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投降前曾向此國求救,結果太沒臉

日本投降前曾向此國求救,結果太沒臉

原標題:日本投降前曾向此國求救,結果太沒臉


充足的石油供應是打贏一場現代戰爭的必要條件,在二戰中,石油供應跟不上成為日軍的「緊箍咒」,在其走向滅亡的道路上助力很大。日本在戰前其實是考慮過這一點,所以等國內石油儲備能夠維持兩年時才開始發動戰爭,之後的需要就得依賴東印度了,這種依賴成為日本的致命弱點。


從戰爭開始到1942年上半年,日軍侵略非常順利,18天攻下香港、26天攻下馬尼拉、17天攻下新加坡,1942年3月又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東印度,看起來石油已經不是問題,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種勝利狂熱中。


然而魔鬼之夜終將結束,黎明終將到來。或許是真的物極必反,日本的厄運終於來了。


為了快速取得對美作戰的決定性勝利,日軍發動了中途島戰役,結果被打得很慘,四艘航空母艦被擊沉,這次戰役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為了切斷日軍的石油供應,美國潛艇立下了汗馬功勞,配上改良過的魚雷就是令日軍膽寒的武器,再加上優異的空中護航,很快切斷日軍南方戰區與本土的航線。1944年石油進口銳減一半,1945年第一季度日本一桶石油都運不進來。日軍石油形勢惡化,瀕臨絕境。


日本石油的奇缺令日軍的仗打得很「扭曲」。1944年萊特灣海戰中,粟田健男本可以闖入萊特灣消滅美軍登陸艦隊,就在距離登陸海灘40英里時,他卻突然調轉船頭,拍拍屁股走了,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是:因為燃料缺乏。



為了節省油料,日本的而航空母艦盡量避免走曲線,而選擇直線。空軍更是慘,一個月內,最多飛行兩小時。


也許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日本將一線希望寄托在蘇聯身上。因為雙方之前簽訂過一個中立條約,到期時間是1946年4月,1945年4月蘇聯宣布廢止。日本腦洞大開,向蘇聯提出一個想法,就是希望蘇聯能在日、美、英三國之間斡旋,並且想用日本南方戰區的資源來換取蘇聯的石油。


或許日本還是不夠了解斯大林,他雖是喬治亞人,卻是個地道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日俄戰爭的仇恨還記著呢,另外早在2月份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已經許諾對日作戰。那場交易要比日本的油料交易具有誘惑力的多,那就是領土的獲得,滿洲的特權、薩哈林島的南部、千島群島等。


6月份,蘇聯大使拒絕了日本的斡旋請求,至於石油嘛,大使說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蘇聯也很缺啊!日本一張老臉被踩在地上。


1945年8月美國相繼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5日早上,日本人民在收音機中收聽到天皇投降的廣播,那種有氣無力、如電流不穩、時斷時續的聲音,響徹全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戴小軍事 的精彩文章:

此國大批向中國移民,目的不可告人,這些移民大多下場很慘
有人請他當皇帝,他先給自己佔了一卦,結果成了好皇帝

TAG:小戴小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