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評價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崇禎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國嗎

如何評價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崇禎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國嗎

明末亂世人才輩出,如盧象升、洪承疇、孫承宗、孫傳庭皆文武雙全為不世之才,奈何全部不得善終沒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常常在看明末那段歷史的時候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崇禎能用好這幾個人,會不會局面更好一點?能不能避免自縊亡國的局面?

如何評價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崇禎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國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盧象升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用『自象升死,邊事益無人』。有很多人出於善意提醒應該是『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戰歌認為相比較於毀譽參半的袁崇煥,盧象升其人文治武功具屬頂尖,他才真正稱得上是能在明末亂世中力挽狂瀾的人物。原因有三:

其一針對崇禎面臨的財政困難以及叛軍屢剿不滅等問題,盧象升提出了因糧法和在遭受天災兵禍蹂躪之地採取結合民屯、軍屯、商屯以恢復元氣。朝廷平叛之本在於安民,安民之本在於有事做、得溫飽。如能採取盧象升的方法,雖然平叛戰爭會被延長,但是卻能平一地、安一地、固一地。如此崇禎便能佔據道義,興王師,討流寇。人心向背,天下誰屬;

其二,盧象升在大名則天雄軍成。盧象升督宣大,則草原乞炭數敗,懼象升軍威而不敢犯。盧象升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則諸地皆平,高闖遠遁、自成精騎被殲殆盡。堂堂軍陣,赫赫威武;

其三,針對明軍不管是在關內還是關外,面對強敵屢戰屢敗,盧象升特上『選用奇兵疏』。建議組建一支一千五人規模的強兵,專事劫營或者當做奇兵。在面對清兵時,除了正面對壘之外,有這支部隊或劫營或為奇兵襲其側後,以合兵法之奇正。

如此之盧象升,若崇禎皇帝能盡其才,則內亂不難平,外患不足率。

如何評價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崇禎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國嗎

洪承疇

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一旦誤入歧途所造成的傷害就有多大。戰歌認為洪承疇就是整個明末最為傑出的統帥。清之平定江南全賴洪承疇之功。

洪承疇未到江南之前,清的策略就是靠軍力強壓。結果就是岌岌可危的南明永曆上下一心,共御外辱。義軍、南明士紳、南明朝廷難得一見的團結了起來,這才有了李定國兩厥名王。要是就這樣下去,金與南宋劃江而治的局面又將重現。可是洪承疇及時發現了問題所在,於是在挫敗孫可望之後就暫緩進軍,等待永曆內部生變。果不其然,威脅一減弱,永曆內部就不消停了。先是朝臣又要排擠原來跟隨張獻忠的孫可望、李定國等,後孫可望又嫉妒李定國的戰功排擠李定國。就這麼一亂,之前的大好局面被徹底破壞。而後孫可望投降洪承疇,永曆的覆亡就難以挽回了!

統帥的優秀與否,不在於順風之時的穩定發揮,而在於危難之時鎮定自若,能發現問題所在並能指出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如何評價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崇禎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國嗎

孫傳庭

這是個能跟盧象升比肩,明末的帝國雙壁。其第一次到陝西未及三月而全殲闖王高迎祥、令闖將李自成僅以十八騎避之商洛山。而後整頓軍屯,招徠商旅、興修水利、整修棧道。一時全陝安定,勁旅頻出助朝廷收拾局面。二次入陝,在很短的時候內就為崇禎整頓出一支堪戰之師,成為崇禎最後的依仗。若不是崇禎陣腳大亂,非逼著孫傳庭孤軍入豫,也不會崩潰的那麼快。『傳庭死,而明亡』真不是一句空話。

要說崇禎用好這三人的局面,崇禎十年前後。先是盧象升屢破已經勢大難敵的高迎祥與李自成,後洪承疇、孫傳庭、左良玉打的高迎祥全軍覆沒、李自成逃避深山、張獻忠和羅汝才先後受撫、革左五營也於朝廷達成協議不再作亂。雖有清兵入塞,但在盧象升主持京師防禦後,局面很快穩定。雖然這一時期內部群雄並起,外部敵軍勢大,看似局面兇險,但越是兇險的局面往往也預示著越大的機會。如果崇禎能全力支持盧象升,穩住京師局面,不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往京師。那麼待清兵退去,再回師剿滅李自成、張獻忠等叛軍殘部則大勢可定。只可惜早不議和晚不議和,偏偏要趁著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各部士氣正旺、戰力最強之時議和,白白坑了盧象升。又不得不將洪承疇、孫傳庭調往京師,調往京師的洪、孫二人鑒於盧象升的結局,空有十幾萬百戰強兵,只得龜縮一地不敢出戰,又大損士氣。就這樣明明可以中興的局面,愣是被搞成了迴光返照。

總結,戰歌認為若能用好此三人,雖然挽救不了明朝滅亡的定局,但是卻能挽救崇禎亡國之君的下場。

[參考資料:《明史》、《盧象升集》、《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