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網路小說的文化價值

網路小說的文化價值

文:安徽大學教授 周志雄

來源橙瓜《網文圈》

網路小說的文化價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為什麼中國網路小說會如此有活力,為什麼中國網路小說這邊風景獨好?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的成就所帶來的寬鬆的創作環境與閱讀環境是中國網路小說生長的土壤,悠久的中國文化和文學傳統為中國網路小說的創作提供了養分,網路小說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講述中國故事,滿足了廣大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網路通俗小說是一種「輕小說」,考慮的是如何迎合讀者的口味,是以讀者為中心的小說,就小說自身的藝術性而言,網路小說不是「探索性」的,而是相對較模式化的,是針對更廣大的讀者的消費水平的,網路小說受到讀者的追捧,與小說故事本身的文化內涵有密切的關係。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在《農民社會與文化》中提出大傳統與小傳統的區分,大傳統是指少數知識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傳統是多數農民所代表的文化。後來歐洲的學者將這兩種文化替換為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認為前者對後者有很大影響,而後者對前者的影響微乎其微。網路小說所傳承的文化主要是後者。

魯迅認為:「俗文之興,當由二端,一為娛心,一為勸善,而尤以勸善為大宗。」[1]網路小說作為當代的通俗小說,也承續了傳統小說的「勸善」功能。在中國傳統的說書人那裡,小說是「勸人的」,小說故事中有鮮明的道德傾向,蘊含了中國讀者所普遍認可的文化價值觀,包括除暴安良、善惡有報、有情人成眷屬以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等。這些價值觀鮮明地體現在小說的故事傾向和人物形象上。網路小說繼承了傳統小說中的文化價值觀,也吸收了民主、自由、平等等現代思想。與中國傳統小說相似,網路小說中的文化價值觀是明晰的,其內容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通,網路小說的受眾面大,特別是青少年讀者多,傳播精神正能量,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網路小說比純文學承擔更多的責任。西方現代派文學中的絕望、孤獨、非理性的精神體驗是精英化的,屬於小眾群體的,如同美國學者哈羅德·布魯姆所說,閱讀西方文學經典不會使人變成一個好公民。中國優秀的網路小說總是教人向善,給人夢想,鼓勵人積極面對人生。

《光之子》的格調是明亮的,《斗破蒼穹》中「莫欺少年窮」的故事充滿正能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忠貞不渝的愛情符合大眾讀者的心理期待,《琅琊榜》中雪恥國讎家恨需要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過人的謀略。網路小說的故事講究好看,對青少年讀者的精神形塑是寓教於樂、潤物細無聲式的,因而也是有力的。

「通俗小說應該是一種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載體,普及知識、認識規律,藉以開啟民智。……這些作品頌揚人與人之間博大的愛,和對事業、理想的孜孜追求,通過藝術形象感染、打動讀者,把關於人類、自然、社會、生命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給讀者,古往今來,許多讀者都是通過孫悟空、諸葛亮、關羽、武松等藝術形象來學習愛與恨、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觀念,提高認識和審視歷史、人生的本領的。」[2]與古典通俗小說不一樣的是,當代網路小說所承載的文化內蘊是動態的,是我們當下社會生態和社會焦慮的折射,升級、宮斗、穿越小說體現了當代社會追求成功的社會心態,是市場經濟社會環境下當代社會生活關係的反映。那些主角通過勤奮努力獲得成功,所傳達的價值觀是積極向上的,這也是時代的一種精神需求,網路小說不過是以一種大眾化的故事敘述放大、突出、強化了讀者們的現實焦慮。

網路作家風御九秋說:「中國文化的根源就是儒道,作為一個想要讓傳統作家看得起的網路作家,我必須靜心深入細緻地去研究某些東西,也就是說,我之所以要深入地研究,一來是良心,二來就是我不想讓人認為網路文學裡就沒有好的作品。」[3]在風御九秋的小說《紫陽》的後記感言中,作者說:「《紫陽》是我最滿意的一本書,每寫一章都有枯精伐髓的感覺,其中對陰陽萬物以及為人在世的行事準則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我不喜歡講什麼大道理,更不喜歡搞的自己跟個智者一樣,之所以要煞費苦心的寫這些,是出於善心,這種善心不是裝逼的善心,而是真心希望大家花了錢,能從書中借鑒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能學會心存忠孝仁義,忠有點大,咱不說它,先說孝順。」小說《紫陽》以五胡亂華為歷史背景,書中主角莫問拜入道門修得一身本領,下山後,除妖伏魔,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之人。故事闡釋了道家文化的內涵,作者稱自己所寫的是「正統道術修行小說」,小說中的道家文化包含做人的基本品格,修道過關考察的是信義、誠心、忠義、孝道、仁善、氣度,修道的目的是「強自身,惠親朋,澤天下」,修道要修鍊很多年,要吃得苦,還要有慧根,修習的功課很多:「道家經典你們得會,打坐念經你們得學,堪輿之法要涉獵,醫術丹藥也要懂,強身武功自不必說,書寫符咒和起壇作法也得耗去不少時。」小說中的修道與傳統道家的思想有很大差別,混合了修習武功,修鍊品行,學得濟世救民的本領,實現自我價值等層面,主角從儒入道,再進入俠,最後成仙,集多重文化人格於一身。

武俠小說是一種特別的中國文化形式,寄託著中國的俠義思想。網路玄幻武俠小說多以傳統文化為依託,在幻想世界的架構中表達價值訴求。一位網友這樣評價《佛本是道》:「這一部小說,我不得不說是神作,喜歡《西遊記》的朋友請看這一部,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請看這一部,喜歡《封神榜》的朋友請看這一部,喜歡中國神話歷史的朋友請看這一部。也許只有這一部能將中國神話歷史銜接得如此完美。同樣的歷史,不一樣的角度。」 蕭鼎的《誅仙》以老子《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為題眼,探究何為正道,何為天道,小說通過引用《山海經》中的段落,與中國文化相對接,表達作者對民族神話故事的敬意。

如果將西方的玄幻小說和中國的玄幻小說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各自承載的文化傳統是有差異的,在這裡以托爾金的《魔戒》和貓膩的小說《將夜》來說明這個問題。兩者同為玄幻小說,所體現出的文化內涵有很大的不同,《魔戒》和《將夜》都是有關宿命的故事,《魔戒》的故事充滿了西方宗教的色彩,弗羅多被動地捲入了銷毀魔戒的任務之中,個人面對命運的安排,無力逃避,只有克服內心的恐懼,去迎接挑戰。巫師甘道夫、愛隆、亞拉岡等人也被捲入這場偉大的任務之中,眾人一起努力拯救世界。弗羅多和甘道夫都可以看作是耶穌的化身,他們承擔了拯救世界的使命,帶領一群人追求和平、正義,他們團結互助,富有犧牲精神,宿命、遠征是西方文學中常見的主題,與西方文化有著內在的呼應關係。《將夜》也有宿命色彩,主角寧缺的侍女桑桑是冥王之女,他是神符師命定的傳人,他命中注定要承擔護衛長安城的責任,但小說對寧缺的宿命安排沒有宗教色彩,寧缺的所為是自我與國家利益的一致,他一步步變強,最終拯救世界的擔子落在他身上,他無法推脫,這是網路小說的YY,與讀者的「爽點」是一致的,其文化人格是中國儒家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式的。

《魔戒》是一個帶有原罪意味和基督色彩的故事。魔戒遠征隊不僅要面對外力的挑戰,也有來自內心的搏鬥,魔戒造成的慾望具有腐蝕人心的力量,魔戒腐蝕了曾經接觸戒指的人,費諾、薩魯曼和博羅米爾為之失去了生命,史麥戈和弗羅多都曾為之傷害,史麥戈受魔戒的誘惑變成了魔鬼,殺死了人,最終與魔戒同時毀滅。弗羅多戰勝了內心的糾結,最終完成了銷毀魔戒的使命,內心的善戰勝了惡,隱喻了在面對惡的誘惑面前,選擇才是最重要的。《將夜》中也有關於人性的議論:「人,或者卑劣、或者無恥、或者殘忍、或者血腥,甚至比動物更卑劣無恥殘忍血腥,但人,也可能美好、可能崇高。」但小說沒有落腳在對主角的內心進行審判,主角寧缺反覆學習《太上感應篇》不是為道德修心,而是作為應用層面的「武功秘籍」來讀。

從故事的內容上看,《魔戒》是一個《創世紀》式的故事,「托爾金通過探索這些普遍的主題,很好地使用了語言機制、人物特徵以及情節——詢問是誰創造世界,誰或什麼對這個世界負責,為什麼有邪惡和痛苦。」[4]《魔戒》用編年史和畫地圖的方式創造一個完整的世界體系。《將夜》也有歷史和現實隱喻,也有關於世界的整體構架以及關於創建世界的假定,但沒有終極追問,那個稱為「唐」的歷史年代模糊,故事核心是個人的自我強大,其理念是屬於當下社會的。

從價值觀上看,二者都有正義與邪惡的決鬥。《魔戒》的戰爭沒有謀略,戰爭相對較平面,最光輝的人物不是英雄,而是來自普通人,他們是心性自由的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能力,但在挑戰面前表現出驚人的勇氣,他們一路領悟生命的信仰,為了善而堅持。《將夜》的戰鬥是《三國演義》式的,有謀略,有戰法,最吸引人的是平凡人歷盡艱辛成長為英雄,面對無數場戰鬥,主角所表現出驚人的智慧和頑強的意志。《魔戒》是一個充滿現代精神的故事,精靈族、小矮人、怪獸在北歐神話中多是騙子和誘惑者的惡者形象,而在托爾金的筆下,他們都是追求自由和平的正義力量,是遠征軍重要的後盾。《將夜》也是一個充滿現代精神的故事,主角的復仇追求的是正義,但這個正義是屬於「強者」的正義,以個體對抗暴力,是有了強大能力之後才能實現的正義。

通過上文的簡單比較,我們不難發現,《魔戒》和《將夜》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文化內涵有根本不同,中國的網路小說承載的文化理念有很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符合國人的閱讀心理。

文學作品是作家和世界建立聯繫的一種方式,作家以怎樣的視角和想像觀世,世界便會在作家的筆下呈現什麼樣子。網路小說多是通過想像虛構來寫作的,它承續了古往今來的文學想像,滿足了讀者獵奇的心理。諸多網路小說構築的是一個異邦的世界,一個架空的世界,一個「二次元」的世界,即超越現實的想像的世界,「二次元」有「假想」、「幻想」、「虛構」、「意淫」之意。網路小說的想像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古今各種文學想像的當代變體。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中,《西遊記》的世界分天上、地下、人間,天上有玉帝及各路仙人,地下有土地神,海中有龍王,人間世界有凡人和各種妖魔鬼怪。小說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都不是凡身。《封神榜》中,武王伐紂的歷史現實世界和姜子牙斬將封神的神仙世界融通在一起。其他如《八仙過海》《寶蓮燈》《白蛇傳》《搜神記》《聊齋志異》等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中,有凡人得道成仙,動物變成人身,有轉世投胎、靈異的法術等各種想像。在西方神話、小說、民間故事中,有完整的神譜,包括超神、原始神、泰坦神族、奧林波斯眾神、冥界眾神等,有地獄、煉獄、天堂三界,有巨人、妖怪、魔族、矮人、精靈、人族共存的想像世界,有各種神術、法術等超自然的能力,在這個想像的世界體系中,文學作品虛構了各種關於宇宙起源、戰爭、探險、奇遇及各種人類愛恨情仇的奇異故事。在現代科技條件下,西方幻想文學虛構的世界向外太空蔓延,建立在飛船、現代通訊技術、現代高科技武器的基礎上,以機器人、克隆人、外星人、異族人與人族共存的世界,講述各種神奇的故事,通過影視作品來展現奇異的世界和超能的想像。如作家余華所說:「差不多每一個民族都虛構了一個天上的世界,這個天上的世界與自己所處的人間生活遙相呼應,或者說是人們在自身的生活經驗里,想像出來的一個天上世界。西方的神祗們和東方的神仙們雖然上天入地呼風喚雨,好像無所不能,因為他們誕生於人間的想像,所以他們充分表達了人間的慾望和情感,比如喜好美食,講究穿戴,等等,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個個都像大款,個個都是名人,同時名利雙收。人間有公道,天上就有正義;人間有愛情,天上就有情愛;人間有爾虞我詐,天上不乏爭權奪利;人間有偷情通姦,天上不乏好色之徒……」[5]千百年來,這個想像的世界體系在文學家筆下妙筆生花,繁衍、生產出各種奇異變幻的故事,滿足讀者對世界的想像,承載各種情感的表達。

中國的玄幻小說有三個源頭:一個是西方的奇幻和科幻;另一個是中國本土的神話和寓言、玄怪誌異、神怪小說以及諸多典籍;三是日式的奇幻加上周星馳無厘頭加上港台新武俠,加動漫遊戲。網路玄幻小說借鑒了中國武俠小說、仙俠小說和西方奇幻小說,常虛構一個魔族、妖族、人族並存的世界,在功法體系上,有各種硬派武功、靈異武功、符陣,以及吸收現代科技的高科技武學等。藉助神奇的功法體系,通過修鍊,個人可以憑藉強大的力量成就自我,通過幻想展現自我本質的強大,這種虛構的想像世界和自由精神,不難見到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榜》《西遊記》的餘風流韻。

2015年度中國作協組織評選了中國網路小說排行榜,精品榜上榜的十部作品為:《奧術神座》(靈異穿越類),《回到過去變成貓》(都市重生小說),《木蘭無長兄》(穿越歷史想像類),《匹夫的逆襲》(都市故事),《從前有座靈劍山》(穿越仙俠類),《鳳傾天闌》(穿越歷史類),《唐磚》(穿越小說),《紫陽》(仙俠小說),《女戶》(歷史文化小說)。從作品的題材和類別來看,這十部作品所寫的大多是想像虛構的「異界」故事。這些小說體現了作家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想像力。

網路通俗小說所建構的想像世界是古往今來文學想像的延伸。網路通俗小說吸收借鑒了中西方文學的想像傳統,其想像是大膽而誇張的,它延伸了人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在穿越故事中,人可以自由地穿越古今,開疆擴土,建功立業,跨年代和歷史名人進行交往;在玄幻、仙俠小說中,人可以上天入地,掌握各種奇異的功法,跨越三界,強大到可以逆天而行,以個人能力改變世界的進程;在盜墓、尋寶故事中,面對各種奇異的現象和各種詭秘的自然力量,探墓者表現出不同凡響的身手和能力;在科幻小說中,人通過掌握各種新式的科技武器,與自身的武功修鍊相結合,能修得非常強大的能力,自由穿梭於星際間,有各種奇遇和歷險的經歷。

蕭鼎的玄幻小說《誅仙》與古代的神魔小說有些類似,人物的功法能力主要取決於法寶,但又與自身的修為相關,修鍊的功法體系又與現代武俠小說相似。小說虛構了青雲門、天音寺、焚香谷、南疆、狐族、魔教、魔獸共存的一個幻異世界,頗有西方奇幻小說的味道,小說講述了正派與邪派的鬥爭,愛恨情仇的恩怨糾葛,曲折生動的故事,讀來趣味橫生。唐家三少的小說《光之子》將世界分為天舞大陸和里撥大陸,天舞大陸上有達路王國、修達王國和艾夏王國三個國家,其共同的敵人是來自里撥大陸的魔族和獸人族。元素魔法分為光、暗、水、火、地、風六系,魔法師分為不同的等級,魔法的修鍊逐步晉級。魔法體系的設定是西式的,通過修鍊、鬥法、比武獲得升級,有明顯有武俠小說的元素。

網路小說中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其實都是有各種套路和元素在其中起作用。武俠小說是成人童話,玄幻小說是武俠小說的放大版,網路玄幻小說融合了中式神魔、武俠和西式奇幻、科幻,主角從凡人起步,藉助功法體系和高科技,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一路升級,探寶打怪,充分滿足讀者的想像性自我實現。比較當下網路玄幻小說與《哈利·波特》《魔戒》《星球大戰》《星際爭霸》以及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黃易等人的武俠小說的異同,比較《鬼吹燈》《盜墓筆記》與美國大片《奪寶奇兵》《木乃伊》故事的相似性,比較網路小說升級模式與網路遊戲的關係,不難發現,各種通俗文學的元素在通俗小說中得到新的傳承和使用,或借鑒,或模仿,或改造,或融合,結合時代的發展,觸發讀者的興奮點,網路小說為讀者製造了一道道想像的娛樂大餐。

米蘭·昆德拉在談《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時談到有三種小說:敘事的小說(巴爾扎克、大仲馬),描繪的小說(如福樓拜)和思索的小說。[6]昆德拉個人偏好思索的小說,他認為小說應教人思考,應有將小說和哲學結合的雄心。網路小說更接近於昆德拉所講的敘事的小說,小說旨在為讀者提供輕鬆好看的故事,著重考慮的是如何娛樂讀者,這與古代通俗小說注重消遣娛樂也是一脈相承的。「夫小說者,乃坊間通俗之說,固非國史正綱,無過消遣於長夜永晝,或解悶於煩劇憂愁,以豁一時之情懷耳。」[7]因為要面對讀者的娛樂效應,小說遵從的美學趣味是「淺而易解,樂而多趣」。要實現這樣的閱讀效果,小說所寫的都是非常之人,甚至是非人的奇事。「人不奇不傳,事不奇不傳,其人其事俱奇,無奇文演說之亦不傳。」[8]讀者閱讀這些想像的奇異故事,滿足了他們獵奇的心理,享受超脫現實自然力的束縛所帶來的自由快感。穿越小說中的歷史想像是一個現代人穿越到古代,利用現代知識,在古代如魚得水,男性穿越小說穿越到秦朝、宋朝、明朝建功立業,女性穿越到清朝做起了公主,自由周旋於多位男子之間,享受受寵被愛的感覺。盜墓小說中將鬼故事,發財的故事,探險的故事,愛情故事,英雄傳奇故事,懸疑故事組合在一起,奇遇不斷,達到娛樂讀者的目的。

網路玄幻小說的故事世界設定常充滿想像色彩,不無西方文學的影響,但其內在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體系是中國化的。網路玄幻小說借鑒了中國武俠小說、仙俠小說和西方奇幻小說,常虛構一個魔族、妖族、人族並存的世界,在功法體系上,有各種硬派武功、靈異武功、符陣以及吸收現代科技的高科技武學等。藉助神奇的功法體系,通過修鍊,個人可以憑藉強大的力量成就自我,通過幻想展現人自我本質的強大,這種虛構的想像世界和自由精神,不難見到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榜》《西遊記》的餘風流韻。網路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世界分為天族、九尾狐族、翼族,故事中有結魄燈、玉清崑崙扇等法器,人物經歷前生今世的「歷劫」,其故事背景采自《山海經》,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點。中國悠久的歷史為網路歷史小說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新宋》《回到明朝當王爺》《明》等網路歷史小說有真實的歷史背景,通過自由的想像,主人公穿越到古代建功立業,經歷各種奇遇,反映了中國歷史的社會規則與各種潛規則,也體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戲謔和反思。有人將《後宮·甄嬛傳》和《杜拉拉升職記》作為同類作品來閱讀,後宮與職場的故事背後是中國式的人心與道德,它讓讀者在想像的故事中讀出時下的人情世態。《蝸居》《裸婚》《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網路小說直面中國現實,寫出了當代青年人面對生活的困境、掙扎與疼痛。

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中,《西遊記》的世界分天上、地下、人間,天上有玉帝及各路仙人,地下有土地神,海中有龍王,人間世界有凡人和各種妖魔鬼怪。小說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都不是凡身。《封神榜》中,武王伐紂的歷史現實世界和姜子牙斬將封神的神仙世界融通在一起。其他如《八仙過海》《寶蓮燈》《白蛇傳》《搜神記》《聊齋志異》等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中,有凡人得道成仙,動物變成人身,有轉世投胎、靈異的法術等各種想像。在西方神話、小說、民間故事中,有完整的神譜,包括超神、原始神、泰坦神族、奧林波斯眾神、冥界眾神等,有地獄、煉獄、天堂三界,有巨人、妖怪、魔族、矮人、精靈、人族共存的想像世界,有各種神術、法術等超自然的能力,在這個想像的世界體系中,文學作品虛構了各種關於宇宙起源、戰爭、探險、奇遇及各種人類愛恨情仇的奇異故事。在現代科技條件下,西方幻想文學虛構的世界向外太空蔓延,建立在飛船、現代通訊技術、現代高科技武器的基礎上,以機器人、克隆人、外星人、異族人與人族共存的世界,講述各種神奇的故事,通過影視作品來展現奇異的世界和超能的想像。如作家余華所說:「差不多每一個民族都虛構了一個天上的世界,這個天上的世界與自己所處的人間生活遙相呼應,或者說是人們在自身的生活經驗里,想像出來的一個天上世界。西方的神祗們和東方的神仙們雖然上天入地呼風喚雨,好像無所不能,因為他們誕生於人間的想像,所以他們充分表達了人間的慾望和情感,比如喜好美食,講究穿戴,等等,他們不愁吃不愁穿,個個都像大款,個個都是名人,同時名利雙收。人間有公道,天上就有正義;人間有愛情,天上就有情愛;人間有爾虞我詐,天上不乏爭權奪利;人間有偷情通姦,天上不乏好色之徒……」[9]千百年來,這個想像的世界體系在文學家筆下妙筆生花,繁衍、生產出各種奇異變幻的故事,滿足讀者對世界的想像,承載各種情感的表達。

中國傳統小說從說唱文學中演變而來,小說是「小道」,其主要特點是講故事為主,故事線索清晰,故事結構完整,故事情節曲折,以懸念抓住讀者,細節描寫生動傳神,人物個性鮮明。而中國現代文學以來的新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在敘事上向內轉,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去的內心猶疑,開始東移到我國的小說之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為小說描寫人物的潛意識提供了理論支撐,中國現代小說出現淡化故事情節,加強心理描寫的傾向。中國現代小說吸收借鑒了西方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文學的寫法,注重小說敘事的複雜性,小說對社會現實和人生、人性的豐富性表現上有極大的提升。這種小說的現代化道路導致了小說的雅俗分流,讓現代小說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上世紀80年代末,文學的熱潮被經濟大潮衝擊,文學失去了轟動效應,文學越來越邊緣化,文學期刊的訂閱量劇減,純文學的讀者銳減。網路小說回歸了中國小說的故事傳統,面向大眾讀者,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讀者,形成了網路小說閱讀熱。

中國傳統小說從說唱文學中演變而來,小說是「小道」,其主要特點是以講故事為主,故事線索清晰,結構完整,情節曲折,以懸念抓住讀者,細節描寫生動傳神,人物個性鮮明。而中國現代文學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在敘事上向內轉,托爾斯泰的心靈辯證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去的內心猶疑,開始東移到我國的小說之中。中國現代小說吸收借鑒了西方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文學的寫法,注重小說敘事的複雜性,出現淡化故事情節、加強心理描寫的傾向,小說對社會現實和人生、人性豐富性的表現不斷提升。這種小說的現代化道路導致了小說的雅俗分流,讓現代小說變得越來越「不好看」了。上世紀80年代末,文學失去了轟動效應,越來越邊緣化,文學期刊的訂閱量滑坡,純文學的讀者銳減。網路小說回歸了中國小說的故事傳統,以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讀者,形成了網路小說閱讀熱。

宋末元初小說家羅燁的《小說開闢》把小說分為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桿棒、妖術、神仙八類,這種小說類型分類與玄幻、青春、懸疑、歷史、穿越、盜墓、軍事、歷史等網路小說類型的劃分是相似的,當代網路通俗類型小說的繁榮是古代通俗小說的延伸。

網路小說要靠故事的魅力抓住讀者付費閱讀,好故事是網路小說的第一要素,中國網路小說借鑒並發展了中國故事小說的敘事經驗。好看的網路小說被稱為「爽文」,「爽文」有各種「爽點」,主角天賦異稟或得奇遇被稱為「金手指」,主角一路好運,困境中總能逢凶化吉被稱為「主角光環」,主角願望達成過程中困難重重歷盡千辛萬苦被稱為「虐」,這些常見的網路小說寫法是中國傳統故事小說中「傳奇」手法的極化,即「非奇人奇事不傳」。傳統小說中「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手法為網路小說所普遍採用,設置懸念在網路小說中被稱為「挖坑」,解答懸念被稱為「填坑」,小說的結構就是一個不斷「挖坑」、「填坑」的過程。網路小說家的才華,首先是編故事的才華,人氣網路小說無不具有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故事節奏,讀後讓人慾罷不能。但故事為王的網路小說並不意味著只是簡單地以故事取悅人,優秀網路小說常有表達作者情緒的「私貨」,有延宕情節發展的場景、心理描寫,也有對現實世界的反映和對人生、人性的思考和表達,只是相對故事的推進,這些要素的分量要輕得多。

好的網路小說意味著敘事邏輯的完美,雖然故事是「小說家」言,但故事要編得「圓」,要讓讀者信以為真,獲得「代入感」,在人情、事理上應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對於追求「奇遇」的網路小說來說,筆力主要在故事,因而會沖淡對深層內容的表現,網路小說多是輕逸的、不燒腦的、符合大眾閱讀心理的通俗小說。好的網路小說家必然是那些有文學追求的人,如貓膩、酒徒、烽火戲諸侯、管平潮、蔣勝男、尼卡等網路作家,他們精於編故事,也採用一些常見的網路小說套路,但他們在小說語言、人物形象、故事細節、故事邏輯、故事內蘊的處理上,有意識地超越了故事小說的俗套,以獨特的藝術匠心表現出一種雅緻的文學情懷。說到底,那些只是依靠技巧和套路寫作的網路作家可能會圈到一些粉絲,賺到一些錢,但只有那些善於講中國故事的網路作家才能獲得更多的掌聲,那些雅俗共賞的作品才可能成為網路小說精品。

通俗小說亦有其敘事技巧,這些敘事技巧的合理運用會極大地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在明清小說的評點中,這些敘事技法脂硯齋稱為「文章法」,毛宗崗視作「敘事法」,金聖嘆稱之「文法」,張竹坡謂之「筆法」,這些技巧包含了故事敘述、結構、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內容。古代評論家們總結出72種通俗小說創作技法,包括:開門見山法、未揚先抑法、小中見大法、避實就虛法、絕處逢生法、畫龍點睛法、欲擒故縱法、烘雲托月法、曲折翻騰法、草蛇灰線法、疏密相間法、橫雲斷山法、金針暗度法、夾敘法、烘染法、層巒疊翠法等[10]。這些敘事的方法在網路小說中也常被採用,並藉此產生了吸引讀者的閱讀效果。現代網路小說與傳統通俗小說面向的讀者群不一樣,所使用的載體不一樣,在如何吸引讀者,如何抓住讀者方面有相通之處,也有借鑒發展的地方。以下就網路小說中常見的手法做些探討。

「挖坑法」。在網路小說中,所謂「坑」,就是設置懸念,埋伏線索,在小說情節發展過程中,對懸念進行交代,對人物身世進行補充等,就是「填坑」。「坑」沒有填,小說就結尾了,就是「爛尾」,沒有清楚地對小說故事發展線索進行明晰的交代,也是「爛尾」。有些「坑」是作者刻意地不填,以懸念吸引讀者往後看,有些是作者寫作上的敗筆,寫著寫著對前面的「坑」忘填了。一般來說,「坑」就是將小說的結局隱藏起來,充分地吊足讀者的胃口,讓讀者掉到「坑」里,期待看最後的結局。在古典小說中,故事的結局是越出人意料越好,毛宗崗認為,通俗小說情節應該「曲折再三」,「文章之妙,妙在猜不著。」[11]網路小說的寫作也遵從這個「曲折再三」的原則。

「臣夜觀天象,發現有霸星初生,乃主後宮將有孕者,當生橫掃六國,稱霸天下之人。」

楚王商於章華台上,凝視階下:「唐昧,此言當真?」(《羋月傳》)

這是網路小說《羋月傳》的開篇,小說入題迅即,楚國星象大家唐昧觀察天象預言楚國將有霸星出世,楚王后宮裡得寵的妃子莒姬的媵侍向氏有孕,被視為懷的是「霸星」,結果生下來卻是一個女孩,楚王很憤怒,女嬰被王后的人丟棄河中,卻幸運地飄流在荷葉之上,撿回了一條命。在「霸星」出世的過程中,執掌楚國後宮的王后對「霸星」的出世很敵視,設計要除掉「霸星」,故事因此變得複雜起來。在開篇的兩章中,楚王的情緒經歷了大喜——發怒——失望——接受天命幾個階段的變化,可謂是一波三折。此後,小說圍繞羋月的命運,敘述了波瀾曲折的故事,「霸星」後來的命運是小說最大的懸念,吸引讀者讀下去。

在柯南道爾的偵探故事裡,總是以殺人案開始,以如何偵破殺人案結束;在包公案的故事中,總是以撲朔迷離的案件開始,以「真相大白」的公允斷案結束;在言情故事中,常以有情人相識、相戀開始,經歷磨難、坎坷,終成眷屬。這種「設疑」的寫法在網路玄幻、懸疑小說中被廣泛使用,並被網路小說發展極化處理。如言情小說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在網路小說中發展成為「虐戀」模式,《花千骨》中的師徒戀,千迴百轉,主人公死了幾回又復活,看得讓人虐心,小說在白子畫與花千骨的愛戀之間設計了東方彧卿、殺阡陌、軒轅朗三人同時愛上「花千骨」的情節,為小說平添了許多曲折波瀾,形成「愛我的,為我而死,我愛的,一心想要我死。我信的,背叛我,我依賴的,捨棄我」這樣「錯位」的局面。在《琅琊榜》的故事中,圍繞「復仇」的懸念展開,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小說通過絲絲入扣的敘述,故事一點點剝開,情節曲折多變,展示了主角的謀略智慧,讓讀者不覺沉浸其中,被故事所吸引。

在網路小說敘述結構上,設「懸念」常體現為一種「畫卷式」寫法,「一幅畫打開一點,又打開一點,到最後一個整體的世界展現在你面前,你在順著畫卷一點點看的過程中就很自然被帶入進去……」[12]這種結構的方法,是中國傳統小說「散點透視」寫法的發展,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都是採用這種結構手法,其中隱含著一種藝術觀念,是傳統審美心理結構的對應物,體現著中國作家對藝術規律的共同理解。如在中國畫中,往往沒有固定的視點,可以根據作者的意圖,移步換景,將景物攝入自己的畫面。如北宋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就採用了「散點透視」的手法,將北宋都城汴梁城內、城外的熱鬧景象多層次、立體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石昌渝認為《水滸傳》的結構特點是:「類似中國畫長卷和中國園林,每個局部都有它的相對獨立性,都是一個完整的自給自足的生命單位,但局部之間又緊密勾連,過渡略無人工痕迹,使你不知不覺之中轉換空間。然而局部與局部的聯綴又決不是數量的相加,而是生命的匯聚,所有局部合成一個有機的全局。」[13]在高樓大廈的小說《武帝》中,開篇哥哥被打傷到底怎麼回事,先不告訴讀者,後來再提。故事不是簡單的一條線下來,而是在敘述的線索中埋伏下新的線索,通過敘述者的敘述控制,留下懸念,在故事的推進中,再根據故事的發展自然地串起新的敘述,整體人物事件如同畫卷式地一點點展開,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只有通覽了整個故事,才能抓住故事的全貌。

升級法。升級流小說在現代武俠小說中就是「拜師學藝」的模式,主人公跟隨師傅學藝,闖蕩江湖,巧遇各種機緣,習得各種武藝,最終成為一代強者。這種人物成長模式具有現代小說人物的觀念,人物是動態的,本領是練就的,心智、能力是在磨練中提升的,這與古典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固化定型是不一樣的。在網路小說中,作家往往會根據讀者群的接受趣味,將主角設置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從平凡的生活開始,因為偶然的機遇開始拜師修真,慢慢精進,成為一個領域裡的泰斗式人物。修鍊的功法體系,有武功,有魔法,有各種神術,為更清晰地呈現人物的本領,將修鍊的境界進行明晰的分級,類似現代社會的從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到博士的升級體系,符合現代人對世界的理解和想像。這是草根殘劍的作品《凡人修真傳》的介紹:「一個普通的凡人真的能修真成神嗎,可以的,真的可以,我們缺少的只是一個機緣,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同樣可以修真成神。你相信嗎?十二歲的井藍第一次跟隨父親去村後的沃瑪森林深處打獵,一不小心被金環蛇咬中,命懸一線,父親無奈之下把不知名的清香野果餵給了井藍,期待奇蹟能夠發生。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井藍的生活卻從這一刻開始改變,原本平凡普通的山中少年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修真成神之路。」這個概括道出了升級流網路小說的大體故事構架,小說中主人公一路機緣不斷,這種機緣被稱為是「金手指」,獲得的一步步成功,被稱為是「開掛」,一路「開掛」,最終成為最強的人物。

「爽點」與「系統寫作」。作為通俗小說的網路小說,與傳統的網路小說一樣,追求情節、故事對讀者的吸引力,要讓讀者看得「爽」,如何實現這種閱讀效果?網路小說作家減肥專家在談到爽點的時候說:「我覺得,任何人都是需要『爽點』的。在好萊塢的電影中,往往會有一個遊戲時間,就是讓人看得特別輕鬆,到了終點以後才會向著『一無所有』的情節轉化,然後再把困難的問題解決了。它一定要有一個遊戲的過程,這個遊戲實際上就是『爽點』,包括最後一無所有地解決也是一個『爽點』,只不過有的人覺得大殺四方很爽,有的人覺得有情感上的共鳴很爽,有的人覺得解決問題很爽,有人覺得情節和他預期的一樣很爽,還有人覺得超出他的預期很爽。這個『爽』是一點錯也沒有,而且是必須的,我認為任何一個文學作品你必須有這麼一個『爽度』,沒有『爽度』就無法誘惑別人看你的作品。只不過這個『爽』在傳統文學裡可能表現為『我要有深度』,我認為這個深度也是一種『爽』。我現在欠缺的是怎樣在結構設置上達到『爽』和我自己風格的統一,我現在寫新書正在鑽研這個。有的人寫『白』,雖然文字看起來還是那麼『白』,但是對『爽點』、節奏的把握已經是大師級了。寫情節流的作者作品中的情節的曲折等也是在不斷上升的,不去思考、不去提高是不行的。」[14]減肥專家概括的「爽」包含情節設置方面的技巧,也包括讀者的接受感受,要做一個優秀的網路作家,這些基本的寫作技巧是必須掌握的。那些早期開始寫作的網路小說作家已經寫了十餘年,閱讀那些「大神」作家的作品,敘事的純熟是顯而易見的。網路作家高樓大廈將網路寫作總結為「系統寫作」,他說:「以前一個創意可以寫一本書,現在一個創意不夠了,現在需要節奏,需要層次,需要主線大綱,需要前期主線大綱,需要中期主線大綱,真的大家都做得特別詳細,現在大家已經從蠻荒寫作漸漸變成系統寫作。」[15]從「蠻荒寫作」到「系統寫作」,這表明網路文學作為一門「技藝」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

好的網路小說意味著敘事邏輯的完美,雖然故事是「小說家」言,但故事要編得「圓」,要讓讀者信以為真,獲得「代入感」,在人情、事理上應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對於追求「奇遇」的網路小說來說,筆力主要在故事,因而會沖淡對深層內容的表現。網路小說多是輕逸的、不燒腦的通俗小說,符合大眾閱讀心理。好的網路小說家必然是那些有文學追求的人,他們精於編故事,也採用一些常見的網路小說套路,但他們在小說語言、人物形象、故事細節、故事邏輯、故事內蘊的處理上,有意識地超越了小說的俗套,以獨特的藝術匠心表現出一種雅緻的文學情懷。

網路小說受讀者歡迎,是因為它在和讀者互動的網路媒介中產生,作者熟知讀者的笑點和淚點,網路小說講述的是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故事,為中國當代小說的發展探索了一條新的道路,積累了新的經驗。也應看到,中國網路小說的歷史還不長,在網路商業機制下快速生長,不可避免地帶有商業化的氣息,還普遍存在粗淺、簡單、同質化等方面的不足。對於優秀網路小說作者來說,比拼的是綜合文化素養和藝術創新能力。對過度商業化保持警醒,著力提升藝術品質,推陳出新,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滿足讀者多層次精神需求的作品,這是網路小說藝術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讀者所期待的。

網路作家唐家三少有意將自己的作品打造成中國的《哈利·波特》,起點中文網將美國的漫威作為網站的發展目標。這樣的目標定位意味著網路小說為遊戲、動漫、影視提供故事腳本,需要「開腦洞」的創意,需要既能娛樂讀者也能啟示讀者的精美故事。商業資本的注入是網路文學的發動機,從電子付費閱讀到粉絲經濟的形成,從網路文學到IP文化產業,文學插上網路的翅膀,有了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這為網路文學提供了歷史契機。同時要看到,網路文學商業數據的成功與文學藝術價值之間存在不平衡,網路文學作品數量驚人,但原創性低,有獨特藝術個性的網路作家少。優秀的文學無一不是在和已有的文學傳統的競賽中獲得成長的。只有依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託中國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融合世界優秀文學傳統,借鑒吸收西方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不斷提升內在品質,中國網路文學才能開闢更為廣闊的天地。

最成功的IP產業模式是《哈利·波特》文化產業鏈,《哈利·波特》不只是一部小說,小說問世10年間,形成60億美元收益的產業鏈,包括出版、電影、遊戲、主題公園,杜莎夫人蠟像館、魔法掃帚、魔杖、攝魂怪、火焰杯、隱形衣等衍生產品等,作者羅琳的收入超過了英國女王。這個產業鏈的形成是依靠美國資本和美國式生產營銷方式來完成的,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啟示。

IP產業鏈需要多方的合作,對網路小說作者來說,首要的事情是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只有優秀的作品才能成為優質IP。近代通俗小說作家的寫作與網路小說寫作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在寫作速度上,解弢說:「朝甫脫稿,夕即排印,十日之內,遍天下矣。作者孰不好當世之名?雖自知瑕疵尚夥,而迫不及待,急付書坊,藉以廣聲譽,得潤資。」[16]這樣快速的寫作速度和發行速度與網路小說可以相比了。快速的寫作,加上創作門檻很低,創作數量大,網路小說中的優質IP只能是少數,只能屬於那些有嚴謹寫作態度的,有充分寫作準備的優秀作家。如何寫好小說,古人在小說創作上有充分的探討。眷秋在《小說雜評》中說:「必先十年讀書,繼之以遍游通都大邑名山勝水,以擴展胸襟,觀察風俗,然後閉門潛心,酌定宗旨,從事撰述,不貴程功之期,隨興所至,偶然下筆,雖至數歲始得殺青,亦無不可,然後其書成,乃有可觀。」[17]網路小說頗受詬病,與寫作者的準備不足和寫作速度過快有關,眷秋所說的寫作者須經歷的磨練和知識儲備對於當代的網路小說家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

  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頁。 ↑
  2. 謝昕、羊列容、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頁。 ↑
  3. 周志雄等:《大神的肖像:網路作家訪談錄》,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14頁。 ↑
  4. [英]布萊克(Blake,A.):《托爾金:用一生鍛造「魔戒」》,鮑德旺、高黎譯,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5頁。 ↑
  5. 余華等:《文學:想像、記憶與經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頁。 ↑
  6. 呂同六:《20世紀世界小說理論經典(下)》,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第443頁。 ↑
  7. [明]佚名:《新刻續編三國志引》,見《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丁錫根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 935 頁。 ↑
  8. [清]寄生氏:《爭春園全傳敘》,見《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丁錫根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1595頁。 ↑
  9. 余華等:《文學:想像、記憶與經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頁。 ↑
  10. 謝昕、羊列容、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302頁。 ↑
  11. 羅貫中:《三國志演義》,毛綸、毛宗崗評改,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頁。 ↑
  12. 周志雄等:《大神的肖像:網路作家訪談錄》,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0頁。 ↑
  13.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三聯書店1994年版,第340頁。 ↑
  14. 周志雄等:《大神的肖像:網路作家訪談錄》,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84頁。 ↑
  15. 周志雄等:《大神的肖像:網路作家訪談錄》,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5頁。 ↑
  16. 解弢:《小說話》,中華書局1919年版,第116頁。 ↑
  17. 引自謝昕、羊列容、周啟志:《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橙瓜網文 的精彩文章:

橙瓜課堂第一期開講,網路小說大神百世經綸引萬人圍觀
期待網路小說改動漫成浪潮

TAG:橙瓜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