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傳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傳播: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簡介

沈國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全球傳播和公共外交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高校智庫管理與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醫藥智庫分會副會長。

作為在中國特定的氣候、歷史和地理條件下生長、發展、繁榮的醫學體系,中醫藥對於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功不可沒。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醫學體系,經歷幾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等學說,構成了獨具中醫特色的理論體系,有一整套自己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然觀、認識論和方法論。

中醫藥是民族性的醫療方法,有成體系的臨床診治方法,包括獨具特色診斷方法,如望、聞、問、切的四診法和治病法則,包括治未病、治本與治標、扶正與祛邪,正治與反治,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治療法則以及獨具特色的治療手段,如針灸、推拿、按摩、藥石等。

中醫藥也是民族性的文化,其所蘊含的陰陽五行、辯證論治、六經傳變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中醫藥強調的醫者仁心、大醫精誠則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幾千年中醫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過程,不斷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形成了鮮明的中醫藥文化特色。

中醫藥的對外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西方來華的傳教士和醫生從中國返回故里的時候,也將中醫藥傳播到了西方。

從草藥的採擷、辮識、命名以及《本草綱目》的翻譯研究,到中醫脈學的翻譯,再到《內經》《難經》等中醫經典譯解,不僅開啟了中西醫的交流史,而且使得西方第一次認識到了中國獨有的醫學思想和體系。然而,晚清以來,中國不僅遭受西方的船堅炮利,還迎來了西方科學思想的衝擊,中國傳統文化在西學東漸百餘年之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醫藥也是如此。

2017年7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藥事業發展喜人,同時也推動著中醫藥的文化走出去。

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醫療手段和文化的中醫藥,如何讓全世界的人認識它、認同它?

中醫藥文化的全球傳播,所面臨的最關鍵問題是如何讓中醫藥這樣的民族性知識和文化轉變為一種全球所接收的知識和文化。

中醫藥在全球的傳播應該更加全面而廣泛。以往中醫在海外的傳播基本是都是通過翻譯中醫的經典學術著作、培養留學生或者中國的中醫醫師到西方國家行醫,學術交流等方式。但如今,中醫的全球傳播應該更具有主體性和自覺性。中醫藥需要與西醫不斷對話,包括舉辦大量的學術交流論壇,醫學界的互訪對話,大量翻譯推動中醫著作。

就大眾的普及傳播而言,中醫藥的全球傳播還需要提高全球受眾對於中醫藥的認知度和美譽度,需要藉助大眾傳媒和互聯網,包括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傳媒和互聯網平台等。中醫藥文化向全球的主動傳播召喚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來創造性地講述一個個精彩的中醫藥故事,反映中醫藥蘊含的人類共同的人文關懷和生命價值,以引起全人類的共鳴和認同。

中醫藥的全球傳播,要挖掘中醫藥中具有全球普世性的知識、文化、價值觀與受眾進行溝通,產生共鳴。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也是全球人類的。挖掘中醫藥的全球價值,並非是要與西藥爭長短高下,而是要證明在西醫知識、理論、治療手段之外,也還有另外一個系統的醫學治療體系,同樣可以為人類的疾病治療做出貢獻,並且兩者可以互相借鑒、互相補充。

中醫藥的全球傳播也應避免走向中醫優越論的另一個極端,即動輒認為西醫哪裡都比不上中醫,中醫在任何方面都比西醫優越,對現代醫學中提出的諸多思想和觀點均以「中醫學古已有之」而沉醉其中及盲目樂觀。

中醫藥不僅僅是一種醫療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中醫藥的全球傳播要更注重傳播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是在緊張的現代生活中迫切需要的。中醫提倡的飲食有節、起居有度、與自然相應等等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中國人的健康觀和生命觀,必將對全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好的婚姻就是一蔬一飯與一顰一笑
明倫書院國醫班「《中醫學基礎》『望聞問切』四診法與中草藥常用單方」下周日開課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