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何看看手指能判斷寶寶聰不聰明?沒達標莫急,寶媽這樣做有救

為何看看手指能判斷寶寶聰不聰明?沒達標莫急,寶媽這樣做有救

文 | 幸孕姐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在手指尖上,簡而言之,就是說通過寶寶手指的靈活性及敏捷性,就可以判斷其智力的高低,很多教育學家及科學家也紛紛表示認同,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原理大揭秘

站在醫學的角度上看,大腦是身體的「C」位(中心位置),人體的每個部位的活動,都會對應大腦相對的區域,當人體想要完成某個相對複雜、精細的動作時,需要大腦神經中樞的高度配合。

而我們手指雖小,可是表面佔用的神經元面積極為廣泛,在大腦皮層中,手指的運動神經中樞佔據了很大的區域,當寶寶需要通過雙手完成某項工作時,例如玩玩具、拿勺子、擰瓶蓋等,手指表面的神經元細胞之間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大腦在短期內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消耗的血流量會瞬間提升30%。

科學研究表明,當寶寶能用手指做出越精細、越複雜的動作時,大腦就會得到更好的鍛煉,智力水平也會隨之提升,由此可見,手指的靈活性是大腦發育的重要體現。因此,建議各位寶媽多幫助寶寶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有助於他們變得更聰明。

二、兒科專家支招

1歲以前,是寶寶手指和大腦發育的黃金高峰期。

下面是兒童專家根據不同月齡的寶寶量身定做的鍛煉手部、提升智力的小竅門(沒達標的寶媽更要加強):

1、0~3個月的寶寶。這一階段寶寶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存在著一種原始的條件反射——達爾文反射,即習慣性緊握拳頭,一旦有物體靠近手掌,就會下意識緊緊抓住不放,且抓握的力量較大。此時父母可以慢慢打開孩子的手掌,並輕輕用大拇指在寶寶手掌心畫圈,然後對每個手指從根部按摩到指尖,一天早中晚三次,每次約兩分鐘,能夠幫助寶寶手部肌肉放鬆,刺激大腦控制手部的功能區域。

2、3~6個月的寶寶。這一階段寶寶的「達爾文反射」會消失,並以自主抓握取代,寶媽可以選擇用一些顏色鮮艷、質量柔軟的小玩具,例如布絨玩具、小積木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訓練他們雙手抓握東西時的準確性及協調性,刺激大腦神經的完善發育。

3、7~12個月的寶寶。這一階段要開始訓練寶寶單指的力量及靈活度了,介意可以通過撥轉盤、撕紙等遊戲訓練,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進行「系統升級」,開始提高難度,讓寶寶慢慢練習拿勺子、抓東西等,需要大量神經協調完成的複雜動作。(ly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女兒長大嫁人,這三組家庭你會選哪種?多數父母是這樣決定的
寶媽留意了:寶寶這幾種表現,都是營養不均衡的信號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