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很重視官員素質,為何他大字不識幾個,卻還能當上山東巡撫

清朝很重視官員素質,為何他大字不識幾個,卻還能當上山東巡撫

原標題:清朝很重視官員素質,為何他大字不識幾個,卻還能當上山東巡撫


我國古代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嚴明,那些當官的可以世代當官,家裡有錢的不出什麼意外,錢財也會越來越多,平民唯一可以發達的道路,那就是科舉,當然朝廷為了壓制這些老牌的貴族,也會扶持一些寒門子弟當官。


清朝這個朝代,雖然後來有統治者無知,選擇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晚清時期中國的被動挨打,但是這個朝代的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君,大家都保持著勤政愛民的態度,去治理國家,當然做法是有些錯誤的。


清朝時期的皇帝,都必須是要能文能武的,那些大臣們就更得這樣了,清朝皇帝普遍都很喜歡有才學的臣子,官員們的整體素質也比較高,但是就在這個大圈子裡,有這麼一個人,他目不識丁卻還當了官,還成了山東巡撫,這是為啥?



此人叫做張曜,他小的時候性格就比較活潑,他不喜歡讀書,更不喜歡參加科舉考試,不過他家裡有一些小錢,就為他卷了一個監生的職位,在咸豐初年的時候,他就立下了一個功勞,他帶著部下打敗了捻軍,就立下了戰功。

這位雖然目不識丁,但立下的戰功可不少,所以河南巡撫就保奏,給他一個縣丞的職位,讓他留在河南,在咸豐四年的時候,他再次因為追繳捻軍立下了功勞,就成為了當地的一個知縣。



因為一直和捻軍作戰,還立下了不少的功勞,皇帝也漸漸知道了這個人,還賜了「霍欽巴圖魯」稱號給他,巴圖魯是蒙古語中勇士的意思,在咸豐十年的時候,他已經晉陞成為了河南布政使,這在當時可是二品大員。


他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能當上二品的官員,也遭受到了人們的很多非議,不過人家戰功赫赫,確實做了不少的貢獻,皇帝也很喜歡,這些人就算有非議,也沒有什麼用,在光緒十年的時候,他正式成為了山東巡撫。


這個人雖然沒什麼學問,但他在位的時候,確實兢兢業業的為老百姓做貢獻,他上任之後,就想要治理一下黃河,解決百姓們的生活問題,為此他命令人,在黃河兩岸栽種柳樹,黃河兩岸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好官,還親切的叫這些柳樹為「張公柳」。

雖然晚清時期國家動蕩不安,但是他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了山東老百姓的穩定,最終積勞成疾病逝,山東的老百姓們,自發的為他修建了祠堂,就坐落在大明湖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宋朝GDP佔世界的75%,人口佔世界的35%,為何打不過遼國
中國曾排名前三的百年工廠,它的產品大部分人都用過,如今卻倒閉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