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七場在京舉辦

「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七場在京舉辦

會議現場。本網記者 張哲/攝

11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七場在北京舉辦,本場主題為「改革開放40年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張曉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分別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朱玲主持本次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秀榮分別進行現場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張曉山發表主題演講。本網記者 張哲/攝

張曉山表示,回顧40年來城鄉關係和工農關係演進的歷史,可以看到一條比較清晰的發展軌跡。首先,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發端,源自於小崗村的「大包干」是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和激勵機制的根本性的變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幾十年實施的計劃經濟發出的第一聲炮響,最終成為家庭承包經營的主要形式。農民群眾的制度創新只有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才能開花結果,不斷深化的改革實踐催生出變通政策舉措。第二,鄉鎮企業崛起,這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農村企業同樣不是改革開放後的新事物,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促成了鄉鎮企業的發展,鄉鎮企業在改革深化中面臨挑戰——產權制度改革。第三,農民工是創造中國經濟奇蹟的主角。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計的農民由從事農業轉為從事非農產業,由在農村生活轉為城鎮居住。農民工大潮促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強勁驅動力。第四,從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融合發展。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只有通過深化改革,破除造成城鄉二元結構的種種制度枷鎖,全面小康才能真正實現。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發表主題演講。本網記者 張哲/攝

韓俊認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19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把握國內外大勢,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40年以來農村改革波瀾壯闊,成就矚目。就當前如何通過鄉村振興開啟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韓俊談了四點看法。首先,要樹立城鄉融合發展理念,破除城市中心主義的看法;第二,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更加均衡、合理配製;第三,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加快形成要素城鄉均衡配置格局;第四,還要做好鄉村人力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朱玲主持本次活動。本網記者 張哲/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後凱現場點評。本網記者 張哲/攝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秀榮現場點評。本網記者 張哲/攝

「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是為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協調辦公室承辦,新華網思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

原標題:「與改革開放同行」系列智庫論壇第七場在京舉辦:學者關注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趙立慶:加強綜合類期刊「雙一流」建設
陝北發掘明代土洞式佛窟遺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