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養生,艾灸前先辨清自己的體質。幾大注意事項記得收藏

艾灸養生,艾灸前先辨清自己的體質。幾大注意事項記得收藏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即經脈,貫穿上下,溝通內外,是主幹;絡,即網路,是分支,縱橫交錯,遍布全身。二者將人體聯絡成一個完整的整體,行氣血,平陰陽,使人體各器官保持協調和平衡。人體共有十二正經,即肺經、心包經、心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胃經、膽經、膀胱經、脾經、肝經和腎經。

艾灸和拔罐一樣,是已經流傳了千年之久的自然療法。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艾灸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

艾灸有三大好處:

1、預防疾病,益壽延年

艾灸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常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氣常盛,氣血充盈。常灸氣海、關元,可以振奮一身陽氣,使人精力充沛,增強抵抗力。

命門為人身之根本,最為重要,中醫將命門比喻成一個小火爐,火爐旺則生命力旺盛。所以時常要為你的小火爐添火。

2、溫經通絡、祛濕散寒

中醫將陽氣比作太陽,認為陽氣溫煦全身就像太陽照耀大地。陽氣不足則惡寒喜暖、血液運行不暢。長此以久脈絡瘀阻、寒濕凝滯,會導致關節炎、腰腿痛、胃脘痛、腹痛腹瀉、痛經等疾病。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是中醫對痛症的解釋,而艾灸可以溫煦氣血以散寒,加快氣血運行以通絡,是很好的散寒、止痛的綠色療法。

3、升提陽氣、回陽救逆

中醫認為,中氣不足、陽氣下陷可導致多種疾病,如久瀉、遺尿、遺精、陽痿、崩漏、帶下、脫肛等。同時,陽氣不足還會導致體內陰寒偏盛,出現手足冷,皮膚怕冷,即便穿再多衣服,也覺得不暖和。

艾灸可以激發體內陽氣。充盈的陽氣,能提升我們的臟器的運轉能力,並宣發到體表以抗寒。如果你覺得最近精力下降了,又或是比平時怕冷,這估計是陽氣不足的緣故,那就做做艾灸吧,補充陽氣,精力無限。

辨清體質再艾灸在艾灸之前需要進行體質辨識,艾灸雖是很好的養生手段,但艾灸的適合人群是有講究的,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艾灸主要適合於寒性體質或是感受寒邪而導致的病痛,表現為火力不足、畏寒怕冷、手足冰涼、易疲勞、精神不振、筋骨關節疼痛僵硬、痛經、月經延後等。但艾灸不適合陰虛體質的人群,表現為口乾咽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等。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施艾相當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反而傷身。因此,陰虛火旺者不宜艾灸。

艾灸七大注意事項:

1、懸灸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溫灸器灸,施灸部位15-20分鐘。

2、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

3、在頭、面、胸、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適當大些。

4、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適當大些、灸時可以適當久些;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時間宜短。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空腹、過飽時不宜灸。

6、孕婦不宜灸腰骶部和腹部。

7、面部穴位、乳頭、大血管等處,艾灸要注意溫度,且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疤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健康養生之道 的精彩文章:

每天一杯牛奶身體健健康康的,喝牛奶的時間你知道嗎?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天多吃這「素三寶」補虛健脾胃

TAG:每天健康養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