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清代的末代皇帝溥儀,被稱為清廢帝,他一生跌宕起伏,先後三次帝,又三次下台,而他自己卻稱是「四次稱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光緒帝死後,慈禧太后下旨立醇親王載灃的大兒子溥儀皇帝,隨後,慈禧又封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

慈禧之所以立傅儀為皇,原因有兩個。一是光緒無後。光緒皇帝是個福大命不大的人,他一生沒有留下一兒半子。二是溥儀有來頭。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胞妹,同時溥儀的母親也是慈禧的養女,慈禧立溥儀為帝,顯然是這份特殊感情使然。

醇親王載灃聽聞消息後,卻臉色慘白,府後,對照哥哥光緒帝載活悲慘的一生,載灃對自己兒子溥儀今後的命運感到十分擔憂。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但人在宮中,身不由己。1908年12月2日,年僅3歲的溥儀在紫禁城太和殿正式登基,由隆裕太后和父親載攝政,同時,改年號為「宣統」。

事實證明,載灃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溥儀的一生就這樣在起起伏伏中度過,歸納起來,他遭遇到了「三劫循環」。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第一劫: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見奪權在即,便以向南方進攻有困難為由,暗中密奏隆裕太后,提議清帝「禪位」,以順民心。隆裕太后眼看形勢已非,只好召集御前會議,最後無奈之下順應袁世凱的「呼聲」,代表宣統帝溥儀正式頒布了《退位詔書》。

溥儀就這樣光榮地下崗了,好在根據協議中的優待條件,他不但「皇帝」尊號保持不變,還能繼續生活在紫禁城中。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然而,袁世凱很不得人心,於是很多人想復辟清室,於是聯合推舉了一位牛人張勳進行復辟。

5年後,也就是1917年6月14日,張勳率領五千「辮子軍」,將當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趕下了台,然後宣布復辟,於是12歲的溥儀再次坐上了乾清宮的御座。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第二劫:

然而,溥儀再次登基後,卻遭來了舉國上下一片反對、叫罵聲。大軍閥段祺瑞藉機成立了「討逆軍」,順應民意地興兵討伐張勳。張勳的「辮子軍」很快土崩瓦解了,張勳本人也逃到荷蘭使館,躲進使館成一統了。「光竿司令」溥儀只好再次宣布退位,然後把自己禁閉在紫禁城的後宮中。

這次復辟只持續了短短的12天。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第三劫:

1924年,馮玉祥進逼北京,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離開紫禁城後,便潛逃天津。這時,日本人對溥儀伸出了橄欖枝,他們看到了大好時機,便一心想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以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經過精心籌劃,1932年3月1日,日本人在東北把溥儀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位,並且定年號為「大同」。2年後,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年號為「康德」。3年後,日本戰敗投降,失去「靠山」的溥儀再次被迫頒布「退位詔書」。

這一次溥儀沒有那麼好運了,他被定性為「戰犯」,在蘇聯監禁了五年,回國後,又於1950年在撫順的戰犯管理所接受了將近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1959年,已經50歲的溥儀接到了「特放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位公民。再回北京的溥儀已經很少有人能認出這就是當年的宣統皇帝了。

後來,在一次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溥儀幽默地說道:「我曾經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勳在北京復辟,擁戴我做了十二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偽滿洲國皇位。第四次當皇帝,是在前年,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力。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此末代皇帝3歲登基,先後三次稱帝,又三次下台,死後葬入八寶山

1967年,61歲的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死後骨灰先是安放在八寶山,後遷至清西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三國最反覆無常的人,諸葛亮沒法殺死他,司馬懿卻一劍封喉
囂張的冒頓寫一封求愛信給呂后,潑辣的呂后做驚人反應,引大風波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