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鼓勵民辦教育一年後,新政策出台要求抑制民辦園高收費

在鼓勵民辦教育一年後,新政策出台要求抑制民辦園高收費

在鼓勵民辦教育一年後,新政策出台要求抑制民辦園高收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11 月 15 日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著重指出,學前教育存在「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各地要調整辦園結構,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此外,民辦幼兒園一律不準上市,上市公司也不得以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投資營利性幼兒園。

這距離 2016 年 11 月修改、自 2017 年 9 月施行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才 1 年多。原本根據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是允許民辦學校的舉辦者選擇設立營利性民辦學校,把收費、改制、重新登記等具體落實方案下放至地方,還鼓勵使用更多金融手段籌資。

在《民辦教育促進法》出台後、這次新政出台前,民辦教育領域的辦學、投資、上市正處於景氣期。

以幼兒園服務為例,2015 年全國在園幼兒總數 4264.83 萬人,其中公辦園在園 1962.39 萬人(46.02%),民辦園在園 2302.44 萬人(53.98%),然而 2015 年入園率約為 75%,還有 1421.6 萬適齡幼兒沒有上學。而且,早幼教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擁有 50 家以上園所的品牌幼兒園連鎖不足 3%,行業前 100 家幼教機構市場佔有率小於 5%;而民辦幼兒園中多為散小園,整體上由於資金、師資等問題,教育質量普遍偏低,通常只提供看護和簡單的教育服務。

因此,幼兒園領域的上下游整合、連鎖化經營的潛力非常大,提高教育質量和價格的空間也很大。

但此前多年,資本參與投資整合的熱情都不高。因為根據《教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要求資產為「權屬清晰的經營性資產」,這意味著,創辦、投資之後很難在資本市場上退出。

直到 2016 年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劃分了民辦教育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分類管理後,才得到改變。這個時期,也正逢中國經濟增速逐漸趨緩、全球市場發展出現停滯,周期行業的增長情況大多不容樂觀,企業經營持續面臨困難。教育行業的剛性需求、現金流強、毛利率高的特點,使它在 2016、2017 年獲得了大批資本的青睞,紅黃藍、博實樂、威創股份、勤上股份等公司都成功上市融資或併購多家幼兒園。

但現在政策又變了,民辦營利性幼兒園不能獨立上市,也不能被上市公司收購。直接原因,說白了就是政府認為現在很多民辦幼兒園收費太貴了,要重新通過公辦園來把學費降低,並進一步提高入園率。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住房、醫療、教育一直被稱為民眾消費的「三座大山」,為了緩解居民壓力、釋放消費需求,相關調控政策層出不窮。

在住房方面,根據央行月初發布的《2018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在全國範圍內,民眾可支配收入中有 60%用來還房貸,而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房貸甚至超過了可支配收入,今年以來,限購限貸措施不斷、限制房企融資的政策也一直沒鬆動過。

醫療方面,除了用兩票制壓縮藥物流通過程中的層層加價之外,11 月 15 日還正式推出《 4+7 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國家醫保局牽頭集中採購當地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 60%-70%,藥物比之前降價10%-40%不等。

而現在,輪到了教育。此前在 8 月份,司法部提出,在 K12 領域以集團化辦學的企業,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然後現在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對學前教育進行整治。

很有可能,接下來還會有更多針對必要消費行業、高毛利生意的調控政策出台,進一步壓價。

題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倫敦設計節閉幕,這 5 件作品看起來都很有意思
因為股東反對,聯合利華又不取消英國總部了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