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拉那拉氏是大清最為悲慘的皇后

烏拉那拉氏是大清最為悲慘的皇后

原標題:烏拉那拉氏是大清最為悲慘的皇后


因為孝賢純皇后的存在,任何人都無法成為乾隆心中的好皇后


原文地址:大清最為悲慘的女人——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

作者:赫舍里


她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貴為國母統領後宮。但卻因為一次難尋,被打入冷宮,雖未被廢,但死後卻按皇貴妃禮儀下葬。實在可憐,她就是烏拉那拉皇后。


烏拉那拉氏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二月初十,比乾隆小7歲。父親是滿洲佐領那爾布,烏拉那拉氏在雍正年間入侍乾隆於藩邸,被封為側福晉。乾隆居藩邸時,由雍正做主納過四位福晉,其中一位是嫡福晉富察氏,其餘三位是側福晉,這三位側福晉一位姓高佳,一位姓富察,第三位就是烏拉那拉氏。


在乾隆即位後,冊封嫡福晉富察氏為皇后,封側福晉高佳氏為貴妃,封烏拉那拉氏為嫻妃。 生育皇長子及皇二女的側福晉富察氏,因死於雍正十三年,未得晉封。在藩邸的福晉中,乾隆最敬重皇后富察氏,最寵愛貴妃高佳氏,最容易被皇帝忽略、冷落的就是烏拉那拉氏,就連純妃、嘉嬪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也遠遠超過了烏拉那拉氏,純妃接連生育皇三子、皇六子以及嘉嬪接連生育皇四子、皇八子,就反映出這一點。   

後宮中的妃嬪,如果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就連「母以子貴」的幻想也破滅了。對烏拉那拉氏來說,惟一的慰藉就是她同太后特別投緣,也許正是由於太后的好感,她才得到嫻妃的封號。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嫻妃烏拉那拉氏同純妃蘇氏一起被晉陞為貴妃。 三年後皇后富察氏在東巡途中仙逝,奉太后懿旨,乾隆在十四年(1749年)晉封貴妃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在冊封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後不久,乾隆就寫下「六宮從此添新慶,翻惹無端意惘然」的詩句,看來皇帝對此很不情願。一年後乾隆又在太后的敦促下,刪封33歲的烏拉那拉氏為皇后,實際上皇帝對此更不情願,在他的心目中沒有一個人能取代嫡後富察氏。烏拉那拉氏在當上皇后的一年多時間裡,乾隆對她依舊相當冷漠。乾隆對富察氏的思念,並未因歲月的流逝而沖淡。


乾隆在三十年第四次南巡時,還是要繞過濟南,不忍心再進入讓他抱憾終身的傷心之地雖然乾隆有一大群如花似月的妃嬪,但任何一個也不可能取代嫡後富察氏。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孝賢皇后三周年忌日那一天,乾隆在悼亡的同時,竟然對長期被冷落的第二位皇后流露出些許歉意。正是由於乾隆開始注意到烏拉那拉氏的存在,皇十二子於次年降生(乾隆十七年),緊接著烏拉那拉氏又生下皇五女(乾隆十八年),皇十三子(乾隆二十年)。  


從表面上看,皇帝同第二位皇后的關係日趨緩和,實際上卻是外松內緊。乾隆對烏拉那拉氏的長期疏遠,已經傷透她的心;而皇帝對她那種近乎憐憫的情感,也只持續了五六年,當她接近40歲時,皇帝的注意力就已轉移到一批年輕妃子的身上。


烏拉那拉氏又得像從前那樣忍受孤獨、寂寞、凄涼,「曾經滄海難為水」,棄之如敝的日子就更難熬。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運的轉折點,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四十八歲千秋。閏二月十八日,他們來到杭州,在風景秀麗的蕉石鳴琴進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后就沒有再露面,陪著皇帝進晚膳的只有令貴妃魏佳氏、慶貴妃陸氏、容妃和卓氏,此後,皇后再也沒有露過面,後來才知道,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回到京師不久,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一份、皇貴妃一份、嫻貴妃一份、嫻妃一份,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兩名宮女,按清宮制度,只有常在才有兩名宮女。

那麼那拉皇后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師,並收回四份冊寶呢?事後只聽說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髮,在滿族的習俗裡頭這是最忌諱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駕崩時,皇后才可以剪髮,當時的皇太后、皇帝都還健在,那拉皇后卻突然剪髮,無疑是在詛咒他們一樣,在當時引出了一些傳聞,說皇后隨駕南巡,觸犯了龍顏,只得削髮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


另外,據有的史書記載,那拉皇后隨乾隆南巡來到杭州後,乾隆曾深夜換上便服登岸遊玩。皇后再三勸諫,甚至哭著勸諫,乾隆不僅不聽,反而說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將她送回京師。乾隆是中國史上著名的風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不斷南巡,目的卻只是貪戀江南美景,又可趁機尋花問柳。據說他南巡時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個昭容的女伶,帶在身邊,後來又特命用鈿車錦幰送回揚州,還賜給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綠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還有一個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時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頗受眷顧。事後,雪如特地在上衣肩頭綉上一條小團龍,並且對人說,乾隆皇帝曾經用手撫摩過她的肩膀,因此特綉小龍,以志寵異。


在《東華續錄》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諭旨中說「皇后自冊立以來尚無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宮調攝。經今一載有餘,病勢日劇,遂爾庵逝。此實皇后福分淺薄,不能仰承聖母慈眷,長受朕恩禮所致。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位號,已為格外優容。但飾終典禮不便復循孝賢皇后大事辦理。所有喪儀止可照皇貴妃例行。 」那拉氏一向溫柔婉順,淑慎賢明,夙嫻禮教,她出身滿洲,在宮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麼是國家大忌,她會不知道嗎?究竟受了什麼重大刺激,會把這位溫順懂禮的皇后逼到不顧觸犯國俗大忌,甚至發瘋的地步?野史中的傳說不能說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雖然乾隆並未公開廢后,但在實際上已經把給烏拉那拉氏的所有冊封(皇后、皇貴妃、嫻妃)全部收回,烏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宮,精神與肉體俱受盡折磨,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時年49歲。


在那拉皇后過世之後,當時乾隆在木蘭圍場打獵,聽到皇后病故的消息,只命那拉皇后的兒子永璂回宮。當時有個叫李玉鳴的御史上疏,請依皇后禮舉喪,結果竟被謫伊犁。十二年後,又有一個名叫金從善的書生,上書乾隆皇帝,談到立後之事。乾隆還為此發怒道: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側福晉。我即位後,因孝賢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貴妃又立為皇后。後來她自犯過失,我對她一直優容。國俗最忌剪髮,她卻悍然不顧,我仍然忍隱,不行廢斥。她病死後,也只是減其儀等,並未削去皇后名號。我處理此事已經仁至義盡,況且從此未再立皇后。金從善竟想讓我下詔罪已,我有何罪應當自責?他又提出讓我立皇后。我如今已經六十八歲了,豈有再冊立中宮皇后的道理!

竟因此將金從善處斬,從此之後,就沒有人再敢提及那拉皇后的事了。  


乾隆令以皇貴妃的禮儀安葬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實際上烏拉那拉氏的葬禮級別比皇貴妃還要低。烏拉那拉氏的靈柩未能進入乾隆的裕陵地宮,在乾隆三十一年時入葬裕陵地宮的后妃已經有四位,她們分別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為乾隆生育皇長子、被追封為哲憫皇貴妃的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后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清制:凡妃、貴妃、皇貴妃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寢享殿內,祭禮時在殿內舉行,而嬪、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抬到寶頂前的月台上。而那拉皇后即不設神牌,死後也無祭享,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比民間百姓的葬禮還不如。  


圖片: 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琪軍事 的精彩文章:

19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TAG:張琪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