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16家豪門球隊「叛出」歐冠,這和24年前的高壇往事如出一轍

16家豪門球隊「叛出」歐冠,這和24年前的高壇往事如出一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體育(ID:jipangtiyu),作者 | 歌舒

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革命」。歐洲16支頂級豪門球隊相約另起爐灶,脫離各自的國家聯賽與歐冠賽事體系,打造全新的歐洲超級聯賽,作為現有遊戲秩序的制定者和維護者,歐足聯和世界足聯正想盡一切辦法,將這次「反叛」扼殺在搖籃中。

這不是歐洲頂級豪門第一次聯合在一起意圖推翻現有的遊戲秩序。18年前,為了打破歐足聯對歐洲足球賽事和相關利益的壟斷,14支歐洲豪門就曾聯合在一起,公然叫板歐足聯。

這更不是體育行業內第一次出現對現有秩序的挑戰。在1994年,高爾夫行業就險些誕生出一個全新的賽事體系,世界巡迴賽。如果不是最後關頭,美巡賽突然宣布,凡是加入世界巡迴賽體系的球員,將自動喪失美巡賽參賽資格(與日前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宣布,凡是參加超級聯賽的球員,將不能參加世界盃比賽如出一轍),那麼今天的格雷格·諾曼,就將以另一個身份——世界巡迴賽創立者,而不是前世界第一步入「高爾夫名人堂」。

歐洲超級聯賽究竟要解決哪些挑戰才能順利誕生?也許,答案就藏在「世界巡迴賽」的死因中。


不謀而合

泰格·伍茲橫空出世前,世界高壇的強者是格雷格·諾曼。

1986年,澳大利亞人諾曼在當年高爾夫四大滿貫賽事中,全部在最後一輪的冠軍組出發,雖然最終那一年他只拿到一個大滿貫冠軍,兩個大滿貫亞軍,但他所創造的「諾曼奇蹟」,連伍茲都望塵莫及。

從1986年到1994年,諾曼先後7次問鼎世界第一,世人給他取了個比「老虎」還兇猛的綽號:「大白鯊」。

1994年2月6日,大白鯊諾曼在尊尼·獲加精英賽上以1桿險勝美國人弗雷德·卡波斯後,第7次登頂世界第一。這是他在離開世界第一3年零3天後,又一次站在了高爾夫世界之巔。

國際精英體育公司項目總監約翰·蒙哥馬利在諾曼登頂後的第一時間致電後者,在表達一番祝賀後,蒙哥馬利說,他有一個關於高爾夫比賽的想法,想和諾曼聊聊。

數月後,諾曼和蒙哥馬利終於見面,後者開門見山說,想成立一個全新賽事體系,在不同國家舉辦一系列巡迴賽,讓全球最頂級高爾夫球手在其中相互挑戰。

蒙哥馬利給這項賽事取名為「高爾夫世界巡迴賽」(World Golf Tour)。

諾曼對蒙哥馬利的想法感到吃驚。不是因為想法太瘋狂,而是因為早在7年前他就有這樣的打算。

在諾曼看來,只有在四大滿貫賽事上才能聚集所有頂尖球手是不夠的,當時,五大巡迴賽(美巡賽、歐巡賽、陽光巡迴賽、日巡賽、澳巡賽)相互獨立,彼此極少相互認證賽事,這讓頂級球手相互之間較量的機會變得十分稀少。

對於諾曼這樣的球手來說,渴望戰勝的是和他旗鼓相當的頂級球手,而不是籍籍無名的平凡之輩。


1.13億美元

很快,諾曼與蒙哥馬利商討出了世界巡迴賽的執行方案。他們設想:世界巡迴賽在1995年開始舉行,賽期設在每年4月至11月,全年舉行8到12場比賽,分別放在美國(4場)、英國(1場)、西班牙(1場)、日本(1場)、澳大利亞(1場)。

為了提升賽事的影響力,他們為每場比賽開出的總獎金達到了300萬美元,其中,60萬美元歸冠軍所有,即便最後一名,也可以拿到3萬美元參賽費用。

在1994年,這個設想是顛覆性的。當時,即便是美巡賽冠軍,也只有6萬美元。

此外,世界巡迴賽還將為每位參賽球手提供每年5萬美元差旅費用。在出場費方面,諾曼設想,每位球手只要參賽,都將再獲得5000美元獎勵。

也就是說,只要球員參賽,每年至少能獲得29.5萬美元收入。所以,當諾曼把世界巡迴賽方案告訴其他球員時,立刻得到了廣泛的回應。

「高壇三巨頭」之一,南非名將「黑騎士」加里·普萊爾直言:「諾曼,你將改變職業高爾夫進程。」

諾曼和蒙哥馬利的計劃打動了球員,更關鍵的是,吸引到了美國福克斯(Fox)電視台。後者只用了不到半小時時間,就和諾曼簽署了一份為期6年、價值1.13億美元轉播合同。這筆費用,比1994年美巡賽從NBC、ABC、CBS合在一起支付的轉播費還要多出數倍。

Fox的入場引發了連鎖反應,賽事贊助商紛紛致電二人,希望商討具體贊助事宜。為了專門處理這類事情,蒙哥馬利離開了供職多年的國際精英體育。


反擊

第一個說不並動手的人是蒂姆·芬臣,1994年6月1日,新鮮出爐的美巡賽專員。

出生在伊利諾斯州的蒂姆·芬臣,1973年從弗吉尼亞大學得到了法律專業學位;1978年到1979年,芬臣為美國總統吉姆·卡特處理社會經濟方面的事物。這份相當不錯的履歷在15年後起到了關鍵作用,當他接替迪恩·畢曼成為美巡賽賽事專員時,白宮的工作經驗是他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

上任後,芬臣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回應世界巡迴賽。他從來沒有把諾曼和蒙哥馬利當成朋友,因為世界巡迴賽不隸屬於美巡賽。

奇怪的是,美巡賽和芬臣雖然早就知道諾曼在幹什麼,但卻一直按兵不動,保持著沉默。即便是諾曼在向他們詢問,隸屬美巡賽的球員在保證必要的賽事出勤率後(1994年時,美巡賽規定,每位擁有美巡賽參賽卡的球員每年必須至少參加15場比賽,才能保住其下一年度的參賽資格),是否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來參加其他巡迴賽,芬臣的答覆依然是沒問題。

事後看來,芬臣與美巡賽在最開始時沒有預想到世界巡迴賽有那麼恐怖的號召力。尤其是當世界巡迴賽傳出獲得1.13億美元電視轉播費用後,美巡賽總部才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也才明白了攥在手中的這些職業高爾夫球手,如此值錢!

於是,一張圍剿世界巡迴賽的大網就此張開。

他們開始主動和諾曼、蒙哥馬利接觸,要求二人提供更多世界巡迴賽的信息。

按照諾曼的計劃,他們準備在1994年11月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宣布「世界巡迴賽」的誕生。那一周將在加州舉行「鯊魚挑戰賽」,那是諾曼的主場。

這份時間表在1994年8月份,被美巡賽和芬臣獲悉了,他們決定搶在諾曼前,做點兒什麼。

1994年9月6日,在加拿大公開賽前,芬臣宣布,1995年,美巡賽將舉辦一項全新的國際比洞賽。屆時,將會邀請美巡賽、歐巡賽、日巡賽、澳巡賽以及南非陽光巡迴賽的頂尖球手們參與這場比賽。

數周后,一個新的組織:美巡賽國際聯合會宣告誕生。芬臣稱,成立這個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推動高爾夫運動的國際化,同時,該組織還將就高爾夫運動國際化過程中的商業模式加以規範!

人們驚奇的發現,這個新組織的成員名單中,沒有格雷格·諾曼。


釜底抽薪

「親愛的格雷格:我在過去48小時內剛剛獲悉了關於『世界巡迴賽』的消息,我對於你所參與的這個所謂的福克斯電視網世界巡迴賽到目前為止的進展感到吃驚……我認為我有必要發表一個聲明,說明美巡賽對此問題的立場……」蒂姆·芬臣終於亮出了底牌。

在這封信中,芬臣表態稱,不建議格雷格·諾曼繼續從事世界巡迴賽的相關工作,因為,這項賽事不符合芬臣所提出的三原則。「第一,這項賽事應該有利於高爾夫運動的發展;第二,這項賽事應該得到所有現有巡迴賽的支持;第三,該賽事應建立在有利於目前已有賽事及其會員利益的基礎之上……但是『世界巡迴賽』未能符合上述三點中的任何一點,它的出現毫無疑問將對現有的賽事造成消極的影響,從而導致大多數職業球員參加賽事的機會減少。」格雷格·諾曼是在1994年11月15日收到的芬臣的親筆信,而此時,距「世界巡迴賽」新聞發布會不到48小時。

1994年11月16日,歐巡賽行政總監肯·肖飛德和美國高爾夫球贊助商會行政總監傑夫·蒙代相繼發聲,認同蒂姆·芬臣的觀點,宣稱「世界巡迴賽」的誕生,將會導致現有巡迴賽參賽選手的減少,損害贊助商利益。

當天晚上,一場由球員自願參加的會議在鯊魚挑戰賽的舉辦場地,舍伍德鄉村俱樂部的會議室內召開。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世界巡迴賽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有人說這項賽事的出現是好事情;有人說這項賽事只是諾曼用來賺錢的工具。在大家爭論不休時,一名球員站出來發言:「在我看來,『世界巡迴賽』完全沒有任何舉辦意義,它對於高爾夫運動在全世界的推廣,並沒有什麼創新之舉。」

在接下來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裡,阿諾·帕爾馬用一系列犀利的言辭,指責世界巡迴賽是在「搗亂」。

在座的人沒有人敢當面反駁他,作為「高壇三巨頭」之首,阿諾·帕爾馬的綽號是「高球皇帝」。


殺手鐧

當然,「大白鯊」並不會輕易臣服。

1994年11月17日,「世界巡迴賽」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行。諾曼詳細闡述了世界巡迴賽的賽程安排以及組織架構,並強調他本人不會因為成立世界巡迴賽而退出美巡賽。他認為,世界巡迴賽沒有與其它已有巡迴賽搶奪球員資源的意圖,相反,成立這項賽事,是希望能與現有的巡迴賽達成互惠互利的關係。

同一天,福克斯體育頻道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已經與世界巡迴賽達成轉播協議,從側面聲援諾曼。

同一天,高壇三巨頭中的另一位,「黑騎士」加里·普萊爾面對記者發表了言論:如果一名球員完成了他在美巡賽所必須的參賽場次,那麼他應該有自由選擇是否參加其他巡迴賽的權利,這樣才公平。

局面似乎向著有利於諾曼和「世界巡迴賽」的一方傾斜。

新聞發布會後,諾曼積極與芬臣以及美巡賽溝通,希望這項賽事能在1995年如期舉行。雙方談判的焦點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世界巡迴賽的舉辦時間應該在何時?第二,當世界巡迴賽與美巡賽撞期時,世界巡迴賽是否應該給予美巡賽補償?

關於第一個問題,美巡賽認為,世界巡迴賽舉辦時間應該放在每年11月和12月,這樣就不會與美巡賽的任何一場賽事發生衝突。這個條件,諾曼沒有異議,但福克斯體育頻道不同意,因為那個時候是橄欖球焦點比賽期,福克斯不希望高爾夫比賽同橄欖球比賽爭奪觀眾。

在第二個問題上,因世界巡迴賽無法避開與美巡賽撞期,諾曼願意為後者提供每場30萬美元的補償。不過,美巡賽開出的價碼是,每場200萬美元。

談判最終不歡而散。接下來就是白刃戰的時間。

諾曼和他的團隊繼續去做球員、贊助商、媒體、球場等各方面的遊說工作,希望得到大家支持;芬臣則與美巡賽尋找盟友,試圖擴大抵制陣營。

諾曼贏得了開局。畢竟,世界巡迴賽的參賽條件,太誘人了。

但芬臣最後時刻祭出了殺手鐧。

1994年11月29日,芬臣宣布,所有美巡賽註冊球員必須在1995年選擇站隊,想繼續保留美巡賽參賽資格,該球員將不能參加1995年或之後成立的新巡迴賽賽事。

諾曼把芬臣的這一言論看做是對球員們的赤裸裸威脅。但芬臣達到了目的,球員們重回美巡賽懷抱。

「我很高興看到球員們在短期利益與支持高爾夫運動的發展之間做出了正確選擇。」勝利者芬臣說。


尾聲

1995年,得不到球員支持的格雷格·諾曼和福克斯體育頻道不得不暫時擱置了「世界巡迴賽」計劃。但他們並沒有放棄,雙方達成協議,希望在1996年重啟賽事計劃。

願望最終落空,1996年,芬臣和美巡賽搶在諾曼之前放了一炮,一個全新的賽事將很快出台,這項賽事將建立在各個巡迴賽基礎之上,邀請全世界最頂尖的球員們同台競技,這就是世錦賽。

該賽事每年舉辦3場,包含比桿賽、比洞賽、和團體挑戰賽。此消息一出,立刻贏得了廣泛關注,諾曼和「世界巡迴賽」計劃,再度擱淺。

1997年,泰格·伍茲橫空出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諾曼對高爾夫運動的統治力,徹底輸在了和芬臣的賭局中。

泰格·伍茲

世界巡迴賽胎死腹中。

1999年,籌劃三年之久的世錦賽揭開了神秘面紗,分別是:世錦賽-卡迪拉克錦標賽、世錦賽-戴爾比洞賽;以及世錦賽-普利司通邀請賽。2009年,滙豐冠軍賽也加入到世錦賽陣容,升級為世錦賽-滙豐冠軍賽,就是每年在上海舉辦的那一場比賽。

諾曼未能完成的世界巡迴賽計劃,最終在芬臣的主持下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當《明鏡周刊》曝出包括巴薩、皇馬、拜仁等豪門欲脫離歐足聯組建超級聯賽的消息後,現任的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立馬做出了強硬表態:「如果未來有球員參加歐洲超級聯賽,我們會考慮禁止他參加國家隊大賽,包括世界盃。」

這和芬臣當年的手段,如出一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告別搜狐:大鵬和中國網路視頻的最好時光
誰製造了中國偶像?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