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命不久矣,主動挑釁司馬懿以求決戰,為何被使者輕易暴露?

諸葛亮命不久矣,主動挑釁司馬懿以求決戰,為何被使者輕易暴露?

司馬懿,字仲達,他自始至終都是以一個謀臣的身份而存在,從未參與過爭霸,卻成了三國最大的贏家。不過提起此事,想必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標籤,並非是幸運或者奸詐,而是擅長隱忍。例如他年少時,受到曹操的徵召卻不想出仕,選擇了裝病,就算曹操派刺客試探他,也沒有露出絲毫破綻;晚年受到曹爽排擠,被架空十年,裝病兩年,騙過了大多數人;自從曹操在世的時候,就看出了他不甘屈居人下,他卻一直隱忍到曹芳時期,才稍微露出了一點野心,等等。

不過,最能體現他隱忍的一件事,還要屬抵禦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他受到挑釁後的反應。眾所周知,就算到了男女平等的現代,「娘炮」等詞對於大多數男性而言,也是一個具有侮辱性的辭彙,在男尊女卑的時代,一個男人被他人送女裝,則更難以接受。可是,當時一直據守不出的司馬懿,收到了諸葛亮派人送來的女裝,不僅沒有立馬與對方展開決戰,還能心平氣和的與對方派來的使者對話。

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僅是隨意問了使者幾個問題,就料到了諸葛亮命不久矣,也明白了諸葛亮主動挑釁他,以求決戰的目的。於是更加堅決的拖著此事,最終耗死了諸葛亮。不過,說到此處,我們在感慨司馬懿能忍的同時,不禁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司馬懿是如何從這幾個簡單的問題中,察覺到諸葛亮命不久矣的呢?《晉書》記載:「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這兩個問題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呀。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這兩個問題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卻用很深的用意,而使者的回答,也非常方便司馬懿推斷出事實——首先,司馬懿問了諸葛亮的飲食,俗說話,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在沒有體檢的時代,一個人的食慾,能夠直接說明他的健康狀況。根據《宋書》記載:「兵士二萬人,歲食米四十八萬斛。」這樣算下來,一個普通男子,一天大約要吃六到七升米,這還是不確保一定能吃飽的情況下,而諸葛亮每天卻只吃三四升米,比正常人的飯量小了一半,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大約便已經推斷出他病重了。

另一個問題,就是詢問諸葛亮的工作量。就算諸葛亮食欲不振,如果他能夠靜養的話,也有恢復的可能性。可是諸葛亮呢?他並沒有趁司馬懿按兵不動的時機調養身體,反而事必躬親,試想,一個病重的人還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日日操勞,怎麼可能活得長?所以,通過這兩句看似不起眼的問話,司馬懿就確認了諸葛亮將死的消息。

當然了,司馬懿之所以會問這兩個問題,也並非是心血來潮,他早就料到了諸葛亮身體狀況堪憂,這些問話只不過是想證實一下自己的猜想罷了。《晉書》記載:「會有長星墜亮之壘,帝知其必敗」,也就是說,早在諸葛亮遣使挑釁之前,諸葛亮的營寨方向,就落下了一顆彗星,結合《三國志》中,司馬懿平定遼東時,見公孫家族方向有彗星墜落,料到公孫淵之死的記載,我們不難推斷出,這兩件事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晉書》《宋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為何七星續命不能成功?原因簡單
徐晃是關羽故友,卻要關羽人頭,張遼戰場遇關羽會手下留情嗎?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