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龍生九子」為何物?

「龍生九子」為何物?

「龍生九子」在形容同胞子弟各有所長的時候常被拿出來做形容,那麼這個成語有什麼樣的特殊意義呢?

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民間普遍流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

「龍生九子」的說法大抵盛行於明代。在明代,人們彙集了古代各種文獻中的多種怪異的獸形而演化為龍,俗稱神獸、瑞獸,把它們安插在民間傳統建築的器物上或重要場所,來裝飾紋樣,讓其「各司一職」,孕育吉祥,免禍消災。

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一時不能回答,退朝後查找典籍,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

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 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一時急於交差,所提之名單並不具代表性。

龍之九子的傳說說法不一,以明代楊慎《升奄外集》所載的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等這九子的說法最具代表性。

睚眥[yá zì]

形象象龍,常瞪目怒視,目光兇狠。

傳說它性情殘忍,嗜殺成癖,因此人們交索裝飾在刀環劍柄等處。有今人望而生畏,寒氣逼人的感覺。

椒圖 [jiāo tú]

形象象螺蚌,性情自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因此常把它裝飾在門鋪首。

利用它平時善於自我保護的特性,可以達到「隨手關門」的功效,或者「閑人免入」的目的。在北京,無論宮、苑、府、陵,還是一些街巷民宅的門檻兩端,常有一塊固定門框的石墩,被稱為「門枕石」。這種門枕石門外部分大多呈鼓形,一般飾有椒圖形象。

鴟吻 [chī wěn]

形象象獸,性情好望,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中,五脊六獸只有官家才能擁有。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漢族宮殿建築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

又傳它是似魚的海獸,能噴浪降雨,避火災,所以就把它裝飾在屋脊上避火。還有傳說它平生好吞,於是它出現時的樣子多是面朝里,就象張口吞脊,所以又俗稱「吞脊獸」。

蒲牢[pú láo]

形象象龍而比龍小,性好吼叫,所以把它的形象裝飾在大鐘頂上作鍾鈕。

有一種傳說認為,蒲牢是一種海邊的獸。它平生最怕鯨魚,鯨魚襲擊它時,它就大聲吼叫。因此如果想讓鐘聲大而響亮,就把蒲牢放在鐘上,讓鯨魚前來撞鐘。於是民間就有「鐘聲響、鯨魚撞」之說。也就是說用蒲牢作鍾鈕的目的,是讓蒲牢被鯨魚襲擊時大聲吼叫,這樣鐘聲就能響亮。

狻猊[suān ní]

又稱金猊,形象像獅子,喜好煙火,所以人們就把它裝飾在香爐上。

對於金猊的形象又有似獅又似馬的說法,說它能行善跑,日行五百里。平時我們看到的金猊大多裝飾在香爐蓋或腿上,有首無身,頸毛飄逸,栩栩如生。因為金猊象徵吉瑞,所以人們也把它的形象作為吻獸,裝飾在宮殿、寺院等殿宇的檐角。

狴犴[bì àn]

形象象虎,平生好訟,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

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蚣蝮[gōng fù]

好水,又名避水獸,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

相傳很久以前蚣蝮的祖先因為觸犯天條,被貶下凡,被壓在巨大沉重的龜殼下看守運河1000年。千年後,避水獸的祖先終於獲得自由,脫離了龜殼。人們為了紀念、表彰其家族護河有功,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並說這樣就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漢族宮殿建築群里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饕餮[tāo tiè]

傳說它平生貪吃好食,所以被裝飾在鼎器、食具上。

它形象象人,身上多毛,貪婪兇狠,喜愛搶奪他人的穀物,善於以強欺弱。且積財不用,對弱者沒有同情心。因為它貪吃的性格,人們才把它裝飾在與食物有關的器皿上,讓它終日以食為伴。

贔屓 [bì xì]

形象像龜。平生善於負重,喜文字,好揚名,因而便讓它馱碑。

傳說在夏代以前,贔屓經常身馱三山五嶽,周遊於江河湖海之間,遊手好閒,興風作浪。大禹治水時將它降服,並讓它移山築壩,開水通渠,為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大禹治水之後,為了防止它舊病複發,使讓它馱著刻有自己治水功勛的石碑四處揚名,從此留下了贔屓馱碑的傳統。

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找天然翡翠貨源

就找最靠譜的翡翠批發平台——禎福

工廠源頭貨源,批發價一件起發,朋友圈每日更新30款新品放漏

源頭貨源承諾

1、保證天然翡翠A貨、出具權威鑒定證書,終身支持複檢

2、提供終身免費保養服務:拋光、清洗、簡修

3、支持3天無理由退換貨,也可以先上門驗貨,再交易

4、手機實拍的實物圖,不隱瞞瑕疵,如實告知產品價值

(文章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禎福 的精彩文章:

三十立什麼,四十惑什麼,五十知什麼

TAG:祥禎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