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黑蘭會議》三大國首腦在餐桌上宰割中國

《德黑蘭會議》三大國首腦在餐桌上宰割中國

原標題:《德黑蘭會議》三大國首腦在餐桌上宰割中國


德黑蘭會議,三大國先是出爾反爾,取消反攻緬甸的計劃


1943年,戰爭向有利於盟國的方向發展,亟需召開大國首腦會議,協調作戰。斯大林對召開會議表示贊同,但為突出自己的地位,推說事務繁忙,一段時間內「無法離開蘇聯」。當斯大林表示能出席會議時,又不同意美英選定的開羅、巴格達等地,要求在伊朗舉行。僵持後,羅斯福、丘吉爾被迫向斯大林讓步,同意前往德黑蘭。①

地點確定後,羅斯福希望美、蘇、英、中四國首腦參加,但斯大林聲稱,「中國和蘇聯沒有共同敵人」,無需坐在一起談判。他後來道出真實原因,「不言而喻,德黑蘭會談應該只是三國政府首腦之間的事……應當完全排斥任何其他國家的代表參加。」丘吉爾亦表贊同。②這就導致原本的四國首腦會議被拆分為兩次——美英中參加的開羅會議(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美蘇英參加的德黑蘭會議(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德黑蘭會議充分展現了三大國為左右世界,不惜犧牲他國利益的姿態,比如開羅會議上很多有利於中國的內容,被單方面推翻。蔣介石剛剛回國,就收到羅斯福的電報,通知他開羅會議上議定的反攻緬甸計劃被推遲。羅斯福給出的理由是,他與丘吉爾、斯大林在德黑蘭會議上認為,1944年春季將發動對德國的大規模反攻,需要在歐洲結集大量軍艦,無法同時滿足緬甸戰區的需要。事實是,斯大林只希望儘快開闢歐洲第二戰場,丘吉爾對反攻緬甸毫無興趣,中國戰場崩潰與否並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以內。③


蔣介石致電警告羅斯福,「自德黑蘭會議之宣言公布後,暴日自將合理推論,以為聯合國全部軍力,實際將用於歐洲之前線,如此則中國戰區可任暴日機械化空、陸部隊集中全力之馳驅矣!而暴日之戰略,在此未來之一年期間,得先從容解決中國問題,預料不久期內日寇必對華發動一全面之攻勢,以消除其後顧之憂,蓋此方可挽回其軍閥衰落之威信,與維持彼等在太平洋上戰鬥之士氣,此乃為中當前之問題……」④如其所料,日軍果然在1944年4月發動了「一號作戰」,致使中國大片領土淪陷。


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上,獲得與羅斯福、丘吉爾平起平坐的機會,但這只是鏡花水月


午餐會上,羅斯福、丘吉爾又主動迎合斯大林,擅自宰割中國主權


除此之外,三大國更直接分配中國領土。一次午餐會上,美英試探蘇聯對日作戰條件。丘吉爾主動向斯大林提出,「英國現在不反對俄國得到不凍港的通道」,並「希望將來在世界上一切海域看到俄國的艦隊和商船隊」。斯大林問,英國「在遠東能夠為俄國人做些什麼?」羅斯福接著說:「自由港的主張也可以適用於遠東」「大連就有這種可能性」。這時斯大林還有所遲疑,表示他「不認為中國人會喜歡這樣的計劃。」羅斯福在沒有中國領導人在場的情況下代為許諾:「他們會喜歡在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的主張。」⑤斯大林很高興,回答:「那將是不壞的。」


這個對話真是荒誕可笑,正如學者評論的那樣,「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交易就這樣通過非常輕鬆的話語在餐桌上達成了,給人的感覺是如此之容易。中國這樣一個號稱『四強』之一的大國竟被玩弄於三巨頭的股掌之中,足見中國之地位如何!」⑥同時,這也說明蘇聯在德黑蘭會議時,即在謀求通過對日作戰,擴大其在遠東權益,而美、英不顧開羅會議上,「在就任何有關亞洲問題做出決定之前,中國和美國應彼此做出磋商」的承諾,一意遷就蘇聯,為後來三國簽訂《雅爾塔密約》,大肆出賣中國主權,埋下伏筆。


隨後,丘吉爾闡明了無需顧忌中國意見的理由,「世界管理權必須集中在那些已經感到非常滿意且毫無所求的國家手中。」斯大林附和道,「世界管理權必須集中在有能力管理世界的那些國家手中。」丘吉爾說,「這話完全正確」「假如任何國家對什麼事情有所不滿,那麼這總是麻煩之源。所以,世界的命運必須集中掌握在強大國家手中,這些強國感到完全滿意,也沒有再把任何東西弄到手的願望。我們三國正是這樣的國家。在我們之間達成協議後,我們可以認為,我們是完全滿意的,而這是最主要的。」⑦

很顯然,在這三大國看來,只要他們一致同意,就能決定世界上的一切大事。因此,雖然羅斯福將中國列為設想中聯合國「警察委員會」的四大成員國之一,但他與斯大林會談時,還是說,「我認為,斯大林元帥懂得世界組織的活動將取決於三大國。」而蘇聯人的建議是,「三大國政府之間將交換意見,以便使創立世界組織的建議和保證四大國在該世界組織中的領導作用的問題具體化。」⑧也就是說,名義上由四大國主導的國際組織,其規則只是由三大國制定,中國並無發言權。


從德黑蘭會議可知,無論是羅斯福,還是丘吉爾、斯大林,在面對中國問題時,首先考量的都是本國利益,為達此目的,甚至不惜將中國主權作為交易籌碼。三大國這種憑藉自身意志領導世界的野心,在德黑蘭午餐會的對話中顯露無遺。



1945年8月,蘇軍進入大連


注釋:

①②李懷順:《論德黑蘭會議對中國國際地位的影響》,《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③(美)齊錫生:《劍拔弩張的盟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425、426頁;④秦孝儀編:《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1943年12月10日;⑤《午餐時的會談》(1943年11月30日),《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會議文件集》,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78年,第98、99頁;⑥王真:《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195頁;⑦《三國首腦午餐會時的談話記錄》(1943年11月30日),《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第17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⑧《斯大林與羅斯福的會談記錄》(1943年12月1日),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匯 的精彩文章:

解密蘇聯切爾諾貝利慘劇對中國的衝擊
揭秘韓國出兵越南到底得到了什麼?

TAG:歷史百家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