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提起中國的古代木建築,相信好多人都知道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管多大多高的樓,沒有一根鐵釘,卻非常牢固,歷經幾百年而不倒。我們看到一些古典傢具也沒有釘子,但是卻很牢固,這些都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7108個零件全榫卯打造的天壇

榫卯,是古典傢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傢具文化的精粹,沉澱著流光迴轉中的經典傢具款式的複合傳承。

這些動圖帶你了解老祖宗們的手藝傑作,感受中國傳統傢具文化,感受他們的木匠精神!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體現出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榫卯結構」是古代皇家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無需釘子,就可以把木質框架牢牢築構。在中國從2500年前魯班祖師爺時代,木工和木質建築就已經形成行業規模了,那時候魯班祖師就已經學會開十幾種隼了,造就了古代木工要用開隼的方法做木工活兒。隨著年代的積累,形成了成套的開隼技術和文化。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到了宋代及宋代以後,榫卯結構開始運用於室內傢具。這時候在建築上已經形成了成規模、系統的、成熟的隼卯結構,卯隼結構隨著室內傢具的出現和時興,又迎來了新的輝煌,產生了新的高度。

榫卯的應用

建築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中國的木建築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桁檁、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在中國建築中,原則上採取榫卯連接的方式,必要時也會用鐵釘。

傢具

中國傢具把各個部件連接起來的「榫卯」做法,是傢具造型的主要結構方式。各種榫卯做法不同,應用範圍不同,但它們在每件傢具上都具有形體構造的「關節」作用。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的反映出來。

榫卯的分類

幾十種不同的「榫卯」,按構合作用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

主要是作面與面的接合,也可以是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燕尾榫

作為「點」的結構方法。主要用於作橫豎材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結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等。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格肩榫

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這種方法除運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聯合結構外,都是一些更為複雜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見的有「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古代木工為什麼不用釘子?探討探討!

抱肩榫

榫卯的作用

榫卯被稱作紅木傢具的「靈魂」,木構件上凸出的榫頭與凹進去的卯眼,簡單地咬合,便將木構件結合在一起,由於連接構件的形態不同,由此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組合方式,使紅木傢具達到功能與結構的完美統一。

榫卯結構有什麼優勢呢?

榫卯結構與鐵釘相比,木件間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防止木件的扭動,而鐵釘連接是做不到的,隨著鐵釘的鬆動則發生扭動,必然容易散架。

鐵釘還有生鏽,疲勞等問題,而用榫卯結構,如一些紅木傢具能使用幾百年也完好如初。

裝配運輸與維修來說,用榫卯結構比鐵釘來說必然更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品木先生 的精彩文章:

中國經典漆器大賞——生活的歷史韻味!
實木傢具變色的原理及其分類

TAG:九品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