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舉報岳鍾琪要起兵替岳飛報宋金之仇 雍正下令:把造謠的殺掉

有人舉報岳鍾琪要起兵替岳飛報宋金之仇 雍正下令:把造謠的殺掉

作為清朝少數或者說僅有的勤政有為之君,雍正皇帝胤禛手下有兩大悍將,其一為年羹堯,其二為岳鍾琪,連《清史稿》也承認:「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鍾琪一人而已。」但是年羹堯的下場大家都知道,慘得不能再慘了,而繼任者岳鍾琪的命運也很坎坷,要不是雍正罩著,早就被八旗貴胄亂拳打死了。在雍正五年,有一幫諸如雲貴總督鄂爾泰、左都御史查郎阿這樣的八旗貴胄就一直看著岳鍾琪不順眼,交章彈劾,還言之鑿鑿地舉報岳鍾琪:此人是岳飛後人,即將起兵造反要報宋金之仇。雍正收到親信督撫的彈劾奏章之後笑了:這樣的奏章我收到好幾箱子了,你們趕緊去調查一下,把那個造謠的抓來殺掉。

那些八旗貴胄對年羹堯岳鍾琪這樣的漢將羨慕嫉妒恨再加上狐疑歧視,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是可以理解的,而岳鍾琪是岳飛後人這一點也是毫無疑義的:第一、家族譜系明確,這個做不了假;第二岳飛是抗金英雄,而清朝就是後金,「岳飛的後人」在清朝似乎也沒啥光榮的。抗金英雄岳飛的後人掌握著清朝大部分精銳之師,也難怪八旗大佬們心驚肉跳,於是當時的情形是「鍾琪督三省天下勁兵處,疑忌眾,訛言鍾琪將反。」這件事發生在雍正五年,當時主管彈劾監察的是左都御史查郎阿,此人是)納喇氏滿洲鑲白旗人,世襲一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而雍正最信任的三大督撫中唯一的八旗貴胄(另外兩個是李衛田文鏡)、雲貴總督西林覺羅鄂爾泰,也垂涎岳鍾琪的撫遠大將軍之印,於是這些八旗貴胄一拍即合,準備像亂拳打死年羹堯那樣,用奏章埋掉岳鍾琪。

幸好雍正還不那麼糊塗,在朝中大佬脅迫下賜死年羹堯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比年羹堯低調而且會做人的岳鍾琪,他自然是要一力保護。於是雍正在收到彈劾奏章之後意味深長地笑了,然後以露布的形式發布了一道上諭:「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裔,欲報宋、金之仇。」這上諭是公開發布到所有夠級別的官員手中的,而且將彈劾岳鍾琪的奏章定為「讒言」,等於公開打了鄂爾泰查郎阿的臉。

雍正把彈劾岳鍾琪定位為讒言還不算,他還在上諭中為岳鍾琪辯解:「岳鍾琪忠心耿耿勞苦功高,我這才把軍國重任放心地託付給他(懋著勛勞,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而且川陝百姓也都是知恩圖報的好人(尊君親上,眾共聞知),現在有人誣陷岳鍾琪要謀反以替祖先岳飛報宋金之仇,不但是誹謗岳鍾琪,也是誣陷川陝百姓,這件事一定要嚴查,揪出謠言的幕後主使!」

一看雍正真急眼了,知道皇帝大人笑起來比發怒更可怕的巡撫黃炳(攤丁入畝首倡者)、提督黃廷桂(後任武英殿大學士),在進行了「縝密偵查」之後上報:寄居四川的湖廣人盧宗因為跟岳鍾琪有私人恩怨,這才編造謠言誣陷岳鍾琪,沒有幕後主使。雍正接到「調查報告」也無可奈何,因為即使雍正再糊塗,也知道要是沒有朝中大佬支持,外鄉人盧宗根本就掀不起這麼大風浪來。但是朝中滿洲大佬已經抱成團要搞掉岳鍾琪,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如果自己深挖下去,可能就會把清朝大廈挖塌了——要是真按照《大清律》辦事,那些八旗貴胄罄竹難書的罪行,就是都拉出來排頭砍去,可能也就有那麼一兩個是冤枉的。

於是雍正下令:「把那個造謠的盧宗拉出去砍了,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岳鍾琪別往心裡去,其他人也別嚼舌頭了。」雍正想把此事就此翻篇兒,其實也是一廂情願,有清一代,特別是「漢不掌兵滿不點元(漢將不獨立帶兵,滿人不當狀元)」已經是一個慣例,岳鍾琪躲過名槍卻躲不過暗箭,最後在鄂爾泰、查郎阿等一幫內閣大學士的交章彈劾之下,雍正實在是頂不住了,只好把岳鍾琪關進了監獄。要是按照八旗貴胄的處理意見,岳鍾琪應該「斬立決」,雍正最後拍板定了個「斬監侯」,而且這一「侯」就侯了三年多,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來,然後替乾隆又打了十六年仗。

岳鍾琪唯一可以告慰先祖岳飛的,是他的百斤銅錘(鍾琪長身赬面,隆準而駢脅。臨陣挾二銅鎚,重百餘斤)從未揮向本族百姓,而是一直戰鬥在西域和南疆平叛前線。但是也有人替岳鍾琪惋惜:當年明知道八旗貴胄不把自己當一家人對待,每天都有被奏章壓死的危險,何不帶領麾下健兒反戈一擊?其實筆者是理解岳鍾琪的苦衷的:清朝皇帝也曾屬於明朝建州衛子民,似乎還可以算是自家人,而博爾濟吉特策棱、莎羅奔這幫傢伙野心更大更該死,要先把他們收拾掉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清朝最能打的三個國舅都沒打過皇帝:兩個被打死另一個被端了老窩
關羽知道襄樊之戰必敗而不願出兵 為什麼夢見咬他的是豬而不是狽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