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官須有「斷帶為炷」的自律

為官須有「斷帶為炷」的自律

原標題:為官須有「斷帶為炷」的自律


  皇甫無逸,是唐朝初年有名的清官,他在任職成都時,被任命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有一次,他到老百姓家裡借宿,恰逢燭炬的燈炷將要燒盡,主人準備添續,皇甫無逸認為自己借宿已經打擾了百姓,再讓百姓破費於心不忍,於是抽出佩劍砍斷自己的衣帶作為燈炷。


後來,皇甫無逸「斷帶為炷」的故事成為清廉官員的行為象徵,被後世傳為佳話。這也告誡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到慎獨慎微,從小事小節做起,牢牢守住廉潔自律的底線。就一名為官者而言,從政路上貴在自律,貴在從內心深處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純粹與純潔。應該是,我們一時之間做到廉潔自律並不難,難就難在一輩子永不褪色;在各種外力約束的環境中做到不貪不佔並不難,難就難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始終視廉潔自律為珍寶。

縱觀歷史,但凡成就一番事業者,無不是「斷帶為炷」的典範。明朝于謙在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東漢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懷金十斤來拜訪他,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等等,這些古代官員不貪一時之利的可貴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傳承的寶貴財富。


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斷帶為炷」的自律意識不強。有的管不住小事小節,總認為今天少拿點、明天多佔點,別人發現不了,殊不知「堤潰蟻孔,氣泄針芒」,一旦我們內心裡沾染了銅臭味而不自知自律,貪慾終究會像洪水猛獸一樣襲來,一發不可收拾;有的擋不住小恩小惠,總以為這一次收一點土特產,下一次接受一次宴請,不會給自己帶來不良影響,殊不知欠下的人情債,遲早是要還的。事實上,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


為官須有「斷帶為炷」的自律。我們要始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常想想自己在廉潔自律方面還有哪些做得不到位,還有哪些細節處需要注意,真正做到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凈之地不去,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做人。「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我們要緊緊地勒住「貪慾」的韁繩不鬆勁,讓自己永不被外物所役,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要始終確保內心一塵不染,保持廉潔自律的內在自覺,擦亮為官從政的廉潔底色,做到為民用權、廉潔用權、陽光用權。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我們各級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斷帶為炷」的為官定力,始終把廉潔自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印刻到靈魂深處,鑄牢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自覺給心中立起一條「戒尺」,划出一道「紅線」,做到「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要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漸,不越軌、不逾矩,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免疫力,時刻保持人民公僕本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周總理的遺體告別 江青來得最晚進門就大喊
揭秘: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