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紙千年,絹八百,書畫保養有小妙招!

紙千年,絹八百,書畫保養有小妙招!

民國大師徐悲鴻說:

「畫畫的,是有名的藝術家,

裱畫的,是無名的藝術家。」

書畫裝裱不僅能對書畫作品裝飾美化,更能有助於書畫永久保存,一幅精美的書畫名作,經過裝裱後,還需要經過珍藏,才能使之流傳久遠。

所謂「書畫賴有裝裱助,乃有掛壁增光輝」,所以字畫裝裱和裝裱後的保養收藏,兩者就如同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書畫保養小妙招~

作為收藏品的書畫,多用紙絹作為材料,收藏界有句古話,「紙千年,絹八百」,說的就是紙絹質文物壽命的上限,如果保存得好,宣紙是可有過千年的壽命,反之,如果保養不好,則容易損壞,影響其收藏價值。

一般家庭掛畫不適宜太久,因為每一幅書畫都是有生命的,你想像一個人,如果一直被撐著,會很辛苦的,所以一般掛兩三個月就要拿下來晾晾,然後收起來,藏品壽命才會長久。即使是裝裱好的書畫,也不適宜長久掛著,因為潮氣會透過鏡框滲入書畫。

無論鏡框還是掛軸,都抵擋不了春天強勁的濕氣,所以春曬就很重要,一幅畫,如果保養不當,最多五六年,快則兩三年就會起霉點,補救起來就費勁了,因此學會正確的保養方法是最重要的。

// 防潮防蟲:報紙有妙用//

幾乎所有收藏者都提到,在所有防潮的辦法里,報紙可謂一個又好用又簡易的「工具」。報紙本身有吸收潮氣的功用,其油墨又能夠防蟲,一舉兩得。

不過在用報紙包裹書畫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值得注意。

建議,有條件的藏家可以將一幅幅書畫攤開在柜子里,每一幅上面先蓋一張宣紙再鋪一張報紙,依次累加起來;

沒有條件的藏家就可以將書畫捲起來,卷的時候,怕報紙的鉛粉脫色污染畫面,可先用宣紙包一層畫,再拿報紙包;

或者找一個木棍作為軸心,木最好是經過處理不容易生蟲的,這樣捲起畫來就不會起折。

對名家作品而言,藏品不起折這點尤其重要,如果畫面起折,時間長了不易消退,形成黑痕,不能恢復畫面的平整完美,嚴重的可能還需要漂白,將使藏品的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 家庭防潮用空調 //

其實對書畫最有效的保護就是開空調,不可高於22℃,也不能低於18℃,20℃最合適濕度在55%最適中,最高不超過60%,最低不低於50%。在博物院,一般保持恆溫恆濕。

對一般藏家來說,恆溫恆濕的條件不大可能實現,但可以用空調調節,在室內掛畫時要注意關閉門窗,一天開一兩次空調抽濕,每次兩個小時左右

// 樟木箱封存書畫有訣竅 //

很多藏家都會用箱子封存書畫作品,這是書畫收藏常見的方法。箱子的材質因每個家庭,每個藏家條件不同而有所區別。

據介紹,一般美術館、博物館有恆溫恆濕的條件,通常用鐵櫃保管,一般家庭則建議用木箱,比如衣櫥櫃、斗櫃等都可以,比較高檔貴重的書畫可以用樟木箱。

樟木箱本來有防蟲的作用,但時間久了也不行。放石灰和木炭可以隔絕。裡面裝書畫的是暗格,大概四五公分,也是樟木板,在箱子裡面的四面夾層之間可以放木炭或者生石灰,三五年換一次,吸潮效果更好。

即使沒有樟木箱,藏家也可以用一般木櫃,裡面放置樟腦丸也能達到防蟲的目的,小訣竅在於樟腦丸要用袋子包著,然後用針戳戳包裝的袋子,這些小孔就能更好地散發樟腦的氣味。放書畫的箱子盡量往高處放,柜子頂上還可以鋪些報紙。

// 書畫掛在哪些位置最不易受潮 //

把書畫掛在居室的哪些位置也是有講究的,盡量不要掛在廚房、衛生間等容易潮濕的地方。

還有一點訣竅就是,掛的時候,千萬不能貼著牆,最好在鏡框外圍的四角用木板、膠墊之類的東西稍微墊高,使捲軸和牆壁有五公分左右的距離最好。

對於有大量藏品的藏家,如果有條件用一個房間專門放置藏品的,還有一個簡易保養的「土辦法」:

找一個容器,把食用白醋放進去,下面點一點小火,像酒樓泡功夫茶的那種小火,能聞到醋味就行,從早到晚都關著門窗,這是最殺菌的方法。

// 受潮了怎麼辦 //

在南方潮濕的氣候環境下,即使做足保養功夫,書畫的受潮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受潮之後有何補救方法?

即使有恆溫恆濕,博物館裡的書畫也會被水汽影響,家庭藏畫更是難以避免,如果發現書畫有了霉點,可以先用宣紙輕輕掃表面看看能否清除,如果不能就要揭裱了,因為霉點會慢慢蠶食,最後形成一大片,對書畫危害很大。「但揭裱最好不在春天的時候進行,比較適宜在秋天,起碼七八月才開始。拿出來後要『洗畫』,經過一套複雜的程序,揭裱始終是對畫的傷害,所以應盡量防止發霉。」

書畫拆框揭裱出來後,如果發現有很多水汽,就要開空調抽濕,但千萬不能曬太陽,因為宣紙見太陽會變脆,一變脆就會碎掉了,只能用慢慢風乾的辦法。

// 裱畫好,收藏久 //

在書畫收藏過程中,裝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裝裱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書畫的保存壽命。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裱畫對於文人的字畫來說,非常重要,相當於給它們穿上了一件好看的衣服,既保護了字畫,又有裝飾的作用。

裱畫最難的部分就是修復字畫。因為中國的古書畫大部分是絹和紙材質,很薄很纖弱,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缺損、斷裂、霉斑。

修復古書畫的工序程序和技法很複雜,最核心的步驟是:洗、揭、補、全四步。詳細一點說,分為洗畫心、揭畫心、補畫心、全色、接筆、裁剪、鑲復、砑裝等,每一步都很重要。

下圖是兩個開裂情況比較嚴重的屏條

它們修復好以後是這樣的

古書畫分畫心、命紙、背紙、裝飾等。處理與畫心最接近的命紙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能有一絲疏忽。因為命紙顧名思義就是猶如書畫生命的一張紙。(一般指的是絹本書畫裝裱後緊貼絹背的一層紙,因為其對保護畫面有密切關係,猶如書畫的性命一樣重要,因而稱為"命紙")

再來看下面這幅字畫,命紙也已經破損得一塌糊塗

整個裝裱書畫過程中,使用的粘合劑是漿糊,它的主要原材料是麵粉。漿糊只能由修復者自己做,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修復的效果,因此特別關鍵。

製作漿糊的原材料的選用則會對漿料的質量產生影響。分別是:普通生粉製成的和石花菜製成的,後者屬海洋植物,用它製成的漿糊價格是一般漿糊的5倍,用它裝裱的書畫平整度較好,比較防蟲,也比較軟。

書畫日常的保養技術是根據藏品的特性,控制環境,使藏品的質變降到最低限度並採取一定的技術措施,制止藏品的自然和意外損傷。

明·張應文《清悶藏》載:

「凡法書、名畫、古帖、古琴,至臘月、八月,

先將收人窄小匣中鎖閉

(其匣以杉板為之,內勿漆油、糊紙,可免濕霉)。

以紙四周糊口,勿令通氣,庶不至於霉白。

過此二候,宜置卧室,使近人氣,置高閣,裨遠地氣乃佳。

又平畫帖,平時十餘日一展玩,微見風日,不至久卷作霉。

琴則盛以錦裹,掛板壁透氣處,

勿進牆壁、風、露、日色。

收藏之法,過人遠矣。」

展完書畫有五不可,謂:燈下、雨天、酒後、俗子、婦女也

由此可見古人對書畫收藏保養得重視和態度,如果我們了解到字畫容易受損的弱點,採取一些有效地預防措施,借鑒前人的經驗,重視條件、環境而定,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書畫變舊褪色的進程,最終使字畫壽命延長~

(嚴正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

公眾號推薦【名人字畫】,微信號:mingrenzihua1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中國最「變態」的畫家,5幅美女作,最後一幅連馬雲都買不到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