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女子有多看重貞節?命運悲慘,有些情況下「不得不死」

清代女子有多看重貞節?命運悲慘,有些情況下「不得不死」

古人重視名節是出了名的,在古時候,就經常會有一些人因為名節等原因而赴死的。比如有些清高的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選擇以死言志的,在舊時還是相當常見的。

現代人其實很難理解這種做法,畢竟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好死不如賴活著」,話雖糙但理不糙,其實就說的是生命可貴,不容輕視。

其實大家都知道,人活著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畢竟人過的是社會性的生活,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而這個圈子裡,或許就有不少將你看的很重要的人。

不過在古時候,這種觀念似乎並沒有得到普及。古人看重的,往往更多的是名節和清白,而這些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美好事物,卻似乎被輕視甚至視而不見。

說來說去還是思想觀念的緣故,古人對於名節的看重,現代人自然是不可理解的。或許是價值觀和追求的不同,也可能是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禁錮導致的這種極端行為。

就比如古代女子對於「貞節」的看重,幾乎到了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可能大家並不是很清楚古代女子對於「貞節」的重視,可以從以下這個案例中看出一點端倪,有些時候,古代的「烈女」不得不死。

清代有一則關於「林烈女」的故事,此女原本姓曾,後來嫁入了一個姓曾的家族,因為性格剛烈,對丈夫忠貞不渝,死後獲得了「林烈女」的稱謂,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於此女的敬佩與謳歌之情。

林烈女,也就是曾氏,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女子,據記載,此女「通文墨」,還會寫詩,是一個典型的才女,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文藝女青年」。而且在嫁到林家後,和丈夫非常恩愛,平時關係和睦,而且還很孝順老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美滿的家庭。

婚後12年曾氏也沒有為丈夫生下子嗣,後來婆婆去世,丈夫悲傷過度染上了重疾,臨死之前對曾氏說了句話:我死了,你能不能跟我一起去?

這句話改變了曾氏的命運,當初她含淚答應了丈夫,丈夫終於含笑而去。曾氏將家裡的後事安排妥當之後,便一心尋死,但均被家人救下。公公自然是好心勸她別輕生,但終究沒用。公公沒法子只得找縣令求助,縣令於是判曾氏提丈夫行孝,而且還要找一個林家的後人。

然而結果是什麼呢?一切安置妥當後,曾氏依舊還是選擇了自殺,最終縣令也只能嘆息:真乃烈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軒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臣騎馬出行,街頭乞丐大喊:萬歲 大臣:我完了
致死率高達100%的疾病,從未有人願動手術,卻被一木匠根治

TAG:一軒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