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感知「三仁湯」

感知「三仁湯」

感知「三仁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三仁湯,出自吳瑭之《溫病條辨》,因方中有杏仁、蔻仁、薏仁三味,故予「三仁湯」命名,立方距今220年。余年十八歲方習醫,曾有遊戲之筆《學醫七年》記述求學讀書之生活點滴,據書中記三仁湯為余所習之第一方。

吳瑭於三仁湯方注云:「世醫不知其為濕溫,見其頭痛惡寒身疼痛也,以為傷寒而汗之。汗傷心陽,濕隨辛溫發表之葯蒸騰上逆,內蒙心竅則神昏,上蒙清竅則耳聾目瞑不欲言。見其中滿不飢,以為停滯而大下之,誤下傷陰,而重抑脾陽之升,脾氣轉陷,濕邪乘勢內漬,故洞泄。見其午後身熱,以為陰虛而用柔葯潤之,濕為膠滯陰邪,再加柔潤陰葯,二陰相合,同氣相求,遂有錮結而不可解之勢。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矣。」我初習此方時喜其議論精妙,曾熟背之。而領略其精髓,竟在事隔經年,治病連連碰壁之後。

某年夏初,攜妻西遊長安,淋雨寒甚,初不覺苦,肉食不輟,旅途煩勞,兩日後游秦始皇陵歸,寒熱乃作。雖著厚衣,寒不稍減,烈日之下,瑟瑟發抖。時已近午,妻於窄巷中覓得美食,大快朵頤。余相對而坐,惡聞食嗅,默默但欲卧寐,妻再三勸勉,強力支撐,略進之。是夜,復乘車,越秦嶺而入巴渝,於卧鋪之上輾轉反側,連服感冒清熱顆粒三包,雖微汗出而寒更甚。

寅卯之交至北碚,復至重慶。烈日之下,人皆著短衣,視余為異類。彼時舌苔尚未起,自忖經汗而不解,或可從少陰病論治。且近時扶陽之學盛行,醫案多有以麻黃附子細辛湯解寒於頃刻者,遂欲仿之試服藥餌。所居不遠有一藥房,遂至櫃檯,手書生麻黃三錢、制附片四錢、細辛二錢、炙甘草五錢,三劑代煎。豈知店家嫌葯少無利不予代煎,加至七劑亦不允。無奈,遂合入補中益氣湯方取得葯業。

午後二時服藥,膩苔頓起,寒熱更甚,始悟為葯所誤,悔之已晚。途經重慶中醫院,入急診測體溫39.7℃,遂至同仁堂購三仁湯兩劑,以備夜間服之。病雖甚,遊玩之興不敢稍減,晚間大啖火鍋,乘索道,越長江,復於南山樹下觀渝城盛景。入寐已近子時,體若燔炭(體溫或逾40℃)。妻以濕巾頻頻擦拭以祈降溫,並多次侍服三仁湯,寅時腹中作響,急如廁,大瀉,胸腹之滯頓開。晨起惡寒已解,疲乏特甚,勉強少食,至磁器口古鎮,匆匆覽龍隱寺,晚食於洞子鯽魚,脾胃已醒,夜宿江上,清風徐徐,諸症漸次向愈。

余撰此文時,已距病游渝中兩年。蓋余之發病也,寒邪薄於外,食氣積於中,寒食再與素體之濕相混,遂成膠著之勢。此時若理氣化濕導滯兼散外寒,病可速愈。然旅途醫藥不便,先服感冒清熱顆粒誤汗於前,再服補中益氣麻黃附子誤補於後,遂使諸邪相裹,如油入面。所幸懸崖勒馬,頻頻服吳瑭之三仁湯,至寅時肺氣得宣,濕滯遂開,宿垢洞下而漸解。此後再遇此等病,多予三仁湯後暢下得解。

至此方知,我負三仁湯久矣。而岐黃千年之積蘊,良方逾於千萬,我所負者又豈三仁湯哉?(陳騰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藥報4版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女性月經生理及「腎之四最」
葛根芩連湯在腦病中的應用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