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楊業之死看北宋軍事管理體制的過度制衡

從楊業之死看北宋軍事管理體制的過度制衡

楊業降宋抗遼名將

楊業降宋之前本名叫楊崇貴,其父楊信是麟州土豪。其祖籍有所爭議,有河曲、太原、麟州(今天陝西神木)等說,本文此處不再討論。關於楊業的年齡,史料均未記載,有學界人士根據有關史料進行推測,其大約生於922—924年這一時期(待商榷)。

當時正值五代混亂的時期,楊業家族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等。到北漢開國皇帝劉祟時,改其名為劉繼業,曾鞏的《隆平集》又作楊鄴、楊繼鄴。《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繼鄴本名重貴,姓楊氏,重勛之兄,幼事北漢世祖( 劉崇),遂更賜以今名」。他驍勇善戰,被眾人稱為「無敵」。

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取代後周柴氏,建立宋朝。後開始征討北漢,直到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楊業降宋。進行了二十年的抗宋戰爭的楊業後來受到宋太宗趙光義的賞識。《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楊業降宋以後「上喜,撫慰之甚厚,複姓楊氏,止名業,尋授左領軍衛大將軍。丁已,以業為鄭州防禦使」。僅僅過了三個月,楊業因「老於邊事,洞曉敵情」,被任命為「知代州兼三交(太原城北五里古城村)駐泊兵馬部署,上密封囊裝,賜予甚厚」。楊業從此才開始了他真正的抗遼生涯。太平興國五年(980年)12月,他又被握升為雲州( 大同) 觀察使,仍遙領鄭州防禦使,知代州事。

公元980年3月,十萬遼兵進犯雁門關,楊業率幾千精兵突襲遼軍後營,射殺遼主將、駙馬侍中蕭咄李,俘虜都指揮使李重海,大獲全勝。自此,遼軍聞聽楊業名字,不敢再犯。

雍熙北伐楊業折戟

不過,史學界也有研究觀點認為,楊業是北漢降將,他取得一系列戰功遭到了某些北宋老臣的忌妒,導致其後來戰死陳家谷口,其死因與其早先身份應與此有一定的關係。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幼主初立,朝野未穩之際,想一舉收復失地幽雲十六州地區,於是兵分三路進擊北伐。趙光義的這次軍事行動準備並不充分,加之宋朝一貫在軍事行動上事事掣肘等原因,註定這是一次毫無勝利希望的冒險行動。

作為西路軍統帥播美副手的楊業首先發動進攻,一路進擊,連取雲、應、寰、朔四州之地。雖然斬將攀旗,迭挫強敵,但不幸的是東路全線潰敗,大好戰果白白喪失,西路軍只好又退回代州。遼軍見宋軍撤兵又趁機出兵,奪回了寰州,直逼朔州,北宋最後不得不放棄四州之地,由潘美、楊業護送四州官員、百姓回中原。

而此時,在撤退過程中,楊業與監軍王侁在退兵路線上產生分歧,王侁、劉文裕誤判遼軍的軍勢,對楊業的主張採取守勢、伺機而動的策略持反對意見,逼迫楊業出戰,而主帥潘美卻一聲不吭。(註:潘、王、劉三人均是宋朝元老和開國功臣,而楊業是北漢降將,楊在與眾人答辯軍事部署時自稱是「太原降將」,估計會有此方面因素。)雍熙三年(986)七月,被威逼出兵的楊業于山西朔縣陳家谷陷入重圍,終因奸臣背信撤兵,寡不敵眾,兵敗被俘,絕食三日而死,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據《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所說,楊業死後,宋大宗贈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小結

楊業於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時歸宋,雍熙三年(986年)時損命沙場,為國捐軀,為時只七年。雖時間短暫,但在當時成為北宋抗遼的擎天一柱。

楊業之死也反映出了當時北宋在軍事制度設計上的缺陷,趙家對武力掌控過度的「心虛」,處處體現出「過度權力制衡」的特點,導致本該保家衛國的大宋軍隊成了外行指揮內行,效率低下,充斥冗員冗兵的弱旅,使楊業等眾多當時的名將壯志難酬,扮演了悲劇角色,也使北宋王朝一直背著了「重文抑武」「積弱」的稱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叔說游 的精彩文章:

荀彧,三國中最為透徹的謀士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因為學會這三點!

TAG:俊叔說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