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把中國拉入新「中導條約」是個陷阱!看看美國都做了什麼

把中國拉入新「中導條約」是個陷阱!看看美國都做了什麼

原標題:把中國拉入新「中導條約」是個陷阱!看看美國都做了什麼


自從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以來,美歐就有一股聲音,希望把中國拉進新的中導條約談判中。他們的借口是「中國現有的中程彈道導彈數量太多了,這會帶來不安全,所以新的中導條約談判應該包括中國」。


持這種觀點的,從最開始的美國,慢慢又擴展到德國,然後連北約秘書長也做出這種表態。


但是,看看美國人在撕毀《中導條約》之後做了什麼,我們就清楚,想把中國拉入新的中導條約談判,背後是個什麼樣的陷阱。


01

奇怪的「呼聲」


在今年10月美國宣布將很快會退出《中導條約》時,美國方面宣稱,俄羅斯違反了中導條約,而且中國也應該被納入到中導條約之中。



馬斯


此後,德國的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在接受德國的《世界報》採訪時,也表示了這一個相似的觀點,那就是要求「中國接受軍備控制,以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穩定」。


而馬斯所說的「軍備控制」,其實就是類似於新的中導條約談判,把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可能包括歐洲,都囊括進來。


在馬斯之後,11月13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德國ZDF電視採訪中表示,「對中國大力發展新型現代化武器,包括新的可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十分關注」。



斯托爾滕貝格


他還宣稱,將中國納入到新的中導條約談判,這將是一個好主意。因為,目前中國大約一半數量的彈道導彈,從射程上抗都在中導條約禁止的範圍內。

「我們支持擴大這個條約,中國也應該接受這個條約,」北約秘書長說。


但是,對於這種呼聲和觀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經給予了嚴詞拒絕——中國反對美國撕毀中導條約,中國也反對中導條約多邊化。


眾所周知,中導條約是由美國和蘇聯於1987年簽署,當時是因為冷戰期間雙方擁有大量的搭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這種導彈因為製造難度比洲際導彈底,成本更小一些,因此使用的可能性也更大。


為了避免美蘇因為誤判而發生核大戰,而且歐洲會成為直接的戰場,因此雙方達成協議,銷毀並限制中程導彈。



但中國完全不一樣,我們部署的中程導彈都是常規彈頭,本身並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導致不穩定。因此,常規中程導彈本身只是一款普通的武器而已,跟坦克、戰鬥機、軍艦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而且,中國的戰略環境與美俄不同,有保留中程核導彈的戰略需求。美國的鄰國都沒有核武器,又有兩洋區隔,沒有國家能用中導威脅美國本土。俄羅斯雖然沒有了陸基中導,但是還有大量的戰術核武器以及潛射和空射核彈頭可以用來威懾鄰國。


02


攔截「中導」


就在美國撕毀「中導條約」之後,馬上就進行一場反導試驗,這場試驗實際上很明顯就是給俄羅斯人看的,也是給中國方面看的。因為這場反導試驗攔截的是一枚中程彈道導彈。

美國人很幸運,這次中程導彈攔截試驗獲得了成功。


美國導彈防禦局在此前兩次反導攔截失敗後,成功進行了這次「標準-3」(SM-3 Block IIA)導彈攔截測試。



據美國軍方表示,美國導彈防禦局和美國海軍於10月26日成功用一枚標準-3導彈 (SM-3 Block IIA)攔截了一枚模擬來襲的中程彈道導彈。


這次試驗的內容包括,從太平洋導彈靶場向著夏威夷考艾島巴金桑斯,發射一枚模擬彈道導彈目標,以及從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約翰·芬恩」號(DDG-113)上發射的SM-3 Block IIA導彈。


美國導彈防禦局在當地時間10月26日的一份聲明中說:「基於觀察和初步數據審查,測試達到了預期目的。項目官員將繼續評估系統性能。」


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山姆·格里夫斯說:「這是一次卓越的成就,也是SM-3 Block IIA導彈重返試驗的重要里程碑。我向整個團隊表示祝賀,包括我們的船員、行業合作夥伴和幫助實現這一里程碑的盟友。」



SM-3 Block IIA導彈是SM-3「碰撞擊殺」攔截導彈系列的最先進改型,作為「宙斯盾」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一部分。自2006年以來,美國國防承包商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MHI)一直在聯合開發SM-3 Block IIA導彈。


雷神公司負責SM-3 Block IIA導彈的硬體、系統開發和全面集成,而三菱重工公司則負責攔截導彈的第二和第三級火箭發動機、轉向控制和導彈前端部分的開發。

美國和日本上一次成功利用「宙斯盾」基準9/5.1 BMD戰鬥系統,測試SM-3 Block IIA導彈,是在2017年2月。在2017年6月和2018年1月進行的另外兩次攔截導彈試驗都失敗了。



SM-3 Block IIA被設計用來摧毀短程到中程彈道導彈。與之前的SM-3型IA和SM-3型IB型相比,SM-3 Block IIA導彈具有更大的水平和垂直射程,據信其最大作戰距離為2500公里(1350英里)。它也攜帶比以前的SM攔截導彈更先進的攔截殺傷器。


這種攔截導彈可以部署在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導彈驅逐艦上,也可以部署在陸地上,通過岸基宙斯盾系統發射。


今年1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向日本出售SM-3 Block IIA導彈,估計成本為1.333億美元。第一枚SM-3 Block IIA導彈預定在2018年底部署。


03


下一代「大殺器」


除了加緊進行提升對中程導彈的攔截能力外,美國還在加快對自己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更新換代。


「美國再次試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


就在11月7日,美國空軍在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了一枚未攜帶彈頭的的「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畫面顯示,導彈從發射井中發射以後,導彈的尾焰迅速照亮了夜空,現場升起紅色的蘑菇雲,彈道軌跡似彗星划過天空。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Air Force Global Strike Command)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枚導彈是在當地時間晚上11點01分發射的,目的是確定該系統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樣的測試「與現實世界任何事件無關」。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說,這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的再入飛行器達到了預定目標,但是有關測試的細節無法公布。這是美國方面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第二次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今年7月,美軍就試射一枚該型導彈,但是由於飛行中出現異常,無法控制其在預定範圍內飛行,所以美軍啟動自毀程序在太平洋上空摧毀了這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民兵系列導彈


美國的「民兵」系列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最初用於冷戰時期對蘇聯實施核遏制,「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自1970年起開始列裝美軍。目前「民兵」-3型是美國列裝的唯一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的射程達到1.2萬公里,可以威脅美國的主要對手的幾乎所有陸基重要目標。據最新的公開數據,美國總共擁有450枚「民兵」-3型導彈,其將至少服役至2030年。


「民兵」-3型雖然至今沒有型號更新,但是其所採用的技術並不落後。該導彈在幾十年前就具備了最先進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這是當前彈道導彈中最犀利的「撒手鐧」,令反導防禦系統難以攔截。最為重要的是,「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比同時代的蘇聯洲際導彈高得多,跟當前新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相比也不落後。其命中精度小於300米,最新型號甚至小於200米,這對於百萬噸以上當量級別的核導彈來說,堪稱「外科手術」式精度。


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主要依靠自己的海基核威懾力量,而沒有進行陸基洲際導彈的更替。相反,俄羅斯作為另一個核武器大國卻相繼研發出多種洲際彈道導彈,相關技術不斷得到精進。尤其是現在俄羅斯的大多數戰略核導彈都採取野外機動式發射,隱蔽性和機動性要比美國的固定地下井式發射的洲際導彈高的多。


而且,「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操作系統已經相當陳舊,儘管經過歷代的更新,但系統架構使得軍方仍需要採用古老的8英寸軟盤來驅動系統的計算機。因此,美國方面也在尋求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更新換代。


左為波音給出的GBSD項目概念圖,右為諾格給出的概念圖


美空軍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GBSD項目競爭合同的前期設計資格已經由波音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獲得,洛馬公司遺憾未能參與。前兩家公司將角逐設計能夠替代現役「民兵」-3型的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初步設計方案。


目前美軍的計劃是,「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將於2030年退役。


2020年,美國空軍將根據波音公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提供的設計方案進行評估,並且決定由哪一方提供的方案來部署新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GBSD項目。


與現有的「民兵」-3型導彈相比,這些新型武器將採用經過改進的制導技術、助推器以及飛控系統。



空軍預計將在明年8月左右簽訂合同。一旦完成,新的GBSD系統將被部署安裝到現有的三個基地的發射井中和工作區,包括懷俄明州的F. E. Warren基地,北達科他州邁諾特基地和蒙大拿州的 Malmstrom。

根據美國與俄羅斯達成的「新戰略武器削減條約」,具備作戰能力的GBSD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將限制在400枚以內。該導彈系統應該在下一個十年的末期做好準備。(石江月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江月防務觀察 的精彩文章:

這國想派新航母巡航南海!眼下正在美國完成關鍵訓練

TAG:石江月防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