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平定台灣靠的是一個「瘋子」和一個「狂人」,他是怎樣做到的

康熙平定台灣靠的是一個「瘋子」和一個「狂人」,他是怎樣做到的

明天啟甲子年(1624年)鄭芝龍佔據了台灣,直到另一個甲子年(1684年),才被康熙統一,整整一個甲子的輪迴。而康熙平定台灣,靠的卻是一個「瘋子」——姚啟聖,一個「狂人」——施琅。

姚啟聖出生在一個遊俠家庭,好武鬥狠,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反,姚啟聖笑著說,這小子敢造反?我看他也就是池塘中的蛤蟆,蹦躂不了多遠,於是,他與兒子招募了幾百兵丁,投靠清軍攻打耿精忠。由於戰功卓著,靠著一股瘋勁兒的姚啟聖很快被提升,耿精忠投降後,姚啟聖被任命為福建布政使,奉命征討台灣鄭經。兩年後,他被提升為福建總督,經過兩年的戰爭,鄭經退居澎湖。

然而,一個受功名左右的瘋子,難免會居功自傲,做出種種瘋狂舉動。有御史上奏彈劾姚啟聖,一口氣列舉了七大罪狀,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借征繳軍費的名義,搜刮民脂民膏,藉以自肥;二是強娶民女,興建住宅庭院,生活極其腐化;三是嫉妒他人軍功,打擊同事。康熙看了這份奏摺後,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深究,因為他正需要姚啟聖的這股瘋勁收復台灣。

這時,姚啟聖向朝廷保舉了另一個瘋子——施琅。與姚啟聖相比,施琅的背景要複雜得多。早在順治三年,施琅曾經跟隨鄭芝龍降過一次清,後來出現反覆,鄭成功打算招撫施琅,但是雙方沒有談妥,鄭成功殺了他的老父及家人。從此,雙方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康熙元年,施琅升為水師提督,攻取了金門等島。康熙七年,施琅上書可以拿下台灣,然而康熙卻沒接這個茬,反而撤了他的提督之職,調離前線。

這次,雖然有姚啟聖的推薦,但真正讓康熙動心的卻是李光地的保舉,他是康熙的核心智囊之一。康熙二十年,皇上兩次向李光地詢問誰能擔任福建水師提督以收復台灣的重任。李光地沒有當面回答,而是說此等大事,必須回去好好斟酌考慮,才能提出建議。沒等李光地前來複命,康熙就派人到李府詢問他考慮好了沒,李光地回答若仔細計量起來,還是施琅合適!施琅雖然有些狂妄,但他成功完成任務後,皇上到時再考慮駕馭他的方法也不遲。

於是,康熙召施琅問計,施琅非常精彩地闡釋了清朝和鄭經的形勢,以及如何對台用兵之道,康熙聽了後,龍顏大悅,恢復了施琅的水師提督,並加太子太保銜。再次來到平台前線的施琅,更加放開了手腳。而總督姚啟聖發現,自己舉薦的這個施琅,比他還要瘋狂,並不買他這個總督的賬。上任伊始,就向皇帝要求執掌「專征台灣」的獨立指揮權。而此時的姚啟聖對台採取的是招撫,而非戰爭的政策,他一看施琅要繞開自己攻打台灣,立馬上書,要求開戰。兩個人展開了競爭,康熙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康熙沒有給施琅專征大權,而是將他們進行了分工,姚啟聖統領全省兵馬,同提督施琅進取澎湖、台灣,巡撫吳興祚負責後勤保障。七月,因為彗星出現,暫緩進剿。康熙二十二年,皇帝終於下定決心,給了施琅看準時機,自行進剿的權力。六月份,施琅率領水師出征,經過與鄭軍的血戰,雖然有一隻眼睛中了流矢,但施琅不管不顧,繼續前進,奪取澎湖。身在後方的姚啟聖眼看著施琅像瘋了一樣的進攻,沉不住氣了,也要求出戰,攻取台灣。然而,施琅卻停了下來,一面休整,一面發動招撫攻勢。最終,鄭經後代鄭克塽派人送來降書,要求剃髮稱臣,繼續留居台灣,被施琅斷然拒絕。七月,雙方達成一致,施琅派人到台灣貼出安民告示,全境軍民剃髮易服。八月,施琅率大軍進入台灣,鄭克塽剃髮投降,獻出延平王金印。

當施琅派人從海路將捷報送給康熙時,姚啟聖的捷報仍然在路上。在這場「瘋子」與「狂人」的功名爭奪戰中,狂人施琅勝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從同治、光緒之死看,做個太醫有多難?最考驗他們的竟然不是醫術
現代技術還原慈禧年輕時的容貌,很美但不上相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