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 第六卷 第十四講

楞嚴經 第六卷 第十四講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這個貪、瞋、痴三毒都是害法身慧命的,我們一般的說是世間生命財產,咱們學道的人修道的人法身是慧命。貪、瞋、痴這三毒專門跟法身慧命作對的,法身慧命所遇到的賊難就是貪、瞋、痴。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貪、瞋、痴三毒就害不到你的法身慧命了。因為你熏聞離開塵了,三毒的怖畏,就是貪、瞋、痴三毒這種的災害你都沒有了。但是我們三毒是自身所具足的根本煩惱,是自己的內賊,這不是外賊。你修觀音法的十四種無畏,這三毒的無畏你去除了。因為以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力量對三毒無畏,不怕三毒。

三毒以貪為首,貪什麼?貪慾為根本,這是男女生死的關頭,斷欲了,成道了。就連思惑,連這思想都沒有,那你必須得證得四果阿羅漢,這是根本。斷見惑不行,沒這個力量。這部經發起就是阿難尊者,就是貪慾,他沒證得四果,他證初果,摩登伽難他躲不了。但是摩登伽一到佛前,一聞法,佛一開示,她證得三果了,她就完全斷了;而阿難還一直沒斷,要反反覆覆試驗,貪慾為首。這是修道最根本的。所以熏聞離塵,返觀觀你的自性;等你返觀觀自性的時候,能把你夙習最深的生死根本這個念斷了淫念。行為,我們現在出家的道友都斷了行為了,但是你的念斷沒斷?斷念是很難,從開始三果聖人才能斷得念,到四果就完全證得了。

在佛的故事裡頭經常講寶蓮香比丘尼,我看演劇的時候演寶蓮香那個就是,戲劇裡頭演寶蓮香,那是由佛教引來的。她是持菩薩戒,她自己行淫業,而她說這是不犯戒,不偷、不盜、不傷害眾生,沒有業報。但是她現生現報,她身上生大猛火,從她陰根起猛火,猛火燃燒;那她一燒就死了,死了墮落無間地獄了。一切諸業淫業為本,要斷淫業。觀世音菩薩加持我們,你一念觀世音菩薩,多淫眾生念觀世音菩薩就斷你的淫心,連念頭都能斷。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前頭是斷淫,這是斷瞋。所以觀世音菩薩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聞塵清凈證圓通,所以說動靜二相不生,純音沒有塵境了,六塵都斷絕了。六根跟外頭六塵圓融為一體,同一性故,沒有能對所對,所以一切煩惱忿恨的眾生,他把瞋恚就能離開了。這個都是形容觀世音菩薩的,只要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想念觀世音菩薩,淫怒痴一切煩惱都能斷絕,就是念觀世音菩薩、觀想觀世音菩薩。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發的願,跟他耳根圓通一出,六根解脫。這都是形容詞,隨這個文字大家解釋解釋就知道了。但是這個力量觀世音菩薩就這麼修行的、成道的,十四種無畏,十四樣。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若人謗我,如何對治?
劉雨虹老師:南師與人文世界月刊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