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將佛法與生活工作相結合?

如何將佛法與生活工作相結合?

導讀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若我們能把所學到的佛法,應用到自己的生活,這樣學佛才有意義。現在跟大家講「怎樣能夠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結合在一起。

文:夢參長老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法最了義的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的過程,在家學佛工作忙,事情也多,要怎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證菩提果?如何把佛法跟你的工作及生活結合在一起來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人、接觸很多的事,遇到人該怎麼處理?遇到事時,又該怎麼處理?我想跟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佛的涵義。「佛」,印度話叫「佛陀耶」,譯成中文就是知覺的覺,覺悟的覺,就是覺悟;再淺顯一點說,就是明白,你要是明白了,就是佛;要是不明白、糊裡糊塗的,就是眾生。學佛就是學覺悟、學明白的方法,用這個方法能使我們明白,使我們覺悟,我們就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至於要怎麼來運用方法呢?

悲心與出離心

發了菩提心之後,第一、要有出離心,要怎樣生起出離心呢?就是要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你當前所生活的環境,若是認識了當前所生活的環境,你就不會受環境的迷惑和傷害;能夠隨順這個環境,使這個環境中生存的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都能夠愉快安定,你就是行菩薩道了。

要發菩提心,首先要具足出離心,這個世界沒有一樣事情是快樂的,因為不快樂,你就不會貪戀。面對世間所有的事物,不會爭名也不會奪利,不會去貪戀;因為你生起了更大的慈悲心,對你的患者就能愛護得更好一點,為了希望他能減少痛苦,就盡你的力量幫助他,這樣你的大悲心就生起來了。

但是發大悲心要有智慧,必須觀照。因為我們都是凡夫,我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有一種煩惱特別重的患者,經常會罵醫生、罵護士;還有植物人,你們如何愛護這些失去知覺的患者?這真正得要具足大悲心。你要隨時發願,願他們能夠恢復知覺,我們發願是一回事,他們能否得到是一回事。這是走你自己的菩提道,發了這個心,這個心就是明白的心。

菩提路與方便道

上面講過,「佛就是菩提,就是覺悟」,菩提也翻成覺悟。你要自己明白,也讓一切眾生都明白;但是從你發心走入菩提道,一直到達成就佛果,是很艱難的,路途非常長,不只是我們這個地球上所說的十萬里、百萬里。我們知道,念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要經過十萬億佛土,一個佛土有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地球只是小千世界當中的一個小洲,所以這條菩提道,路很長。你走這條道路,也有很多種,有智慧的人,就有方便善巧,方便道就多了。譬如護士在照顧病人時,要想種種方法減少病人的痛苦,手術、麻醉……等都是方便道,有了方便道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

學佛也一樣,行菩提道,也有好多條道路通向菩提果,佛所教導我們的,要經常思惟,現在我們生存的現實生活及周圍環境,都是苦的,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苦,而且是在這裡頭忍受苦。為什麼要忍受呢?這叫業不由己!不想忍受也不行!在忍受苦的當中,我們還要找出各種形式的快樂!一般人認為是快樂的事,但從佛學的道理來講並不快樂,這就是一種苦的因,將來要受苦的果,如果你在這不快樂之中能產生一種快樂──求你的心安,心裡的快樂,這就是佛所說的方便道。

智慧與觀照

要怎樣離苦?怎樣得樂?在受苦或生病或受災難等,種種不如意的時候,你要觀苦,知道苦是無常的,這樣你就能用智慧的力量去克服它。因為你知道這是無常,它不會常在你身上壓迫,這樣苦就會很快消失了。

假使沒智慧,又沒大悲心,就無法忍受這些苦,反而把你的苦轉嫁他人。就像搶劫犯或強暴犯,他們只想得到自身的快樂,若因缺錢而去行搶,那是苦上加苦,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人人都能學這種明白的方法,就不會自討苦吃,不會苦上加苦。

至於要怎麼樣才能減少痛苦呢?要觀想。觀想我們所受的都是苦,不受,可以不受嗎?可以。要怎樣才能達到不受的境界呢?不去貪求!少一點慾望!這需要觀想,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就應當安心的付出自己所應付出的,得到自己所應得到的,不要另外去攀求,也不要佔別人的便宜。遇到有人對我不好,侮辱我或罵我、輕賤或奪我的利益,損害我,我們應當忍他、讓他。佛教導我們要忍,而這個忍並不表示我們卑賤,忍也不表示我們沒跟他奮鬥的能力,這種忍是一種智慧,讓他是成就他,不讓他再去造業,這裡頭就要有智慧。學習這種智慧時,你要先認識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並不是用貪嗔痴得到的就能保得住。保不住的,你知道無常,一切都是假的,人的壽命才多少年?最後不是什麼也沒有了。

慈、悲、喜、舍

大悲心也是方便道的一種。我們經常說「慈悲喜舍」,「慈」就是想辦法讓別人快樂,讓別人離苦,讓別人歡喜。佛想了很多的辦法,教你怎樣離苦,離開苦你就得到樂,你對別人慈悲,照樣是對自己慈悲。首先,你不煩惱,如果你經常笑臉迎人,對誰都不煩惱,誰惹你了,你也不煩惱總是歡喜心。如果你看到一位向你瞪眼的人,你的心情會如何?看到人家恭恭敬敬的,歡歡喜喜的對你,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喜」就是歡喜,就是你對人內心永遠保持歡喜,這就很難了。任何憂愁或煩惱的事,你知道這都是假的,是一種現象,會損害你的慈悲心和智慧心,這就要觀照了。通過觀照,就能看得破,知道一切事物是無常的,就能忍受,就不會去爭不去計較,能看破這個就不容易了。明白了還得放下,不要去執著,這樣才能生起歡喜心。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舍。若你能盡量發揮佛教我們的方法──「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你就能受用無窮。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嗔恨心,一發脾氣,丟身家性命的例子多得很!嗔心一起一百萬個障門都開!由此可見這一念嗔恨心多可怕啊!因此你要舍,為什麼「慈悲喜舍」的「舍」放到最後?就是因為舍不容易,特別是舍自己的身體或看法。人的主觀意見通常是很深的,以為自己都是對的。我說這話不是說,看到別人不對也不爭,而是需看因緣,得有方便善巧。有了方便智慧,就能適當的幫助,讓別人能接受;不適當的幫助,徒增他人煩惱。有些人自己信佛之後,看到所有的人都想幫助他脫離生死輪迴,勸他信佛。不要熱心過頭了,如果他沒這種因緣,你怎麼度也度不了。因緣得遇合,先得有那個因,這樣你想幫助他的緣才能成就;如果他根本沒有那個因,就算信佛了,你又怎樣去幫助他,使他更進一步呢。

一般人開始信佛的目的是,希望佛能幫他解決困難,菩薩能救度他,要是精進沒退墮,佛菩薩就幫他發財;生病了,因為有佛菩薩的幫助,病苦就沒有了,那是他未明佛法的意思。為什麼有人求了,卻沒得到福報?過去沒做過有福報的事,今生想要有福報、想發財、想得富貴,怎麼可能呢?不可能的!你得先從這些方法學起,等你真正明白了,不必外求,就在於你自己的心,這點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信佛之後,恐怕都是向外求,藉著外來幫助,最後還得明白你自己的心即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句話必須經過幾道解釋,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現在我們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們要先發菩提心,再行菩薩道,直到證得究竟,也就是證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來對治你的煩惱,對治那些痛苦、危險與惡難。自己能夠救度自己,解救自己,當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時,最初就是信佛,佛是已經修行成就,已經究竟明白他的心!因此我們要向他學,學一切的菩薩,怎樣能使這個心快一點明白,使我們不糊塗。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開始我就跟大家說過,學佛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譬如家庭主婦,在家得做飯、做菜給全家人吃,這是不是行菩薩道?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你認為只是做飯、做菜,圍著鍋台轉,那就不是菩提心,而是迷惑;如果你認為這是行菩薩道,你要照顧周圍的眾生,讓他們吃了你做的飯,都能明白,能發心,能沒三災八難等痛苦;吃了你做的飯能發菩提心,漸漸行方便道,行菩薩道,漸漸能成佛;這樣,你做飯就不只是做飯,而是供養眾生,乃至使眾生都能得度。

師父引進門、修行靠個人

我介紹了很多跑道,但路要你們自己去走!就好像不論你從那個方向,都可以來到「榮民總醫院」一樣,不一定要走同一條道路,這就是一種觀。並不是說這種觀適合某人做,某人修一日就能成就;某人修就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是因為他過去生沒學過,或不是這個根機,那就換一個跑道,學另一種方法。

修行,有很多種方法。有念佛、持咒、誦經、打坐、習褝觀……,選擇一種適合自己和自己相應的去做,但不論是那一種,都不要離開現實,不要離開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不論你作什麼工作,在你的工作本位上,把佛所教導的方法,把你所學到的佛法,運用在工作上,你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做任何事要專心一致的注意在這件事情上,不要這樣做做、那樣做做,手裡做著這個,想的卻是另一個,這樣你的心不住,不住就是妄想心非常重。當你念經就住在念經上,學佛時就住在學佛上,當你護理病人時,就去護理病人,這就叫念住。

不論做什麼,你的念頭就住在上面,這樣事情就會做得很好。這個「住」的念頭,是從佛那裡學來的,這麼做你就會得到一定的效果,這就叫「專心一致」。學佛如是,參褝也如是。坐褝時先把身調好,身調好,再調呼吸,呼吸調好再調心,這樣才能靜下來,才能漸漸的入。念經時也一樣,讀誦大乘經典時,一句一句的念,清楚明白的念,不要嘴念著經,心想到別處,妄想紛飛,這樣就不能契入,也不會進入。

上夢下參長老圓寂周年

供燈法會共修——五台山燈院

明日2018年11月17日(農曆戊戌年十月初十),是上夢下參長老入滅示寂周年紀念日。應大眾所請,積福慧於五台山燈院啟建夢參長老圓寂周年供燈法會共修,緇素四眾同憶夢公上人一生為教之德風行誼。至誠祈願長老不舍我等,乘願再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玉琳國師對《藥師經》的稱讚: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法?為什麼要學佛?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