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種官職皇帝都拿他沒辦法,要是斬了,就成了昏君

古代有一種官職皇帝都拿他沒辦法,要是斬了,就成了昏君

眾所周知,古代的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存在,百姓的主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古代的皇帝也是人,也會犯錯,如果遇到善於聽取他人意見的明君還好一點。如果遇到昏君,大臣們就倒霉了。所以為了防止皇帝不聽勸,古代就有了一種專門負責監督與上諫的官職,俗稱言官。

這種官職之所以能在各個朝代一直存在,其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這群人沒有實權,只能影響皇帝,但卻左右不了皇帝的決定。大家就會好奇了,皇帝都至高無上的存在,我把這種官職撤了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確實,有些朝代的皇帝不聽勸,會把這種官職撤了。但大多數皇帝還是會允許這種官職存在的。其中,明朝的言官最為出名,但是唐朝的言官也不差。

在唐朝,魏徵算得上勸諫第一人,他和唐太宗勸諫的故事也流芳千古。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換種角度思考就知道了。

其實,唐太宗一直在魏徵的唾沫星子里當皇帝,因為魏徵不僅勸諫國家的政務問題,就連皇帝的私生活也要管一管。這樣的生活誰受得了?雖然唐太宗嘴上誇獎魏徵敢於勸諫,心裡卻恨不得把他碎屍萬段。

每當唐太宗有這種想法時,文德皇后就會出來安慰他,不僅保住了唐太宗的面子,還保住了魏徵的命。

皇帝不好當,女皇也不好當!武則天掌權後,駱賓王看不慣她的私生活,就把筆鋒對準了她,說她作風不正,是個狐狸精。對此,武則天也只能「嬉笑」,還要請駱賓王來做官,真是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啊。

唐玄宗後期,整日與楊貴妃尋歡作樂,不問政事,開元盛世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於是,不少文人的筆鋒也是突然轉變,由讚美變成批評。比如李商隱直接作詩一首,指出唐玄宗的生活作風問題。而白居易更厲害,寫了一篇文章流傳千古,卻把唐玄宗罵的體無完膚,說他懶政、慌證、亂政。

其實這些文人墨客勸諫的還比較委婉,而言官們的勸諫就是什麼簡單粗暴了。

在唐穆宗時期,有一個言官十分出名,他叫鄭覃,一個芝麻大小的官,但是皇帝都要給他三分「面子」。就在穆宗繼位之初,鄭覃就給他好看:「陛下新基,當全心於政,然則,日嬉戲,宴樂無休。」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穆宗就是愛玩,不理政事。可當著穆宗的面說他整日鬼混,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穆宗非常憤怒,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但是表面還是要表揚他:「直陳寡人之失,忠也!」後來,鄭覃更加努力,不斷勸諫,雖然沒有什麼效果,但也是盡到了職責。

正所謂,關起門來罵皇帝,在公共場合敢對皇帝大不敬,就是死罪,弄不好連家人都要遭殃。可唐朝的言官卻不怕殺頭,甚至巴不得被皇帝殺頭呢!為什麼?

試想一下,一個書生寒窗苦讀多少年還未必能當官,就算當上官也是芝麻官,但所有讀書人的都有一個追求,那就是名留青史。可這樣的機會又有多少?微乎其微!但是對於言官來說,這樣的機會就大多了。

言官雖然沒有太大實權,但是他們的力量卻不能小覷,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輿論壓力。在這種壓力下,皇帝們也是畏懼三分,就怕吐沫星子把自己「淹死」。這也導致言官更加肆無忌憚,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罵。

如果皇帝敢找他們的麻煩的話,那麼這個人必定名聲大燥,說定還有升遷的機會。如果皇帝敢因勸諫殺了言官的話,那事情就更大了,言官立馬以忠臣的身份被寫進史書,流芳千古,而皇帝那昏君的名頭永遠也甩不掉!

正是出於這種原因,言官們才有恃無恐,敢於直言進諫,還不怕犧牲,而皇帝罵不得打不得殺不得,不然就成了昏君。

在這種制度下,不少皇帝確實有點收斂,許多錯誤能被指正。但是弊端也是十分明顯,不少言官為了出名,故意給皇帝找麻煩,亂出主意,擾亂朝綱。總之,還是利大於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厭惡貪官,一生殺了十幾萬貪官,死後百年沒人敢盜其墓
史上四大罪人,讓我國發展倒退百年,令世人所唾棄

TAG:滄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