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些動植物物種正在消失 科學家卻在鬧分歧

一些動植物物種正在消失 科學家卻在鬧分歧


  來源:科技日報


  一些動植物物種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消失。


  但據近期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聞特寫,科學家們的觀念衝突,正在阻礙對世界上正在消失的動植物進行全面評估,進而可能錯失挽救它們的最佳良機。

  罪魁禍首仍是人類


  生物多樣性,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糧食安全的保障。


  但與氣候變化一樣,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罪魁禍首也是人類。


  人類活動已經遍布地球表面50%的區域,而且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人類活動範圍與強度仍在不斷增加。研究人員此前已發出警告,人類活動造成的動植物物種消失,最終會導致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鑒於此,6年前,為了肩負起巨大的使命,一個類似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性質的組織——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成立了。如果說IPCC是專註於及時提供有關氣候變化的專業信息,為制定減緩全球變暖的國際條約打下基礎,那麼IPBES的宗旨,就是關注並挽救那些即將從地球上消失的動植物種群。


  研究共同體上演「派系鬥爭」


  可以說,IPCC在指導國際政策制定方面影響力巨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但生物多樣性小組顯然未能有同等成就。而這是由於IPBES背後有一群意見存在分歧的科學家。


  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本是一個整體,但在其內部,「派系鬥爭」正在上演——來自較發達的北方國家科學家與欠發達的南方國家的同行之間存在矛盾;有些經驗學科的研究人員也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觀點相悖。


  據《自然》文章稱,爭執的背後其實是科學研究中傳統權力結構的討論,那些以前沒有機會表達意見的團體有了發聲的機會,而主導經濟體系遭到反對。到目前為止,對物種減少的研究和評估,仍主要由發達國家的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們領導進行,但IPBES內部具有決策權的科學家認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無疑需要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人文社會和其他非經驗學科研究人員的參與,甚至最好加入一些非專業人士的發言權,譬如說農民和原住民等。

  但一個研究共同體出現了派系分歧,很可能會使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不是你們國家的,就不保護了嗎?


  IPBES成立於2012年,距離各國領導人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地球峰會上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過去了整整20年。


  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席帕萬·蘇德夫表示,生物多樣性與氣候問題不一樣,氣候變化影響著每一個人,但很多珍稀物種其實是個別國家獨有的,譬如為什麼印度要對保護中國大熊貓感興趣?


  這樣一個有著不團結歷史的組織,還面臨著一場來得不是時候的分歧——IPBES正處於準備全球生物多樣性報告的關鍵時期,這將是14年來人類對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一次評估。

  IPBES主席鮑勃·沃森擔心,多方面的衝突會削弱此次研究結果對政府決策的影響,進而出現人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無法及時採取有實質意義的行動來保護生物多樣性。


  「這樣的衝突毫無意義。」沃森說。


  現在,外部的聲音也開始參與進來——IPBES批評者在《科學》上發文指出,生物多樣性評估過程某些方面過度政治化,文章直指IPBES將真正重要的科學排除在外。


  沃森之前參與過許多全球性的科學評估,他知道在更早時期,IPCC內部也曾出現了關於人類引起氣候變化依據的小規模衝突。如果不是後來所有研究人員都團結一致達成科學共識的話,IPCC的影響力一定達不到現在的程度。

  因此他警告說,如果IPBES想要讓自己為全球物種保護的努力付諸實現,那麼「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在學術界或政府間製造分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去世
世界載人航天15年內最大險情!宇航員是多高危職業?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