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雙腳是健康「報警器」,看一看就能知道身體好不好!

雙腳是健康「報警器」,看一看就能知道身體好不好!

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的每隻腳上都有26塊骨頭、33個關節、20條大小不同的肌肉,並有114條堅強的韌帶以及很多聯繫心臟、大腦、脊椎的神經與血管,它們共同支撐著人體的各種活動。

因此,一旦腳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很可能是我們的身體敲響了「警鐘」。

1

腳乾裂、蛻皮

不僅僅是天氣惹的禍

1

天氣乾燥

很多人一到秋冬,皮膚就會變得特別干,皮膚表層往往乾燥開裂,像魚鱗一樣起皮,甚至瘙癢不止。

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分大大減少,人體的皮脂腺分泌會減弱,皮膚表面能活動的汗腺數量減少;再加上低溫會使毛細血管收縮,對皮膚供氧和滋養的功能減弱,易引起皮膚乾裂。

建議:洗澡時最好選擇有滋養成分的沐浴露,並及時塗抹潤膚乳,平時也要保持腳的乾爽。

一桶溫水中加入50g澱粉泡腳、泡腿,也能幫助緩解皮膚乾燥。

3

真菌感染

腳受到真菌感染時,也會出現腳裂,這類人群的腳裂往往伴有皮膚瘙癢、水泡等。

建議:外擦一些抗菌型的葯,若較為嚴重,需及時就醫。

注意:糖尿病患者,腳一有感染或發炎癥狀要趕緊就醫,以免引發併發症,例如蜂窩性組織炎。

2

腳冰冷,可能是血管問題

1

血循環障礙

冬天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環不暢,出現手足冰冷的癥狀。

貧血的人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血球偏低,易手腳冰涼。

心臟衰弱的人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3

疾病因素

甲減患者的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導致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出現異常,身體的產熱能力大受影響,致使手腳冰涼。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引起四肢末梢循環動脈血供應不足出現手腳冰涼、肢體畏寒的癥狀。

此外,精神壓力過大、心理過分敏感、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發人群。

3

腳抽筋,不一定是缺鈣

3

缺鈣

鈣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肌肉的收縮與舒張,低鈣血症時神經肌肉的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

注意:正常人的血鈣維持在2.18-2.63毫摩爾/升。但老年人鈣的吸收減弱,流失卻較快,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等癥狀,有必要補鈣;青少年、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缺鈣也較為常見,注意多補充。

4

腳指甲變厚發黃,要引起重視

1

真菌感染

指甲變厚首先考慮灰指甲,又稱甲癬,是由於真菌傳染到趾甲所致。

建議: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注意局部衛生,保持足部乾燥通氣,也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通過服藥的方式治療。

2

內科疾病

黃而鮮明,提示病輕,病程短;暗黃提示病重,病程長。黃甲可見於肝膽疾病、溶血、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腎上腺功能不全、腎病綜合症、胡蘿蔔素血症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診療室 的精彩文章:

睡前吃點這些食物,既解饞還能助眠
正常老化與阿爾茨海默病的區別

TAG:超級診療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