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茶人何寶強:做有生命的茶

茶人何寶強:做有生命的茶

「何寶強」在普洱茶圈子裡是一個響亮的名字。

北京茶博會短暫的拜訪里,就有不少茶友慕名而來,請他簽名,合影,探討做茶種種。

何寶強自幼習茶,茶識淵博,對普洱茶有很高的造詣。最初在廣東省外貿公司做茶葉審評員,負責原料採購環節。1984年,他21歲,被派駐鐵觀音產地福建安溪,一干就是8年。

到了安溪,何寶強拜當地林姓制茶大家族一位茶人為師。何寶強說,林師傅一開始並不教他如何制茶做茶,而是要求他熟悉當地的氣候水土、歷史典故、人文習俗等。

他漸漸明白,一款茶製作生產出來,不光代表了日月,也是一個茶人對節令氣候的理解和掌控運用。他說,一款好茶,應苦而不澀,苦而回甘。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追求利潤,台灣等部分外地茶商和資金開始湧入福建安溪茶產區,極大促進了安溪鐵觀音等烏龍茶品牌被大眾熟知。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化肥、農藥、各種添加劑的大量使用。

何寶強說,作為一個傳統茶人,工業化生產方式太急功近利,自己感覺很不適應。於是,他和林師傅開始向西遷移,來到了雲南。

初來幾年裡,他和師傅跑遍了臨滄、瀾滄、景東,以及鄰近的印度、緬甸、寮國、越南等茶產區。就像當初初到福建一樣,何寶強在雲南各地重新開始熟悉當地的氣候水土,歷史典故,人文習俗等。

幾年後,林師傅說,去勐海吧,那裡有地球上最好的雨露、陽光、土壤等茶葉種植條件。另外,與那裡多民族茶人如何融合一起,也是一個新的挑戰。

何寶強到大山裡去尋茶,進入班章頗費周折,先是坐飛機、乘班車再轉手扶拖拉機、摩托車。耗費一天才能到班章村。

班章村為哈尼族聚居地,哈尼族有逐水而居的習俗,因茶能夠做葯解毒解渴,在房前屋後均有種植茶樹的習慣,故茶成為了哈尼族圖騰。但常因天災人禍等原因集體搬寨子,到新寨子只帶走茶種開始新的生活。這裡的絕大多數的村民一輩子沒有下過縣城。

何寶強留了下來,走村訪寨,精研融合當地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茶人茶藝,不斷形成自己新的特色。

茶博會上,何寶強反覆強調茶人要做有生命的茶,這樣茶是活的,活茶,益氣、生津、回甘。

他指著牆上赫然寫著幾行大字,告訴茶友,今大福普洱茶講求氣、津、甘為茶之魂。空靈、纏綿、淳厚、純凈、氣韻深長,是今大福普洱茶魅力所在。

何寶強介紹,今大福旗下所有產品均以原產地高品質普洱茶芽為原料,嚴把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從殺青、揉捻、晒乾、分揀、拼配、蒸壓,到成型力求將每道工序做到極致,追求產品天然、健康、原生態。

為了達到茶的高品質,時至今日,今大福一直堅持手工制茶,拒絕機器。

何寶強自己算了一筆賬,采一頓鮮葉需要60人,加工也需要60人,才能加工成250斤的毛茶(即半成品);如果用機器,只需要四個人就能完成,但出來的茶,普遍喝著澀嘴,放老了,自然度低。

做有生命的的茶,一點馬虎不得。

如今班章寨村規民約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外帶一片鮮葉入寨。如果誰敢違背,不但會被逐出寨子,他家的茶樹也會被挖掉。

何寶強說,雲南尤其是勐海,具備了良好的溫差、日照、雨露、土壤、海拔等茶葉種植條件,古茶樹是勐海最好的資源。

何寶強的茶樹基地位於布朗山深處,數百年前為班章寨子所有,汽車需要在極其狹窄顛簸的泥地公路上顛簸30多公里才能抵達。

與其他茶園不同的是,何寶強的茶園除了「萬徑人蹤滅,空山聞鳥鳴」外,森林上空山鷹盤旋,低空蜜蜂飛舞,空氣中不時飄過一絲絲菌香。

在雲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副教授高峻的指導下,他的茶園按照「返生態」生產模式,堅持不用農藥化肥外,不種植轉基因作物,避免對動植物「非自然」干預,以保證產品品質。

茶園良好的生態引來老鷹,放養的蜜蜂能幫助監測茶園及森林環境安全。同時,引入茶皇菇、大球杆菇在茶樹下種植,既在天然野生環境下培養出高質量的食用菌類,還有效幫助改善提升茶園土壤質量。

今大福在勐海縣的那卡基地,勐宋基地、班章村委會的班章基地、都擁有自己的茶園、古樹茶園、生態茶園。

因為創作出廣為茶友所知的班章生態普洱茶「班章大白菜」、「班章孔雀」系列,開創班章製作的先河,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銷商和茶客粉絲絡繹不絕。

十多年前,班章大白菜系類、孔雀系列剛開始面世時,由於原料成本遠遠高於市場上其他茶品,零售價格自然高出其他茶品幾倍。

作為班章茶的首創茶品,其濃強厚韻、特殊香氣吸引了很多懂得普洱茶美妙之處的客人,但更多的客人是持觀望暫不接受的態度,經過十年的陳化,大白菜及孔雀系列茶品的獨特香氣、醇厚茶湯、豐富變化、超強茶力逐漸征服了客人。

市場給出的反應更加直接,十多年前,只是比大宗茶高几倍,現在被大家認識到價值之時已是高出其他茶品數倍乃至數十倍。

今大福生態茶業有限公司來自於雲南省勐海縣。做傳統地道的普洱茶,發掘最傳統的東西,攜山野氣韻,由厚重的歷史走來。

2012年初秋,何寶強為新茶廠取名今大福,或許是懷念過去那麼多年和兄弟一起在福今茶廠做茶的情結。

今大福,其意在福。福,是中國人深埋在血液和遺傳基因里的一個嚮往。有人期待世間福,有人祈禱清福,有人向往來生福,於是,福,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圖騰。

在秦磚漢瓦的舊墟遺迹里,偶爾能找到一種瓦當,上面以鳥蟲文篆刻著「永受嘉福」字樣,這款多見於西漢時期的瓦當文,意為「祈福」。在雲貴高原的雲深處,勐海的茶山蜿蜒起伏,猶如瑰麗的鳥蟲文,婆娑的古樹間光影浮動。

何寶強就在這樣類似桃花源的山野之間,做茶,堅守了31年。

(圖文:sparkle)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中國畫應該姓「中」
如果當初漢武帝沒說「金屋藏嬌」,館陶公主還會幫他當上太子嗎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