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校長須兩耳常聞「窗外事」

校長須兩耳常聞「窗外事」

曾有人將校長所忙概括為「黨政工團少,工農兵學商,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傷」,雖然有些籠統,但這些大抵透露著校長的忙碌。在交通和通信更為便捷的當下,文山會海尤甚,使得校長深陷各類事務。也有人認為,校長要做「大事」,不必拘泥於小節,尤其不可陷入事務堆中。筆者認為,面對紛繁的雜務,校長雖不能置身事外,但要忙而得法。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校長首先要做的「大事」就是學習。校長的好奇心和學習力是學校發展、變革的重要推動力。校長不必一天確定一個辦學思想,也不必每時每刻關注教學質量,無須每時每刻關注課堂,也不可能每時每刻找教師問寒問暖,更無法從早到晚四處化緣,但必須用智慧引領學校發展。而這種引領並不需要每時每刻的勞作。因此,所謂忙得「沒有時間」,其實是個偽命題。校長要防止專業錯位,要學會「斷、舍、離」,要關注「窗外事」,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現實來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大有人在,充耳不聞「窗外事」的校長也不鮮見。有些校長不看書不讀報,至多不過在手機上讀點「心靈雞湯」,見識和思考庸俗而貧乏。其於世無聞的最大理由不單是「忙」,還有個「無用論」,覺得沒必要看東看西,集中精力抓好教學就可以了。殊不知,校長的見識影響學校的質量提升,校長的視野決定學校的發展走向,校長的智慧影響學校的文化競爭力,校長的情懷決定學校的精神格局,校長的洞察力決定學校的氣象。校長封閉則學校封閉,校長是「井中蛙」,師生頭頂上就不可能有浩瀚的天空。

古人尚有此家國情懷,今日之校長焉能不力行垂範?「三個面向」就是今日校長的視線所向。校長要內看國情外看世界,回溯歷史前瞻未來,立足學校放眼全球,豐富理論不斷實踐,紮根中國大地辦中國教育。同時,還要深刻把握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從事理本源上深切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有自己的判斷,不人云亦云。只有將師生成長、學校發展與國家興盛、民族振興緊密聯繫起來,為國育才,發展個人,才談得上實現校長的教育使命和職業抱負。

寧靜以致遠,但安靜做真教育,不等於關門做教育。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故教育不能脫離大社會。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校園的安靜和課桌的平靜,需要校長有非凡的領導藝術和管理策略。校長的洞察力、改革勇氣和變革領導力來自「睜眼看世界」。校長的修為是運籌帷幄的基石。把握大勢,順勢而為,才能建功立業。現當代中國教育史上那些永垂史冊的教育大家,前如蔡元培、馬相伯、梅貽琦、張伯苓等,後如馬寅初、匡亞明、王亞南、蔣南翔等,既德高望重、學貫中西,又胸懷天下、情系蒼生。一位偉大的校長,內心必然是冷靜與火熱共存、現實與理想同在。

當前的教育大事和大勢是什麼?這需要我們深入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校長要明白教育要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須深刻領會「九個堅持」「六個下功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如果我們仍一味關起門來搞「野蠻的應試教育」,眼中無「人」,鼠目寸光,逆世界浩蕩潮流,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既不可能讓人民滿意,也無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校長在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學校離教育的本質就越遠。

校長要敬畏自己的專業,專業精神應成為「好校長」的信仰。2015年年初,教育部先後印發各類校長(園長)的專業標準,強調「校長是履行學校領導與管理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校長作為學校改革發展的帶頭人,擔負著引領學校和師生髮展的重任」「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將學習作為校長專業發展和改進工作的重要途徑」。總而言之,從專業角度看,校長一定要兩耳常聞「窗外事」。

(作者系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6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白海泉:多問幾個為什麼再決策
選課走班中的教師:不育人,無法教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