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期17件絕世寶藏,至今無法超越!

戰國時期17件絕世寶藏,至今無法超越!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於湖北省隨州市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

1977年9月,在湖北隨縣東團破,解放軍空軍某部在擴建營房開山炸石時發現地下有褐色泥土,施工單位的王家貴、鄭國賢和向縣文化部門通報,但是沒有得到重視。此時墓葬的車馬坑已經有一些青銅文物出土,被施工工人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此後王家貴三次赴縣城請來專家勘察,才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1978年5月11日,文物考古部門開始挖掘,5月17日大墓被開啟,發現槨板下已被泥水浸泡,開始抽水排水。21日發現一個直通槨板的盜洞,23日水位下降,曾侯乙編鐘露出水面6月底野外清理首戰告捷。

通過出土鏄鐘上的銘文鑒定,這是戰國早期曾國一位名字叫做「乙」的君主之墓葬,故稱曾侯乙。據考,墓主人姓姬名乙。 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文物多達15404件,有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為國寶。

1、曾侯乙青銅編鐘

編鐘,可謂中國古代的鋼琴,樂器中的王者。組成部分眾多,音色優美,每個編鐘上的細節,精細到讓人吃驚。

編鐘是我國古代最龐大的樂器,共64件,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總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

距今2410餘年,雖然2000多年過去,但是樂器本身的魅力並未消退,它音域寬廣,有五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鐘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基調與現代的C大調相同。考古工作者與文藝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鍾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無不驚嘆音色優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另世界音樂界震驚,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大奇蹟。

它很高調的奏響過四次:

第一次奏響:1978年

曾侯乙編鐘出土後,文化部的音樂家趕到隨州,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1978年8月1日,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出了它那浪漫的千古絕響。編鐘演奏以《東方紅》為開篇,接著是古曲《楚殤》、外國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最後以《國際歌》的樂曲為落幕。

第二次奏響:1984年中國成立35周年

改革開放使中國大地迸發出勃勃生機,198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鄧小平天安門廣場閱兵,省博物館演奏人員被特批隨編鐘進京,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作曲目《楚殤》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

第三次奏響:1997年香港回歸

1997年香港回歸,在中英政府舉行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場,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嘉賓,欣賞了由音樂家譚盾創作並指揮、用湖北的曾侯乙編鐘(複製件)演奏的大型交響曲《交響曲1997:天地人》,雄渾深沉的樂聲,激蕩人心,震撼寰宇。

第四次奏響:2008年奧運會頒獎樂

2008年北京奧運會頒獎音樂被稱作「金玉齊聲」,由古編鐘原聲和玉磬的聲音交融產生,以形成「金聲玉振」的宏大效果,與奧運會「金玉良緣」的設計理念一致。

還是不得不感嘆古人的高超技藝,和追求細節的精神。

2、內外棺槨

墓主棺規模巨大,分為內外棺兩層,出土時重約9000公斤。

外棺為長方形的銅木結構,是在青銅框架上鑲嵌木板,再用彩漆繪成。棺的下部有10個蹄形銅足,上面有12個銅榫,此端檔板有一小門。內棺用大型厚木板製成,外壁繪有執戈的人面獸身和人面鳥身圖案。這種青銅骨架的木棺在考古發掘中尚屬首見。

棺槨外的圖形再一次感動了我們,古老且生動、有趣並且充滿生命力。

3、青銅尊盤

尊盤是由尊與盤兩件器物組成的一套酒器,尊是盛酒器,盤是盛水器,尊置於盤中,也是用來冰酒或者溫酒的。

4、大尊缶

尊缶為古代盛酒器,這件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國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稱「酒器之王」。大尊缶出土時,裡面還存有酒液。歷經二千四百多年沒有泄漏,可見缶的密封性之好。

5、建鼓銅座

樂器附件。用於承插建鼓貫柱,穩定建鼓。

6 彩漆木雕鴛鴦形盒

彩漆木雕鴛鴦形盒既是一件可作實用的器具,更是一件精巧的藝術品,出自西室陪葬棺,應是其中一位陪葬女的心愛之物。器物的腹部兩側分別繪有撞鐘與擊鼓舞蹈圖案,是反映中國古代音樂舞蹈及繪畫藝術的罕見的材料。

7、彩漆木雕龍鳳紋蓋豆

食器。盛放腌菜、肉醬等調味品的器皿

這兩邊把手很顯雕工(要多長時間,一個放醬的要不要這麼奢侈,哈哈~)

8、金杯

9、四鹿角立鶴

通高143.5、高110厘米。鶴長喙上翹呈鉤狀,引頸昂首佇立,兩翅展開作輕拍狀。拱背,垂尾。鶴首兩側插有兩支銅質鹿角形枝杈。鶴的頭、頸和鹿角上有錯金幾何紋飾,其它部位有鑄成和鑲嵌的雲龍紋。

此器造型別緻,是一件獨具風格的青銅工藝精品。鶴和鹿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把鹿角插入鶴頭,將二者置於一身,可稱之為「瑞鶴」。古人把仙人乘車叫「鶴馭」、「鶴駕」。此器出於墓主人棺側,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10、彩漆木雕梅花鹿

出土時與笙、瑟同處,頭插真鹿角,其腿的上方留有一方孔,原裝有一物,可能是一面小木鼓

11、七青銅冰鑒

它是古代用以冰(溫)酒的器具。它由內外兩件器物構成;外部為鑒,鑒內置一尊缶。鑒與尊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塊,冬天則貯存溫水,尊缶內盛酒,這樣就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酒。

2008年奧運會所設計的缶陣造型,其原型就來自此。開幕式上氣勢恢宏的2008人的缶陣,聽聲音很像是在敲鼓,而這種樂器的形制,則源於此銅鑒缶。

12、世界最早的二十八宿天文圖——戰國黑漆朱繪星宿圖衣箱

楚人在天文曆法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知識。

這件衣箱通體彩繪,環「斗」字一周書二十八宿名稱,是我國迄今發現記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稱,並與北斗、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實物資料,說明我國至少在戰國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體系。它也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創立二十八宿體系的國家之一。

13、八雲紋金盞(含金漏匙)

至遲到商代時,我國就出現黃金製品,但多為一些片飾。而此盞是仿銅的金制容器,反映了墓主人的特殊身份。這是目前所見我國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1件。

14、十六節龍鳳玉掛飾

據說這是一氣呵成雕刻成的,要知道工匠錯一下整塊料就廢了,或者是在雕刻細節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出岔子,整個作品都前功盡棄,由此推斷這個工匠的功力。

15、透雕龍紋玉璜 戰國

全器共透雕出4龍6蛇

16、金鎮 戰國

用器。鎮頂有環鈕。器身飾變形龍紋、重環紋、變形龍鳳紋、雲紋等

17、銅蓋豆食器。

在祭祀與宴饗中,專門盛放腌菜、肉醬等調味品。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

繁縟紋樣給人帶來了極致的審美快感。讓人感嘆當時的工匠是如何做到的,明石設計的一位設計師無意來了一句:做不好是要被殺頭的。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飾迦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的驚天收藏:可惜大多都流落異國
中國古代八大官窯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