬆弛,有一次倭寇敗退了,明軍卻亂成一團糟,只有一個小吏撐船追趕。守城的士卒生活很艱苦,「朝餐雪沒脛,夜卧風吹肘」,此時官員們卻「炙肉方進酒」。和那些位高權重的肉食者相反,小小的會稽典史吳成器在紹興保衛戰中卻能率民兵在龕山打了一個勝仗,徐渭作《龕山凱歌》九首歌頌吳成器的戰鬥英勇,寫慘烈戰鬥後的凱旋,徐渭以詩歌紀實,發揚了杜甫史詩的傳統。徐渭留下來的抗倭詩篇還有不少。他很佩服抗倭名將戚繼光,有《凱歌二首贈參將戚公》:戰罷親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濕龍衣。軍中殺氣橫千丈,並作秋風一道歸。徐渭不僅歌頌戚繼光,還歌頌了功勛卓著的「義烏兵」。徐渭很羨慕同事曹某有機會到抗倭第一線殺敵。

萬曆四年徐渭赴宣大巡撫吳兌幕府,北國的邊塞生活使徐渭得到另外一種感受,在此期間,徐渭寫了許多好詩。《上谷歌》《宣府校場歌》《上谷邊詞》等都是一流的邊塞詩。此時張居正執政,對蒙古俺答部落實行和平共處的政策,發展邊貿,蒙古人以馬匹牛羊交換鐵鍋和紡織品等,民族關係大為和緩。徐渭寫有《胡市》主張民族間的博弈應該以一場和局結束,見解不凡。徐渭有《自馬水還道中竹枝詞》二十六首,其中有六首寫的是俺答甥女:「漢軍爭看綉裲襠,十萬彎弧一女郎。喚起木蘭親與較,看他用箭是誰長?」據說這位女子就是赫赫有名的蒙古族女首領三娘子。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沿海,朝野震動,嘉靖皇帝派胡宗憲以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的身份進行清剿。胡宗憲聽說徐渭有軍事才能,連忙來聘他入幕府,因為胡宗憲是嚴嵩的要人,徐渭堅決不敢受。後在別人的勸說下勉強到幕中打了一轉,旋即回家了。嘉靖三十八年徐渭正式入胡宗憲幕府做軍師,此時的胡宗憲已是總督浙直福建軍務都御史,權傾一時,威震東南。據袁宏道《徐文長傳》說,胡宗憲聘徐渭做幕客時,徐渭提出一個條件,要求胡宗憲待之以賓客之禮,允許他隨時可出入總督衙門,胡完全答應。徐渭在胡宗憲幕下主要的工作是起草文書,又對軍事、政治和經濟事務多有籌劃,並參預過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並在詩文中熱情地歌頌了抗倭愛國英雄。徐渭沒讓胡宗憲失望。

胡宗憲曾把所得的白鹿獻給皇上,徐渭代寫的一篇《進白鹿表》送到朝廷,嘉靖皇帝「大嘉悅」,轟動朝野。胡宗憲因此升俸一級,更加器重徐渭。徐渭的辛苦也得到相當豐厚的報酬,比如他代胡宗憲作了一篇《鎮海樓記》,即得到胡宗憲二百二十兩酬金,在紹興營造了一處園林式住宅,取名「酬字堂」。徐渭以自己的智慧獲得勞務報酬的同時,卻也換來了精神上的痛苦,他在胡宗憲幕府中寫了上百篇文章,有的表現了有價值的思想,大多數的文章卻是奉命寫作的應酬文字,徐渭自己很慚愧地稱之為「大諛」的貨色。比如,他曾代胡宗憲一連幾次給嚴嵩寫感謝信和生日祝賀等,把嚴嵩吹捧得十分肉麻,可是此前徐渭的好友沈煉卻因上書揭露嚴嵩的十大罪,被充軍塞外後又被腰斬,徐渭為此寫詩作文表示同情與憤慨。用同一支筆寫出兩種截然相反意意味的文章,被迫作自我人格的撕裂,對個性強烈的徐渭來說何其痛苦!嘉靖四十一年,嚴嵩貪腐集團倒台,所有與嚴嵩關係密切的人都遭到清算,胡宗憲被逮削職,徐渭回到紹興。長期的精神抑鬱導致他精神分裂,他經常出現幻視幻聽,感到有「祟」在活動,精神恐懼使他陷入癲狂,下定決心自殺。他自己做好了棺材,並且寫好了墓志銘,自殺了九次,卻還是活了下來。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被押至京都死在獄中。第二年徐渭闖下了大禍,他懷疑續娶的妻子張氏有外遇,就把張氏殺了,他被革去了生員資格,關進大牢。徐渭在獄中一住就是七個年頭。隆慶六年除夕,由於新皇帝登基,徐渭獲釋出獄,此時已經五十三歲。在以後的二十年中四處奔波,他到過南京、北京和宣化,老朋友吳兌和張元忭等都熱情地接待過他,但是徐渭不能接受衙門規矩的約束,病情又時好時發,只能返回紹興,靠賣文賣字賣畫度日。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四處遊歷,開始著書立說,寫詩作畫。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窮困交加,時常「忍飢月下獨徘徊」,閉門謝客,其中只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命運的困蹇(音同:簡)更激發了他的抑鬱之氣,加上天生不羈的藝術秉性,悲劇的一生造就了藝術的奇人。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當官的來求畫,連一個字也難以得到。在當時凡前來求畫者,必須是正當徐渭經濟困頓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給以金錢,馬上就能得到;若趕在他不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還好酒,喝多了開罵,可是又不止是罵,寫出了《酒史》。不喝酒的時候他思考地方政治經濟改革,寫出了《會稽縣誌》。

徐渭《墨葡萄圖》局部

從出獄到去世的十九年里,蒼老貧窮的徐渭孤獨地生活在兩間破敗的老屋裡,還有的就只是窗外的不語的老藤和蘭草。1593年,徐渭離開了人間,走時全身浮腫,床上是臟舊的被褥,身上只裹了兩把乾枯的稻草,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他曾自我總結「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藝術往往是痛苦的結晶,或是身世或是精神的痛苦,才使得藝術在靈魂負役般的煎熬和磨礪中得以升華而成為不朽。

徐渭本來就是寂寞的,一生除了酒以外,似乎尋不到更好的朋友。他曾經刻意地追求過功名,年青時的意氣風發,奇謀壯志,都隨著他對世態的領悟漸漸消逝。叛逆和絕望,這是他失意後內心的寫照。世人說他是個瘋子,但他從沒承認過,他比別人都要清醒,為他出獄奔走的好友張元忭去世,他親去張家弔唁就說明他並沒有瘋,他是清醒而理智的,更重要的是他的詩、畫和許多作品幾乎全都出自他的晚年,那時候他拒絕了世間的一切,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床上沒有一床鋪蓋,凄凄惶惶,悲悲涼涼,唯一能代表他還活著的是身邊一條忠誠的老狗始終如一的守著他。苦守寂寞想必是很難的事,但徐渭厭惡了功名的不真實,對寂寞情有獨鍾,他整日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大聲呼號,因為他相信醉的是世人醒的是他。寂寞成了徐渭對世界尖刻的諷刺,成了他清醒的標識,同時又成了他自認為能拯救心靈的良藥。這時候他已經不再有健康不再有地位不再有抱負也不再有親情和友情,我們已經無從知道他那巨大的痛苦從何而來,也無從知道在痛苦中他又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只能隱約感覺到一顆原本高貴的靈魂在世俗的塵埃上不安地漂動著,他不是用淚而是用血在書寫著他的尊嚴。只因為他的痛苦,其實永遠無人能解,而他那顆高貴的靈魂卻讓人永遠不敢仰視。徐渭在孤獨中逝去卻無悔,因為他遠離了一個並不屬於自己的世界,他根本不屑於偽善文人間的相互吹捧,而是專註於品格上的神交。「信手拈來自有神,東風吹著便是春」,他承受了寂寞,然後在其中獲得了生命。徐渭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是他伴隨著苦難的一生在堅守自我堅持藝術的崇高性上耗盡了心力。

徐渭生前貧病交加,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但他卻在身後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後人享用不盡。

名家小傳

徐渭畫像

徐渭(152l—1593年),初字文清,後改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傑出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和軍事家。與解縉、楊慎並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他天才超逸,詩文書畫無所不精。六七歲開始學習八股文,被譽為「徐門之光」;十二三歲自製《前赤壁賦》琴譜,表現出對音樂的天賦;十五歲仿揚雄辭賦名篇《解嘲》作《釋毀》,轟動全城;《四聲猿》被譽「高華爽俊,濃麗奇偉,無所不有」,令湯顯祖直呼過癮;所撰《南詞敘錄》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部研究南戲的專著,意義深遠;他的潑墨寫意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自成一家,讓鄭板橋、齊白石紛紛表願甘當「青藤門下走狗」;其書法則享有「散聖」、「字林俠客」之名;最神奇的是從沒上過戰場,卻好奇計,光憑紙上談兵竟也多談多中,引薦戚繼光抗倭也是眼光獨具。

流傳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傳世繪畫作品有《墨葡萄圖》、《山水人物花鳥》冊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等。

文章來源於畫家邱漢橋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漢橋話畫:全景式山水畫荊浩《匡廬圖》
邱漢橋《福日高照》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