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元智慧引爆送轉行情,但請注意這些「高送轉」最新監管要求

正元智慧引爆送轉行情,但請注意這些「高送轉」最新監管要求

多轉送1股,就構成了高送轉,導致計劃無法實施;若少送1股,實施時就可能暢通無阻。

隨著歲末年初上市公司送轉高峰臨近,但高送轉新規,卻是一些公司送轉時必須面對的一道坎。

11月14日,正元智慧披露了10:9的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由於是滬深兩市第一份年報高送轉預案,方案披露後,正元智慧15日開盤即一字漲停,並帶動高送轉預期概念股集體大漲,早盤共有近20隻小盤股漲停。

不同於以往,今後高送轉必須考慮監管要求。按照規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高送轉比例為10送10,但須滿足最近兩年凈利潤持續增長,且近三年每股收益均不低於1元、送轉後每股收益不低於0.5元的要求。但正元智慧2017年凈利潤同下滑8.27%,上市兩年來的每股每股收益均低於1元。而10:9的送轉比例,正好低於監管要求。

大股東六成股份已質押

正元智慧11月14日晚間公告稱,根據控股股東杭州正元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杭州正元」)提議,計劃按照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5元(含稅),並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9股的方案,對2018年利潤進行分配。

正元智慧還稱,杭州正元基於對前三季度業績、四季度盈利水平的判斷,考慮公司目前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金較為充足且股本規模相對較小等因素前提下,提出上述送轉提議,以優化公司股本結構、增強股票流動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其資本公積金為2.8億元。

從利潤水平來看,正元智慧並無多少亮點可言。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正元智慧營業收入1.12億元,凈利潤為僅338萬元,同比下降9.86%,扣非後則增長5.69%。而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公司2018年全年實現凈利潤4826.6 萬元–5246萬元,同比增長 15%—25% 。按照11月15日收盤價計算,其動態市盈率已經高達415.8倍。即便凈利潤達到預測目標上限,市盈率仍然接近50倍。

自2017年4月上市以來,其業績一直起伏不定,其中至少有三個季度虧損,或扣非出現虧損。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凈利潤為113萬元,同比增長160.9%,扣非後則虧損87萬元。2017年上半年185萬元,扣非後則虧損221萬元;2018年一季度則虧損328萬元。

不過,正元智慧的業績,具有在四季度釋放的特點,並在三季度由虧轉盈。2017前三個季度,其凈利潤為376萬元,而全年則為4196萬元,四季度利潤佔全年的80%以上。如果上述預測目標實現,2018年四季度的利潤在全年佔比則達到90%以上。

盈利狀況不佳,大股東卻提議推出高送轉方案,可能與正元智慧股價下跌、股東股權質押存在一定關係。截至2018年9月底,杭州正元共持有該公司1931萬股,但其中1203萬股已經質押,目前質押率超過60%。

根據此前公開披露,上市不久的2017年8月25日、9月29日,杭州正元就兩次將所持601萬股質押給銀河證券,當時,正元智慧股價在60元—62元之間。此後,正元智慧一路下跌,2018年10月19日已跌至28元左右,期間累計跌幅接近60%。截至11月14日收盤,其股價為34.15元,累計跌幅也達到45%左右。

「巧妙」滿足監管要求

作為拉高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工具,上市公司高送轉此前頗為市場詬病,監管也出手進行規範。在此背景下,高送轉還必須考慮監管要求,而正元智慧正是這種情況。

2018年4月,滬深交易所發布高送轉指引,從送轉股比例、時間限制、分階段減持計劃的披露三個方面,對上市公司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並明確深交所對高送轉採取的監管措施。按照現有規定,上證所的高送轉,是指送股、轉增股份合計比例達到每10股送轉5股以上,深交所的高送轉,則為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為10送5、10送8、10送10。

同時,深交所還規定,上市公司報告期凈利潤為負、凈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或送轉股後每股收益低於0.2元,不得披露該報告期的高送轉方案。同時,還要滿足最近兩年凈利潤持續增長,且最近三年每股收益均不低於1元、送轉後每股收益不低於0.5元的要求,最近兩年凈利潤持續增長,但每股送轉股比例不得高於同期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

按照上述規定,創業板上市的正元智慧,連續兩年的凈利潤複合增長率、送轉後每股收益等均與監管要求不符,將無法進行高送轉。而將送轉比例限定在10:9,恰好繞過了上述監管規定。

截至目前,正元智慧總股本為6666.67萬股,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僅為0.0509元。即便2018年利潤目標實現,每股凈利潤也只有約為0.8元,而在此前的2016年至2017年,其基本每股收益也只有0.69元、0.92元,無法滿足監管要求。

此外,如果進行10:10以上比例的送轉,正元智慧同樣也不符合要求。數據顯示,2017年,該公司凈利潤為4196萬元,同比下降8.27%。即便2018年凈利潤增長25%的最高目標順利實現,兩年符合增長率也只有8%略高。而其10:9的送轉比例,並不屬於高送轉的範圍,得以滿足監管要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超預期,軌交設備行業景氣向好!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