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讀古文之一:2000年前一篇300多字的古文,蘊含無窮的人生智慧

重讀古文之一:2000年前一篇300多字的古文,蘊含無窮的人生智慧

人們常說文史哲不分家,實際上確實如此。對於中國古典的哲學和歷史來說,基本上都是依靠文學的載體記錄、傳播下來的。尤其是古典文學中那些短小精悍的古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富有無窮的人生智慧。

所以本系列嘗試重讀這些古文,以求用更為深切的眼光來審視我們耳熟能詳的篇章。這其中有很多都曾經出現在我們的語文教材當中,今日雖然不見得能全文背誦,但是卻也可以從片言隻語之中找到那熟悉的節奏。

今日我們賞析的是一篇出自《戰國策》的古文,也是少年時期的我們曾經全文背誦過的。這篇古文全文只有300多字,但是已經流傳2000多年,時至今日依然為人們所關注、喜愛。

且看: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不錯,這篇古文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處就是《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時代的國別史彙編,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編纂者乃是漢代劉向。所記錄的這些歷史故事未必是真實發生的,但是卻因為其內容詳實、語言流暢、刻畫人物形象逼真等特點,在文學史和史學界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所記錄的故事內容,我們今日依稀還有一些印象。開篇寫鄒忌美貌,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而後鄒忌對自己的容貌表示滿意,但是也需要別人的肯定,就拿自己和「城北徐公」相比,分別問「妻」、「妾」、「客」,看看他們眼中的自己和徐公哪個更美。

結果這三個人無一例外的都回答鄒忌說,「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但是第二天,徐公來到鄒忌家中,鄒忌仔細觀察對方長相,發現自己被秒殺「自以為不如」,而且照鏡子繼續看,卻又發現「弗如遠甚」。

由此鄒忌想到了妻子、小妾和客人對自己說的話,她們都說自己比徐公美,這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就是鄒忌對她們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有求於人,自然就低了三分。

由此鄒忌開始以這個故事作為由頭,向齊王進諫。由自己的親身經歷,鄒忌想到了齊王治理之下的狀態,也看到了其中的隱患,那就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而接下來的結果就是「王之蔽甚矣」。

齊王聽到這些話之後,認為很有道理,就決心納諫,提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直至帶來了「群臣進諫,門庭若市」的盛況,而齊國也由此興旺起來,國際上也更有聲望,以至於「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這個故事的脈絡很簡單,難能可貴的就是鄒忌能夠因為一件小事(自己和徐公容貌比較)引申出來治理國家的思路,如此以小見大的功夫,確實富有智慧。鄒忌在周圍的阿諛奉承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真實,很不容易;而齊王能夠有如此胸懷和魄力聽從鄒忌的進言,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代明君。

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一點在今天依然是難能可貴的一點。置身於時代發展大潮的背景下,自知之明早就成了稀缺品。當我們的周圍瀰漫著一片阿諛逢迎的聲音的時候,其實也是自己最容易喪失理智、成為小丑的時候。倘若每人都有鄒忌的自知之明,我們的社會或許會有不一樣。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美女開店賣疙瘩葫蘆日入萬元 曾經無人問津如今成文玩寵兒
20歲李白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首唐詩,最後14字值得讓人深思!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