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鄉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大片——只要你為西鄉,西鄉永遠記得你!

西鄉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大片——只要你為西鄉,西鄉永遠記得你!

原標題:西鄉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大片——只要你為西鄉,西鄉永遠記得你!


安靜,連好你的WiFi


跟小編一起


深呼吸,放鬆心情


今天,「新西鄉記」要請你看電影


王大中丞祠,位於寶安區西鄉街道圩西南端,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一1772年)。


清康熙七年初(1668年),廣東巡撫王來任,巡視粵東,體察民情,目睹沿海邊民深受遷徙之苦,因此,為民請命,給朝廷上書《展界復鄉疏》(清嘉慶《祈安縣誌》有載)。奏章中揭示了遷界給沿海邊民帶來的禍害,並建議:「將原遷之界悉馳其禁,招徠遷民,復業耕種與前曬鹽斤」。朝廷綱諫,遂下詔,令稍展界。是年秋,王來任病卒。


兩廣總督周有德奉行遷民出界,及時開展,新安縣得以恢復,邑人重整家園,人民猶如新生,為了不忘王來任、周有德之德,立廟祭祀。


這個視頻就是根據王來任歷史故事


創作的情景劇《撫民留善政》



西鄉背山面海,自古以來西鄉人漁樵耕讀


過著恣意和淡泊自如的生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西鄉人經受過許許多多狂風海浪自然災害


遭受過無數次海上強梁的禍害


而最大的人禍莫過於清康熙年間的禁海與遷界



清兵將漁民驅趕上岸,不準片帆出海



遷海帶來良田、鹽田、漁業拋荒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載,康熙五年、六年兩年間,廣東巡撫王來任五次疏奏,要求整肅官兵借名軍需,強征暴斂;誣民為盜,妄殺良民的腐敗行為。並將「欠給里民銀兩,動府州縣現貯庫銀,照數給發。」康熙六年六月,王來任又上疏請求減免賦稅,遭戶部否決。由於得罪了既得利益者,被誣陷罷官,康熙七年正月回北京等待處理,在病榻中寫成「展界復鄉遺疏」。



王來任被罷官回京,卧病寫下展界復鄉遺疏,積勞成疾逝世

王來任為民請命的故事和他的「耿耿丹心」


讓一代代西鄉人銘記與感恩


西鄉人為紀念王來任而修建的


王大中丞祠至今保存完好


是目前深圳市保存得比較完好的


一座古代建築物,是西鄉人的驕傲



西鄉人稱王大中丞祠為 「巡撫廟」,廟前有「巡撫塘」、「巡撫街」,並有集市貿易——和平墟市,墟市中有豬仔行、賣草街、油炸埔等。



「巡撫廟」(王大中丞祠)門額上的彩畫完好如初


20世紀60年代的巡撫街一角


時光彈指而逝,轉眼滄海已成桑田


古村落和許多古民居不復存在了


西鄉社區僅存夏、黃兩間與


巡撫廟同期的民居建築,彌足珍貴



最後的古民居「趟櫳門」


如今,西鄉街道打破過去的舊辦法


讓古建築融入百姓生活

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日前


西鄉街道在王大中丞祠中堂舉行了


「王大中丞紀念中心」


「西鄉感恩文化教育基地」


「西鄉勤政為民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讓王大中丞祠再度華麗變身


迸發出新的活力



升級改造後的王大中丞祠模擬還原了當時巡撫王來任在公堂的場景,陳列了西鄉明朝末年延續至今的一些重要歷史記載和物件。



布展後,王大中丞祠「活」了起來,群眾可以通過參觀遊覽,瞻仰王來任的同時,學習勤政為民和傳承回報感恩的民風。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留下了一張張舊照片、一段段舊故事


一棟棟舊建築·····


塵封的畫面被喚醒


一闕闕的記憶變得鮮明而有活力


山石更改,歲月變遷

勤勞的西鄉人憑藉智慧在這片土地上生根


打拚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西鄉河在緩緩流淌,北帝古廟香火依舊繁盛


而王大中丞祠


仍舊安靜地屹立在西鄉

記錄著西鄉的故事,述說著西鄉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濱海寶安 的精彩文章:

TAG:濱海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