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孫繼成:英譯「射鵰」誕生記

孫繼成:英譯「射鵰」誕生記

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人已遠離江湖,而他筆意揮灑的那個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江湖上,卻有無數人在流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記憶中,《射鵰英雄傳》是很多人的武俠啟蒙。

殊不知,不少西方讀者對金庸小說也有較大的熱情。2018年2月22日,《射鵰英雄傳》英譯本第一卷《英雄誕生》(AHero Born)首次被譯成英文,由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全球出版發行,至今已連印7次。

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沃特斯通在其網站上這樣介紹此書:如果你喜歡《魔戒》,那一定不要錯過《英雄誕生》。這是一部交織著中國功夫、歷史和愛情的小說,保證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英國小說家馬塞爾·泰魯(Marcel Theroux)則在《衛報》上發表書評稱:金庸筆下的世界,也讓他與西方的托爾金(《指環王》作者)、J.K.羅琳(《哈利·波特》作者)和喬治·馬丁(《冰與火之歌》作者)齊名。他認為《射鵰英雄傳》將是西方讀者對中國產生終生熱情的絕佳啟蒙之作。

筆者年初曾有幸與《射鵰英雄傳》英文版譯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有過筆談,了解到譯者翻譯這部小說的某些秘辛。郝玉青告訴筆者,她爸爸是瑞典人,媽媽是英國人,她在英國長大,先後在牛津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和倫敦大學研讀中國文學和歷史。她偏愛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詩宋詞,同時也偏愛那些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作品,這或許是她後來迷上金庸小說的重要原因。

郝玉青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傳承,閱讀過程就像讀《西遊記》和《水滸傳》一樣生動有趣。她很欣賞金庸能在虛構的武俠世界裡靈活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翻譯金庸的這本書,是她向英國出版界介紹中國武俠作品的絕佳方式,因為「俠」的文化跟西方文化傳統是有聯繫的。從歐洲中古時期的騎士傳奇到19世紀的小說,如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沃爾特·司各特的《艾凡赫》,乃至近期的奇幻文學,都有「俠」元素的存在。金庸在《射鵰英雄傳》里創造了一個俠義的世界,雖然對西方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有些陌生,但這種陌生的文化對不同背景的讀者,就變成了一種新鮮感,使他們樂於去閱讀和了解。

她歷時6年才將這部名滿天下的小說第一卷譯完,可見其艱辛繁難。面對這部經典之作,她在漫長的翻譯過程中,一直抱著謙卑的心態。因為金庸的小說涉及大量歷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文化習俗,包括食品、中藥等。單單理解那些事物的名稱並準確翻譯出來,就相當不易。此外,如何翻譯原著中虛構出來的那些蓋世神功、無敵招式,也令她殫精竭慮。因為她深知金庸原著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面對「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等詞,譯者基本是視其上下文進行直譯;對武術招式已有的既定譯法,若其意思晦澀難懂又需要解釋的,她都採取了意譯的辦法,讓西方讀者容易理解,即使讀起來有些奇怪也無妨,因為這樣可以盡量在譯本中保存東方元素而不會被濾掉。因此,譯者不刻意追求「字字對應」的準確,而是更注重通順易懂,以達到「像金庸用英文與讀者講話」的順暢效果。

說到《射鵰英雄傳》的英文書名Legends of Condor Heroes,譯者談到,在原作中,「雕」本身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雖然Condor是來自美洲的原生物種,但其體態及美感更接近小說中的「雕」,對西方讀者來說,也許Condor Hero念起來更有韻味,更容易讓讀者進入金庸的小說世界。在她看來,小說是充滿娛樂性、創造性的文學形式,用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來翻譯,就要儘力再現和保留這些特性,這就要求譯者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她表示,每本譯作都是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一環。儘管翻譯都是不完美的,爭議也難以避免,但她堅信:不翻譯才是最大的缺失。

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借郭靖之口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刻畫了一個中國人心目中更浪漫自由、更接近道義的世界,而這種俠義精神是可以跨越地域和時代的。借著譯本,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俠義」「江湖」也越來越為西方讀者所接受。

原標題:英譯「射鵰」誕生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把脈中國縣級媒體融合發展方向
謝伏瞻會見紐西蘭駐華大使傅恩萊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