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圍城背義殺降,李鴻章被洋人提槍質問,只得四處躲藏

圍城背義殺降,李鴻章被洋人提槍質問,只得四處躲藏

原標題:圍城背義殺降,李鴻章被洋人提槍質問,只得四處躲藏


1863年春,在江南重鎮蘇州城內外出現了三股勢力。鎮守蘇州城的慕王譚紹光帶領「四王四將」屯兵八萬,看似兵強馬壯,勢不可擋;與此同時,李鴻章領導下的淮軍和英國人戈登率領的洋槍隊正在伺機圍攻蘇州城。


當時,太平天國大廈將傾,蘇州城內人心浮動。此前,援救蘇州的李秀成被嚴令離開蘇州,留下自己一手培養的「四王四將」,並委婉交代「天國其勢不久,你們是兩湖籍新兄弟,去留自便!」


到了11月份,淮軍與洋槍隊已經包圍蘇州城,如同鐵桶,隨時準備進攻。太平軍雖然大勢已去,還作拚死抵抗,打退了一次次進攻。眼看強取傷亡太大,李鴻章和戈登只得智取招降。



蘇州城內太平軍看似合力禦敵,但內部分化比較嚴重。慕王譚紹光是廣西即參加起事的兩廣人,屬於當權派,控制著蘇州城「婁、葑」兩門;以納王郜永寬為首的「四王四將」,則屬於李秀成新提拔的新生力量,控制著蘇州城內四分之三的兵力和指閶、胥、盤、齊四門。兩派各自鎮守各處,而且多有不合。最為關鍵的是,李鴻章和戈登了解到,納王郜永寬早有投降之意。於是,他們找到淮軍總兵官程學啟,讓其密晤郜永寬。程學啟原是太平軍將領,和郜永寬關係很好,降清後得到重用。由於身份特殊,程學啟一談便成。


李鴻章以二品武官為誘餌,要鎮守蘇州的太平軍「四王四將」獻出城池。郜永寬對李鴻章將信將疑,於是他們要求戈登作保,對投降者不加傷害,並折箭為盟。



幾天後,「四王四將」殺了譚紹光,大開城門,邀清軍入城。次日,李鴻章來到城內,傳令要宴請「四王四將」,以示招降封賞之意。「四王四將」欣然赴會。就在酒酣耳熱之際,李鴻章突然變卦,一一結果了這八人,隨後又在蘇州城內大開殺戒,2500多人為之喪命。


自古殺降不祥,況且事前已有保證,戈登知道後,大驚失色,為此和李鴻章大鬧了一場,甚至提槍質問,李鴻章自知理屈,只得四處躲藏。


由於戈登反應激烈,殺降逐步演化了外交衝突,列強代表嚴厲譴責李鴻章,並以不再幫助為要挾,上告清廷。迫於壓力,李鴻章只好上書朝廷辯解,聲稱殺降一事與己無關。當然,具體是否真與他無關,還是很有爭議的。但無論如何,在殺降一事上,李鴻章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正如梁啟超所言「夫殺降已為君子所不取,況降而先有約,且有保人耶?故此舉有三罪焉。殺降背公理一也,負約食言二也,欺戈登負友人三也。」可見,殺降一事是不得人心的。(文/東坡羊)

參考文獻:《清史稿》、《另一個角度看戈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趣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運動時,天地會並沒有閑著,做了這些事大快人心
721人葬身河底,兩岸居民再不敢吃魚,這個皇帝太殘忍了

TAG:史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