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龍貓》倒計時—30年最愛 30天等待

《龍貓》倒計時—30年最愛 30天等待

30年前,宮崎駿導演的《龍貓》首映,迅速掀起一陣觀影狂潮。

全世界影迷都為片中活潑可愛又善解人意的兩姐妹與龍貓精靈的奇幻故事所痴迷。可惜的是,中國與《龍貓》擦肩而過。

無數粉絲,都在翹首以盼宮崎駿和《龍貓》在中國上映的那一天。而這一等,就是整整30年,幾代人的童真與夢想,都在無盡的期盼中消耗殆盡。

30年後,當《龍貓》將在12月14日中國上映的消息實錘時,整個網路都陷入到一片催淚的「回憶殺」中。

畢竟,宮崎駿身為世界級的「動漫之神」,江湖地位無與倫比;而《龍貓》作為幾代人童年的「原始淚點」,對人們的性格成長和價值觀養成,也具有最鼻祖級的影響力。

誰的童年沒幻想過能有隻龍貓,帶你穿過那些孤獨。

作為第一部在國內正式公映的宮崎駿電影,《龍貓》順理成章地炸了!而有關龍貓的討論,更是鋪天蓋地。

為回報廣大粉絲厚愛,片方今天公布了一款倒計時海報。苦盼從《龍貓》剛誕生的30年前算起,到今天為止,2、3代人的望眼欲穿只剩下最後的30天!

在這款畫滿「回憶殺」的倒計時海報中,

一片繁茂生長的森林裡,藤蘿搖曳,綠蓋如陰,

憨態可掬的龍貓宛若一張毛茸舒適大床一樣,

撐起了熟睡在它身上的女主角小梅樂觀幸福的童年。

「等了30年,再等30天」——從30年縮短成30天,一個數字「30」,卻濃縮了幾代粉絲對「龍貓」的依依不捨與念念不忘。

儘管苦等30年,但有關《龍貓》幕後的故事,你卻不一定都知道這些幕後故事:

龍貓到底是什麼?

外形酷似浣熊、熊貓及貓的龍貓,並非脫胎自日本神話中的某個形象,而是來自宮崎駿的個人想像。

電影中,龍貓被妹妹小梅取名為「托托羅」(TOTORO),但基於宮崎駿為小梅角色設定的人物性格,年紀幼小的她其實是把「TORORU」發錯了音。而在日語中,「TORORU」就是「TROLL(大山精靈)」的意思。

小梅初次遇見「山的精靈」時,給他起名叫「龍貓」

除此之外,小梅還問過龍貓:「你就是故事書里的TROLL吧」?這裡提到的故事書,是指講述大山精靈的幼兒讀物《三隻暴躁的野山羊》。

這個故事書的細節還在影片結尾時,被宮崎駿深藏功與名地加入到片尾動畫里,雖然只有2秒鐘的一閃而過,卻依然逃不出我的法眼。

片尾字幕出處,已經出院回家的母親和姐妹一起躺在床上講故事。

手裡拿的就是小梅曾提到的《三隻暴躁的野山羊》一書,

放大畫面後可明顯看到「龍貓」的形象。

加上影片中,父親聽小梅講自己遇到龍貓後,提到「小梅一定是遇到了森林的主人」,並帶兩姐妹去森林裡尋找龍貓的情節。綜合推斷,不難發現,宮崎駿為龍貓的設定就是「大山的精靈」。

片中,父親還帶著小梅、小月兩姐妹去山中尋找「龍貓」

片中共有幾隻龍貓?

一共有4隻外型各不相同的龍貓。

分別是透明白色和藍色的小龍貓、灰色的大龍貓,以及一隻外形功能類似公交車的龍貓巴士。

至於還有沒有別的龍貓存在,答案將在後面揭曉~

龍貓為何會有「巴士版」?

影片中,除了「大龍貓」外,人氣最高的就是「龍貓巴士」了,就連被尊稱為「電影天皇」的黑澤明,也是「龍貓巴士」的粉絲。但它奇異的外形與其餘龍貓相比明顯差異巨大,甚至不像一個種族。那為什麼會有巴士版的龍貓呢?

因為在日本,傳說貓只要生長到一定年齡後,就會具有變形外觀的神奇能力,它們被稱作能變形的貓,日語即「Bake Neko(化け貓)」。

在日本,有關能「變形貓」(化け貓)的傳說很多。

上圖畫作就描述了一隻變化成老女人的「變形貓」,

與歌舞伎們一起跳舞的神話傳說。

宮崎駿顯然是借鑒了這一日本神話思想,將「龍貓巴士」設定成因為對人類巴士深深痴迷,所以將自己的外形變化成為巴士樣子的大龍貓。

「龍貓巴士」上的站牌寫的是什麼?

影片中,作為一隻變形為公交車的龍貓,「龍貓巴士」不僅能乘坐,甚至還會出現在車站「接人」。

自然,作為一輛「龍貓巴士」,也會有站牌顯示。小梅和小月在汽車站第一次遇見龍貓巴士的夜晚,牌子上寫的就是「塚森」站,也就是龍貓生活的大森林的地方。

而載著姐姐小月尋找小梅時,龍貓巴士的「站牌」就根據小梅所在的位置,快速閃過了一系列車站名字,它們分別是「塚森,長沢,三っ塚,墓道,大社,牛沼」,以及最後的目的地——「小梅」。

龍貓巴士閃過車站名稱類似GPS導航的功能,非常有趣。

更幽默且展現宮崎駿細膩伏筆的,則是當龍貓巴士帶兩姐妹一起去醫院,探望母親時,站牌上的字又換成了「七國山病院」,其中病院的「院」字卻寫顛倒了。

被龍貓巴士顯示顛倒的「院」字,

顯示出龍貓對於人類漢字的外行,

絕對是全片最有趣的萌點之一。

《龍貓》中,母親患了什麼病?

影片中,小梅和小月因為母親生病,才搬家到離醫院更近的鄉下。那母親究竟患了什麼疾病呢?

在由宮崎駿創作的插畫版《龍貓》小說中,故事的開頭就是「媽媽患肺結核進了七國山醫院」——這家醫院在肺結核治療方面特別有名,所以小梅全家才搬到那一帶。

這一部分帶有一點自傳性質。宮崎駿的母親就長期受神經性肺結核的折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在家中。

龍貓這麼可愛,是怎麼畫出來的?

宮崎駿和吉卜力工作室以手繪動畫而聞名於世,《龍貓》也不例外。

在 80 年代,全部上色工作都是通過手繪完成的。他們會利用映描機,將鉛筆畫成的原畫通過複寫紙描到一種叫做賽璐珞的透明墊板上;而後,再用動畫專用的亞克力畫局從背面塗色。

而《龍貓》中下雨的場景,則是將帶有縱向割痕的透明墊板重疊在一塊來表現的。根據吉卜力工作室的說法,光是《龍貓》這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就產生了大約 5 萬張賽璐珞畫。

《龍貓》故事背景在什麼年代?

影片中沒有任何故事背景的信息,但卻能夠從兩處故事場景中窺得線索。

第一處是姐姐小月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教師講課的黑板上明確標明了電影中的真實日期——6月23日星期四。雖然知道幾月幾號,卻不能判斷出年份。

黑板上明確寫道「6月23日(水)周四」

第二處則是上課當天下大雨的晚上,兩姐妹去車站等父親回家。終於接到父親後得知,他比平時要晚的原因是「沒有趕上往常的公交車」。

這就又交代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即在東京上班的父親是遇到了事情,而6月23日曾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一天。1960年的6月23日星期四,反對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安倍晉三外祖父)執意強行通過《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運動進入高潮,全國有620萬人上街遊行,6萬家商店關門抗議(宮崎駿也是這場活動的積极參与者)。

大規模遊行,導致父親公交晚點,整個平和舒暢的田園風光故事裡,只有這一天烏雲密布,暴雨瓢潑,也算是嚮往和平、反對戰爭的宮崎駿,在這部影片中悄悄埋下的一個「彩蛋」吧。

龍貓在影片中是真實存在的嗎?

由於龍貓只有內心純潔的人才能看到,所以片中僅有小梅小月和龍貓在一起。有不少人都會問,龍貓在影片中是真實存在,還是姐妹倆的幻想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各方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宮崎駿本人還是給出了一個答案。

在收集了33年間宮崎駿導演撰寫的90多篇企劃書、備忘錄、散文和演講稿的書籍《出発點:1979—1996》中,記錄了宮崎駿對此的原話解釋——「龍貓是小月和小梅想像中的產物,這個溫柔的龐然大物指引著她們度過母親生病時的艱難時光。」

是不是感覺有點失望呢?但無論如何,龍貓就像一個美麗的夢一樣,即使並不存在,卻因為能被看見而讓人生充滿了美好的幻想。

《龍貓》海報上為什麼只有一個女孩?

這是影迷最困惑的一個問題。

明明片中由兩個女孩,為什麼所有《龍貓》的海報上只有一個女孩出現,且長得既不像妹妹小梅,也不像姐姐小月,她到底是誰?

其實在宮崎駿最初構思的《龍貓》故事裡,只有一個叫「五月」的六歲女孩。為此,宮崎駿給影片設定了60分鐘以內的電影腳本。

高畑勛導演的《螢火蟲之墓》同樣是影史經典作品。

這也是按照製片人鈴木敏夫的設想,安排宮崎駿的《龍貓》和高畑勛的《螢火蟲之墓》同時上映,而兩部影片都是60分鐘的故事,可以製造話題,拉動票房。

從《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劇組的合照中,

隱隱感到兩部影片間的較勁......

但高畑勛卻不按常理出牌,一口氣將《螢火蟲之墓》的劇本拉長到120分鐘左右,最終刪減版也有80多分鐘。如此以來,就沒法將兩部動畫電影同時放在一場內連映了。

鈴木敏夫後來坦誠,安排兩人作品同時上映,

也有鞭策兩人競爭的意思。

為此,鈴木敏夫只能請求宮崎駿也將《龍貓》的故事拉長。宮崎駿最終決定把這個女孩分裂為姐妹倆,一個比原型大一點,另一個小一點。這點從姐妹倆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Mei」(小梅)是英語「MAY」的日語版。這才有了現在雙女主的版本。

而最初只有一個人版的海報,則被一直延用至今,有傳言說,這也是宮崎駿藉此展示自己對高畑勛不滿的情緒。

而在兩人能分別創作《龍貓》和《螢火蟲之墓》的同期,分身乏術的鈴木敏夫由於在高畑勛小組陪伴的時間過長,而引起了宮崎駿的「不滿」。所以經常會在深夜召開會議,並邀請鈴木敏夫出席……

從左至右分別是宮崎駿、鈴木敏夫和高畑勛,他們被稱為「吉卜力三傑」,創作出了大部分吉卜力享譽世界的動畫電影。

為什麼宮崎駿說龍貓拯救了吉卜力?

曾經,宮崎駿和好友高畑勛在日本動畫界「惡名昭彰」,他倆每製作一部作品,就搞垮一家公司。

龍貓現已成為吉卜力的官方象徵

無奈,看不下去的鈴木敏夫為他倆開辦了新公司——吉卜力工作室,早期隸屬德間書店。當年,吉卜力出品的重磅作品《龍貓》和《螢火蟲之墓》,一個有妖怪,一個有墓地,都不太受歡迎,兩部影片加起來票房只有6億元的慘敗成績。

本以為要撐不下去的時候,卻因為《龍貓》在電視台的重播而迎來轉機。無數影迷終於發現電影直擊心靈的美好,與龍貓相關的周邊產品也隨之熱賣。

據1991年2月調查,毛絨玩具代理商Sun Arrow共賣出了大龍貓100萬個,中龍貓60萬個,其他約50萬個。因此,後來宮崎駿常常感嘆:「是《龍貓》拯救了吉卜力」。

《龍貓》有續集嗎?

宮崎駿從不拍攝電影續集,但《龍貓》卻很例外地有一部「外傳」性的「後續」短片。

2002年,宮崎駿不僅製作了一部只有14分鐘的番外片,叫《梅與小貓巴士》,還親自為影片上陣配音。

故事延續《龍貓》劇情,講述妹妹小梅遇到了龍貓巴士的孩子——迷路的「小龍貓巴士」,兩人很快結為好友,並一起展開冒險。

影片展現了列車版、火車版等各種各樣的「龍貓巴士」

甚至還有一隻「龍貓飛船」

非常遺憾的是,這部短片只能在位於日本的吉卜力博物館裡才能看到。

但聽說《龍貓》還有一部前傳?

沒有續集,也沒有前傳,但確實有一部很像《龍貓》的影片。是宮崎駿和高畑勛在1972年,也就是《龍貓》誕生16年前一起創作的,叫《熊貓家族》。

電影講述失去父母的少女米米,遇到了一對熊貓父子,從而發生了一系列混亂。至於兩部影片有多相似,看圖不解釋:

同樣的蕩漾在肚皮上

同樣的「伸展」姿勢

甚至連兩部影片的開場片頭都如出一轍

有一種對《龍貓》暗黑版的解讀,靠譜嗎?

因為經典,所以《龍貓》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解讀,其中有一種說法認為,龍貓其實是死神,影片中的兩姐妹由於家中無人照顧而去世。龍貓巴士是接她們靈魂去天國的車、結尾處姐妹倆沒有影子等等。也因此,全片中只有她們兩人才能看到龍貓,活著的人是無法看到龍貓的。

首先,這種說法已經遭到宮崎駿和吉卜力官方的斷然否認。

圖為吉卜力官方闢謠聲明,讓大家不要相信傳言。

其次,看過宮崎駿電影作品的人應該都心知肚明,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死亡從不是一個主題。宮崎駿一生都在致力於展示生活和自然的美好,對於悲劇和死亡非常厭惡,更沒有任何一部與他有關的電影中出現了主角死亡的設定。

最後,網上所有關於暗黑版的解讀都只是捕風捉影,甚至於宮崎駿早就在片中以各種細節,暗示出小梅與小月的平安。

小梅失蹤時,全村都在尋找她,以為她遇到了危險。而當她出現在畫面時,則坐在一排地藏菩薩石像「お地蔵様(ojizou-sama)」周圍。

因為地藏菩薩在日本保佑旅行平安、兒女健康成長、喜結良緣的象徵,所以宮崎駿其實是在用這種方法,告訴觀眾,其實小梅非常安全。

而小梅失蹤時,村裡人在水中找到的鞋子,更與小梅的完全不同。小梅的鞋子前面有一條綁帶,後腳跟也沒有鞋繩,明顯是兩雙完全不一樣的鞋子。

種種細節都已表明,《龍貓》是一部用最美好單純的情感,去暖化觀眾內心的動畫電影。千萬不要再去腦洞黑化它的線索了,畢竟——

一個人眼中對事物的看法,最終折射出的,就是這個人的內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李湘回歸主持卻因髮型被吐槽:請培養點新人吧
宮斗鼻祖佘詩曼戲裡厲害,私下卻很蠢萌,因微博抽風和粉絲鬧分手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