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民眾覺醒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民眾覺醒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

1911年10月9日,革命黨人在漢口製造炸彈,一顆炸彈的意外爆炸,把警察引到了俄國人聚居區的一所房子處。清政府的警察在搜查中不僅發現了很多炸彈,還有很多革命性的文件,其中包括一份革命派的名單。革命派領導者意識到,起義再要想保密,已經不可能了,何況臨近的四川省已經樹起了革命的大旗。四川省幾乎全體起義,哪怕是仍然準備向清政府效忠的官員們和他們的那些三心二意的追隨者們也沒有做什麼像樣的抵抗。

辛亥革命

次日,也就是1911年10月10日,武漢的革命派領袖們斷然採取行動,樹起起義大旗,並迅速取得了勝利。武漢光復後,武漢成立了以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首的革命政府。革命派在湖北和四川的起事,引發了連鎖反應,中國南部和中部省份很快光復,聚集在革命的大旗之下。清政府在這些地區的軍隊開始還抵抗了一陣子,可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失敗了。

黎元洪

以上解析,也許能夠滿足不求甚解的讀者,可是卻不能令對辛亥革命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有著強烈探究興趣的朋友們滿意。因為辛亥革命的意義,並不意味著只是更換一些政府官員,政體的變更只是表象。

作為西方國家的民眾而言,我們關心的並不是滿人統治中國還是漢人統治中國,我們所關心的是他們代表的不同政治立場下的中國對於世界的影響。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在這個東方大國發生的任何政體變革,都是具有世界意義的。事實上,中國發生辛亥革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國覺醒了。可以預見,很多與中國情況類似的國家,會爆發由本國民眾的覺醒所引發的新的革命。

西方國家的覺醒,大都是因為基督教的影響。由新教發起的反對保守的天主教的異端行動所引發的思想和政治層面的「革命」引發了連鎖反應,導致了信奉新教的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復興。這些國家超越了天主教居於統治地位的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最早建立殖民帝國的國家,一躍成為歐洲大國。新教倡導的兄弟情義,以及公平、自由、正義的偉大思想,在英國、法國、德國以及上述國家殖民的北美展示了強大的重塑性影響力。新教精神激勵下的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等在躍居為世界性大國之後,一直處於世界權力格局的巔峰。新教通過這些西方列強的推廣,已經擴散到全世界,彰顯出其不可抑制的改造和振奮人心的力量。

西方革命

正如新教對於當今西方列強的影響,在傳統的東方大國,思想的力量正在發酵和釋放。這些國家的民眾在本國已經發生變革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下,變得積極起來,並展開了行動。他們不再是過去對國家政治漠不關心的民眾,不再是以為自己孤立無助,從而緘口不語、默默忍受的民眾。他們不想再忍耐了!

新的雄心被激發,新的理想被構建,這些國家針對弊政和壓迫的「拚命」的反抗已經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力量巨大的新的精神,在這些國家流傳、衝擊,乃至顛覆這些古老國家根深蒂固的傳統——樂安天命的印度民眾,因這種精神而沸騰,英國政府發現他們正面臨著1857年反英大起義以來最難對付的政治困境。

《中國革命1911:一位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鏡像》,阿瑟·賈德森·布朗著,季我努譯,重慶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作者 阿瑟·賈德森·布朗 著名傳教士、美國遠東問題專家。他曾遊歷多國,並與多國皇室政要有密切往來。布朗曾分別於1901—1902年和1909年到訪中國,並對中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社會調查,先後寫下了17本調查日記。在華期間,布朗利用傳教士的身份往來於官方和民間,並與袁世凱有過親密接觸。不同於西方傲慢的學者,布朗對中國乃至遠東地區有獨到而清醒的認識,著有《中國革命1911:一位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鏡像》《近東與遠東》《遠東的主人》等多部作品。

譯者 季我努 國內著名民間學術團體,以整理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為職志,代表性作品有《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等。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梁啟超的得意門生:蔡鍔時務學堂里的「自由」之聲
「白頭偕老,終生不渝」:張恨水的什麼愛好伴隨了他一生?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