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醫大師李士懋:滑脈主痰

國醫大師李士懋:滑脈主痰

國醫大師李士懋:滑脈主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國醫大師李士懋非常重視脈學研究,在脈學方面有諸多創新與發揮,被譽為「仲景平脈辨證的擎旗人」。筆者深受恩師的影響,重視從「脈診三綱鼎立說」出發進行臨床實踐。滑脈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脈象,故重視滑脈研究對提高臨床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滑脈脈象

歷代醫家對滑脈的認識是一致的,形容滑脈脈象如丸滑,圓活流利。《脈經》描述更為形象:「滑脈,往來前卻,流利輾轉,替替然與數相似。」唐代孫思邈曰:「按之如珠子之動,名曰滑。」滑脈臨床上主要應與數脈相鑒別,數脈的主要特徵是脈來急數,而無滾動之感。將滑脈的脈象默記於心並在患者寸口準確地體察出來,是臨床能夠正確熟練地運用滑脈的良好開端。

對於滑脈脈象產生的機理,李士懋有精彩形象的闡釋,他說:「滑為邪盛有餘之脈。邪氣阻遏,氣血欲行而與邪搏擊,則激揚氣血脈滑。猶如河中有石,水流經時,則與石搏擊,激起波瀾。故《金匱》水氣病篇曰:『滑則為實』。」近年研究表明,滑脈的形成機制有其堅實的血流動力學基礎,以快心率和末梢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左室壓力減小、左室射血時間縮短、左室心輸出量增多、左房容量和左房最大充盈壓力減小為特徵。

滑脈主病

辨別滑脈的主病,是臨床能夠正確熟練地運用滑脈的關鍵。近年《中醫診斷學》教材大多稱滑脈主熱、宿食燥屎和痰飲。另外,滑脈也是中醫診斷女子懷孕的重要指征,但該現象屬生理範疇,在此暫不討論。

滑脈主熱說

如謂滑脈主熱,則意味著滑脈與數脈主證相同,都主熱證,這顯然不符合臨床實際。筆者在臨床發現,脈數而有力主實熱證,但滑而有力就未必主實熱證。只有在滑脈的基礎上兼見數脈,即滑數有力脈,才主實熱證。但滑數有力脈所主實熱證和數而有力脈所主實熱證有著很大的不同,滑數有力脈主要見痰熱互結證,而不是單純的實熱證。可見,滑脈並不主熱證,熱證之主脈應是數脈。也就說,滑脈主熱說是不正確的。要說滑脈主熱,必須是在一定條件下的滑脈,泛泛說滑脈主熱是不恰當的。臨床體察到滑脈,不可武斷為熱證,只有兼見數脈時方可考慮為熱證,且主要是痰熱互結證。

滑脈主宿食燥屎說

宿食燥屎證在臨床上常見滑脈或滑數脈。但是,如果僅憑滑或滑數脈,臨床上就貿然下宿食燥屎之診斷,十有八九是錯誤的。

宿食燥屎證多見滑脈或滑數脈,但並不代表滑脈主宿食燥屎證。宿食燥屎停留陽明胃腸不得正化,容易濁化,朝痰濕方向發展。如果濁化為痰,則脈象兼見滑脈;如果濁化為濕,則脈象兼見濡脈。但是,食積和燥屎停留在陽明胃腸,阻滯氣機,更容易化火、化熱、傷耗津液,火熱蒸騰宿食、燥屎,則更易朝痰邪方向轉化發展。可見,滑脈不是宿食燥的主脈。

滑脈主痰說

滑脈既不主熱,也不主宿食燥屎。那滑脈主什麼證呢?滑脈主痰邪。清代陳世鐸《脈訣闡微》曰:「滑則痰多。天下至滑者無過於水,痰亦水也;水多則痰生,痰多則滑,見其宜也。然則水病不一,滑脈不常,何故單以痰多屬之滑也?不知水未結痰其體靜,水既結痰其體動也!動極則滑極,脈見滑矣,非痰多而何?」筆者在臨床發現,若脈象見滑脈,又沒有明顯的納呆、厭食、口臭、噯腐吞酸等癥狀,即可診斷為痰證。

單純的滑脈較為少見,大多以相兼脈的形式出現,其中滑數、滑大、細滑、軟滑、弦滑、滑大數、細滑數、軟滑數、弦滑數、軟滑大、軟滑細、軟大滑數、軟滑細數、弦大滑數、弦細滑數、弦大硬滑數、弦細硬滑數等脈象最為常見。兼脈不同,痰證兼夾證候也不同。如常見的滑數脈,為痰熱互結證。此時,不僅要用瓜蔞、浙貝母、天花粉、竹瀝、竹茹、天竺黃、牛蒡子、魚腥草、金蕎麥、僵蠶、地龍等化痰藥物,還要配伍生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金銀花、連翹、生梔子、蒲公英、竹葉等清熱瀉火解毒,臨床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滑脈應用

結合相兼脈應用

滑脈很少單獨出現,而是常與實、虛、浮、沉、數、遲、細、大、緩、濡、弦、緊等脈同時並見,形成相兼脈。根據滑脈的相兼脈和其他三診,才能更好地辨證論治。

實滑脈 如果滑脈寸關尺沉取皆有力,則為實滑脈,主實證。滑脈體察出來後,緊跟著要體察滑脈的有力與無力。有力為實,無力為虛。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在此基礎上,再結合其他相兼脈象和其他三診,明確診斷加以治療。千病萬病不外虛實,千法萬法無逾補瀉。國醫大師李士懋先生提出虛實脈診大綱說,力主首先以脈象的有力無力辨別證候的虛實,的確可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

虛滑脈 如果滑脈寸關尺沉取皆無力,則為虛滑脈,主虛證。但是,要注意的是,虛滑脈不是純粹的虛證,而是虛中夾實之證。氣虛夾痰者,脈多沉緩軟滑無力,兼見面色萎黃、疲倦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苔白等癥狀,可用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方劑加減治療。血虛夾痰者,脈多沉細滑無力,兼見面色淡白、心悸怔忡、爪甲色淡、舌淡白瘦、苔白等癥狀,可用四物湯、八珍湯、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方劑加減。陰虛夾痰者,脈多沉細滑數無力,兼見五心煩熱、顴紅盜汗、骨蒸勞熱、舌紅少苔等癥狀。若以肺胃津虧為主者,可用增液湯、百合固金湯、養陰清肺湯、青蒿鱉甲湯等方劑加減;若以肝腎陰虛為主者,可用一貫煎、三甲復脈湯、青蒿鱉甲湯等方劑加減。陽虛夾痰者,脈多沉遲滑軟無力,兼見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舌淡胖嫩苔水滑等癥狀,可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右歸丸等方劑加減。

浮滑脈 浮滑有力,或兼有表邪,或為痰熱內蘊。浮滑而緊,兼有風寒表邪者,可選三拗湯、杏蘇散、止嗽散等方劑加減;浮滑而數,兼有風熱表邪者,可選桑菊飲、桑杏湯等方劑加減。痰熱內蘊者,可選用小陷胸湯、清氣化痰丸等方劑加減。《傷寒論》曰:「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浮滑無力者,參考虛滑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沉滑脈 沉滑說明病位在里。沉滑有力,為痰邪內蘊,需結合相兼脈和其他三診來判斷寒熱和病位。沉滑無力,參考虛滑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滑數脈 脈滑數有力者,主要為痰熱內蘊證,治以黃連溫膽湯、小陷胸湯等方劑加減。兼心神不寧者,可以加用梔子豉湯。若脈洪滑數或浮大滑數者,則要考慮為外感六淫化熱,煉液為痰所致的痰熱內蘊證,治以白虎湯、千金葦莖湯配伍清化熱痰藥物。若大便乾燥,則可能合併陽明腑實證,當用承氣湯類。若噯腐吞酸,可能合併有宿食,當以保和丸類治之。滑數無力,參考虛滑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遲滑脈 脈遲滑有力者,多為寒痰內蘊證,治以三子養親湯、二陳湯、溫膽湯、苓甘五味姜辛湯、小青龍湯等方劑加減。脈遲滑無力者多為陽虛痰阻,可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湯等加減治療。

臨床上滑脈有時遲數表現並不顯著,給判斷熱痰與寒痰帶來很大困難,此時可結合舌邊尖之紅與不紅、口唇紅與不紅、口苦與不苦、痰黃與不黃、痰黏與不黏、舌苔乾燥與潤澤等,做出正確之診斷。

細滑脈 細滑而有力者,多為痰熱蘊結日久傷陰耗氣所致,治療方法基本上與滑數脈相同。不同的是要注意輔以滋陰補氣之法,根據病情可適當配伍沙參、西洋參、五味子、白芍、生地、元參、麥冬、阿膠、龜板、鱉甲、牡蠣等藥物。細滑而無力,參考虛滑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緩滑脈 緩滑有力脈,不可貿然定寒痰。因為寒邪和熱邪的輕重不同,導致滑脈遲數表現有時並不顯著。該脈請參考滑數有力脈和遲滑有力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診治。緩滑無力脈,多為脾虛生痰的表現。治當健脾化痰,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方劑和溫化寒痰類方劑化裁。心神不寧者,可以合用歸脾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等方劑。

濡滑脈 濡滑數有力,多為濕熱夾痰,方選甘露消毒丹、連朴飲、三仁湯等方劑配伍清化熱痰葯加以治療。濡滑緩無力,多為脾虛夾痰,參考緩滑無力脈加以治療。

弦滑脈 弦滑有力,多為肝鬱夾痰,治以疏肝理氣化痰為法,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遙丸等方劑加減治療。根據寒熱不同,配伍相應的清化熱痰或溫化寒痰葯。弦滑無力,參考虛滑脈結合具體病情進行治療。

結合寸關尺應用

《瀕湖脈學》曰:「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災,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調時定有胎。寸滑膈痰生嘔吐,吞酸舌強或咳嗽,當關宿食肝脾熱,渴利癲淋看尺部」。可見,滑脈分部不同,主病亦不同。寸脈為陽脈,尺脈為陰脈,關脈根據具體情況可陰可陽,李士懋將其稱作狹義的陰陽脈。他不僅用寸關尺陰陽分部闡釋疾病,而且更加註重寸關尺陰陽分部脈之間的相關性,從整體觀念出發綜合分析病因病機,用以指導辨證論治,填補了中醫脈學理論的空白。筆者在滑脈主痰的基礎上,結合李士懋的陰陽脈學理論指導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寸脈滑旺 是指陽脈寸脈不但有滑象,而且跳動幅度和強度明顯高於和強於陰脈關尺脈。臨床可分成兩種類型:一是陽脈寸脈滑旺有力;二是陽脈寸脈滑旺無力。

關脈滑旺 指的是關脈不但有滑象,而且跳動幅度和強度明顯高於寸尺脈。臨床可分成兩種類型:一是關脈滑旺有力;二是關脈滑旺無力。

尺脈滑旺 指的是陰脈尺脈不但有滑象,而且跳動幅度和強度明顯高於和強於陽脈寸關脈。臨床可分成兩種類型:一是陰脈尺脈滑旺有力;二是陰脈尺脈滑旺無力。

寸關滑旺 寸關脈滑旺,指的是陽脈寸關脈不但有滑象,而且跳動幅度和強度明顯高於陰脈尺脈。臨床可分成兩種類型:一是陽脈寸關滑旺有力;二是陽脈寸關滑旺無力。

關尺滑旺 指的是陰脈關尺不但有滑象,而且跳動幅度和強度明顯高於陽脈寸脈。臨床可分成兩種類型:一是陰脈關尺滑旺有力;二是陰脈關尺滑旺無力。

筆者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滑脈主痰,是判斷痰邪的主要依據。將滑脈的脈象默記於心並在患者寸口準確地體察出來,是臨床能夠正確熟練地運用滑脈的良好開端。臨床要想運用好滑脈,必須結合相兼脈、寸關尺陰陽脈和其他三診綜合分析,才能更好地判斷痰邪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才能更好地進行辨證論治。

古代醫家有「百病皆由痰作祟」「頑證多從痰論治」「怪證多從痰論治」之說。在具體應用這些學說時,要注意把握痰邪和痰證的聯繫與區別。痰邪是痰證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痰邪肯定不是痰證。但是,有了痰邪也不一定就是痰證,痰證是以痰邪為主的病證。臨床上要注意根據痰邪的多寡,判斷是痰證還是夾有痰邪的病證,從而分清診治的主次,恰當應用化痰藥物。(張再康 河北中醫學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網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葛根芩連湯在腦病中的應用
當詩人遇上中醫望診|靠譜中醫說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