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關於藏南問題最有深度的分析

關於藏南問題最有深度的分析

關於藏南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從地緣政治上說說藏南問題。


這篇文可能有人看過,但是未必能看的很明白,今天我就將該文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同時配上更加清晰的圖片。


先要說藏南其實談不上放棄,如果一定要說放棄的話那就是毛主席放棄的:1962年11月前線戰鬥大獲全勝,以至於到印度報道的西方記者都說「只要一兩個師的中國軍隊,就足以橫掃印度全境」之際,毛主席卻斷然下令回師,甚至一直撤退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20公里,留下了一場「讓全世界目瞪口呆的勝利」。


在軍事層面,藏南早在1962年就已經被「放棄」了;在外交層面,多年來關於藏南,中方的談判立場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定永久邊界。


按照這個原則,由於早在1962年就在軍事上「放棄」了藏南,一旦印度接受這一主張,藏南在軍事外交法理上均會被徹底「放棄」。


當然中方的談判立場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印度必須承認中國對阿克塞欽的主權,而由於下面將要說到的因素這對於印度並不是那麼簡單。



這裡我們要特別說明一下:

原本阿克賽欽是屬於克什米爾地區,並不屬於中國(當然宣傳上,那個必須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克什米爾鬥了很多年,而當時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共同對付印度的,所以巴基斯坦承認了中國對阿克賽欽的所有權,而阿克賽欽是新疆和西藏唯一的通道。



阿克賽欽地區是新藏公路(G219線)的必經之地,而且也是規劃中的新藏鐵路的必經之地。其實從新疆入藏,只有阿克賽欽這一個通道。否則,就只能翻越崑崙山脈了。



大家看看下面的新藏公路就知道這條道路有多麼的困難,如果丟掉阿克賽欽,那麼想要在哈喇崑崙上修建公路那幾乎就是天方夜譚。


從交通來說,阿克賽欽的地位遠高於藏南地區。


對於「棄藏南」,想來這裡有許多憤青朋友會義憤填膺,在他們看來,藏南「是我國青藏高原最肥沃的一塊土地,雨量充沛,亞熱帶氣候。


在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裡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而且,從人文地理來看,藏南屬於西藏是毫無疑問的,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風流神王」六世達賴就出生於山南。


因此這塊地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是不惜任何代價也要保住的.....


然而,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當年毛主席為何會在大勝之際突然撤軍,如此輕易地「放棄」了已經到手的藏南?


原因很簡單:那幫西方記者是「外行看熱鬧」,毛主席卻是「內行看門道」。


他之所以下令部隊迅速回撤到「麥克馬洪線」以北,是因為他明白:只要在山南再耽擱上十天半月,那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就會全軍覆沒。


軍事鬥爭,是「外行看裝備加上數人頭,內行看的則是後勤、後勤、後勤」。

在決定打1962年那一仗的北京香山會議上,周恩來特別囑咐的就是「一定要把後勤搞好,絕不能再象朝鮮戰爭那樣由於後勤的因素增加部隊的傷亡」。


在綿延的青藏高原與巍峨的喜馬拉雅山上能保證大兵團作戰的後勤支持,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奇蹟。


然而,毛主席和周恩來清楚地知道,這個奇蹟只能保持兩個月。


麥線背後是海拔數千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脈, 關山重重。印度洋暖濕氣流沿山而上,冬季大雪封山, 夏天暴雨傾盆。


我軍進入麥線以南作戰, 一年裡八至十個月沒有可靠的後勤,唯一的空當就是秋天那短短兩個月。


事實上,1962年的那場戰爭從發動到結束也就是不過兩個月,中國軍隊最充分地利用了西藏自然條件留下的那個寶貴的唯一的窗口。


很多人沒有去過西藏,也沒有看過地形圖,所以不知道那地方的自然條件有多惡劣——在全國其它地方還很溫暖,甚至炎熱的時候,那裡也是白雪皚皚。



在1962年中印戰爭的前線,雪片般傳來的捷報,卻並不能改變山南的地理條件。


西藏高不可攀的「天」才是我軍最大的敵人,才是真正不可逾越的障礙。

只要一過11月,鋪天蓋地的大雪就將切斷18軍在藏南的後路,使剛剛見證了我軍輝煌勝利的藏南變成一片軍事死地。


對於那些迷信「不惜一切代價」就可以克服天塹的朋友們,這裡有兩個故事與你們分享:藏南處於我方控制之下的墨脫是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



上世紀八十年代,不知哪位領導搞的拍腦袋工程,非要修通一條路進去,為西藏自治區成立多少周年獻禮。


那條公路居然真修通了,還開了一輛汽車進去——那輛車至今還在墨脫——車剛開進去沒幾天,一場山洪引發了泥石流大爆發,隨著滾滾泥石轟然而下,剛剛修通的公路短短几小時內即告徹底全毀。


汽車不能通,那麼飛機呢?


由於沒有條件修機場,只能是用直升機了。


同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尚處中美關係的蜜月時期,專門為改善青藏高原上的運輸條件從美國進口了一批UH60「黑鷹」直升機。


沒過多久,一架「黑鷹」飛墨脫時遭遇山間強氣流襲擊,所幸飛行員反應敏捷才倖免墜毀。


但回到基地後,瞠目結舌的維護人員發現直升機堅固的金屬尾梁竟被生生拉長了整整一公尺!


最終鑒定結論是無法維修,整機報廢。


這就是西藏高不可攀的「天」,這就是我軍在藏南需要面對的可怖的自然環境!至於大自然的威力有多大,相信2008年512的汶川大地震已經給我們演示得足夠清楚了!


無怪乎,劉伯承元帥曾感嘆:「能在那裡駐紮下去的,已經不是人,而是一群靈與肉鑄就的鋼筋水泥!」


試問那些大叫大嚷「不惜一切代價」,「朝藏南移民幾百萬」的人們,你們有準備到那裡扛一天的槍站一天的崗嗎?


就算你們有準備,你們有那本事嗎?


自己做不到的,就別要求別人!


任何一個有基本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承認,在後路如此之不可靠的地形下駐軍甚至作戰絕對是犯了兵家大忌。


因此毛主席在1962年攻擊得手後迅速地把部隊撤回來,是一個軍事家精準的計算,絕不是那些看了平面圖就哇哇叫,都不知道去看看等高線的酸文人可比的。



然而這卻又引出了下一個問題:既然明知道打下了也守不住,為何還要打這一仗呢?


答案只能是:1962年的那場戰爭,根本就不是為了藏南那9萬平方公里打的。


「邊界爭端」,「自衛反擊」,不過是為了爭取輿論與國內動員的宣傳而已,可笑的是多年以後許多人卻把宣傳當了真。


從軍事分析的角度看,當年印度在邊界上搞些摩擦撈些小便宜是真,但挑起軍師兵團級大戰的可能性卻等於零。


最有力的反證就是:

如果印度真要打的話,那是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偏偏非要把戰事選擇在對方僅有的後勤線開放的那兩個月里。


換言之,當年的戰鬥完全是中方主動發起,中方主動結束。


而對於打這一仗的目標,毛主席在香山會議上說得非常清楚:「

起碼要保證三十年的和平

」。


三十年的和平用來幹什麼呢?


用來消化西藏,用來確保對西藏的絕對控制。


當這三十年過去時,毛主席設定的目標已基本達到。


事實上,和平維持了不止三十年,一直到中國修通了青藏鐵路。這條鐵路的修通才是那場戰爭真正的重大意義之所在。



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毛主席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收復藏南」,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藏南不可守,更因為他清楚地知道那場戰爭是在爭奪整個西藏,而不是什麼邊境領土爭議。


說起來,也只有整個西藏幾百萬平方公里那麼大的賭注,才值得跟印度打那麼一場大仗!


這裡要特別提一句:

鑒於藏南是西藏最大的糧倉,倘若藏南被保留在西藏手裡,西藏也就基本擁有了糧食自給的能力, 而在藏獨遠未肅清之際,這就意味著中央會失去節制西藏的一張極有用的王牌。


西藏問題,大患不在外而在於內。


對於中國的西藏,最大的威脅不在藏南,更不在新德里,而是就在拉薩。


這一點必須切記!


當然,所謂「放棄」藏南是暫時的,只不過這個「暫時」恐怕是要長達幾十年。




在此期間,由於印度方面的原因,中印之間是無法就邊界問題談出結果的。而由於邊界始終未定,藏南的領土爭議是一直存在的,這是藏南問題的第一個大利好。


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定永久邊界意味著承認「阿魯納恰爾邦(藏南)」的存在,印度無疑是撈了大便宜,然而作為交換條件的承認阿克塞欽屬於中國卻是印度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


第一,印度政黨林立,任何在邊界問題上的「妥協退讓屈膝投降」都會引發一場政治大風暴,導致政府倒台;


第二,在軍事上,西藏對於中國是邊陲,對印度首都新德里與大城市孟買加爾各答卻是近在咫尺,作為戰略要地阿克塞欽的歸屬,直接關係到印度首都的安全。


第三,也是最重要但卻最不為國人所知的,

中印在西線的領土爭端其實遠不止阿克塞欽,還直接牽涉到印度與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的領土爭端。



按照印度的說法,整個克什米爾都屬於印度,因此印度不承認巴基斯坦在其克什米爾實際控制區與中國的劃界,而且印度還認為巴基斯坦為了換取中國的支持,把大片屬於印度的土地「非法割讓」給了中國。



因為有了這麼一層,

中方的「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定永久邊界」實際上就無異於要求印度永久承認克什米爾的「分裂分治」。


這從立國之本的高度,簡直是在要印度的命!


要知道,克什米爾對於印度來說,就跟台灣對於中國差不多.....


藏南問題的第二大利好就是:雖然藏南對於我軍是常規戰爭之死地,但只要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修建了大型水壩,局勢便立即顛倒,屆時藏南對於印度就成了大規模水攻之死地:高達幾千米的自然落差,多達幾百億立方米的大水,倘若放水一淹,就別說什麼阿魯納恰爾邦的幾百萬人口了, 就連下游的孟加拉恐也將遭池魚之殃而淪為人工魚塘.....



藏南問題的第三大利好,也是最為根本性的一條,在於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遠遠超出印度,而且在印度周邊的布局已相當深入,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遏制之局。


曾有印人抨擊說:中國高調反對西方對其的所謂遏制,但西方對中國並沒有什麼真正的遏制,而未受世界關注的是,中國對印度才是實行了有條不紊嚴密布局的遏制政策。



從根本上講,在英國殖民者來到南亞次大陸前,印度不過是一個地理概念而已,那裡存在的是一大堆操著千奇百怪鳥語的土邦,根本沒有一個以印度的名義進行統治的國家政府。


二戰後離開南亞次大陸時,英國殖民者留下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但也留下了一套議會下院多數加專職公務員的英式管理機制。


儘管如此,印度的統治體系從根本上仍然是鬆散的,無法為長期在安全與經濟領域同時展開的競賽凝聚國力。


當這樣的競爭達到相當的強度並持續相當的時間時,印度比前蘇聯更容易陷入內亂乃至分裂。


因此,想要最終收回藏南,就要為印度準備一個「蘇聯解體」式的方案。


印度解體後「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就會在文化歸屬的拉動、水攻威脅的恐懼、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很自然地回歸。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屆時我們已經成功地把藏文化徹底納入中華文化體系之內。


這個文化融合是需要時間的,而1962的戰爭加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的持續鬥爭,爭取到的正是時間。


現在很多人為了穩定中國周邊的局勢,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和平安全的環境,因此急於與印度解決邊界問題,甚至不惜犧牲一些國土利益來換取邊界的穩定,這種做法從短期來看對中國經濟有利,但從長期來看卻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會造成嚴重的惡果。


要解決中印的邊界問題,不能只從邊界糾紛的局部看問題,而要從中國和印度的國家的戰略高度看問題,中印邊界的這幾塊地的歸屬關係到中國和印度的長期的國家利益和國力的漲縮。


現在中印的爭議領土主要是東部的藏南和達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賽欽,現在中國擁有西部的阿克賽欽,而印度侵佔著東部的藏南和達旺。



阿克賽欽海拔高資源貧乏非常荒涼,而東部的藏南和達旺地勢低,氣候宜人,各種資源異常豐富,是西藏最富饒的地區。


因此許多人認為以前中國在中印戰爭獲勝後擁有非常荒涼的阿克賽欽而放棄藏南和達旺是一個重大失誤。


因此許多人在解決中印邊界的問題上要求現在中印交換領土,中國放棄荒涼的阿克賽欽而取得達旺和藏南,其實這些人沒有深刻認識到這幾塊土地對中印整個國家利益的影響。


東部的藏南和達旺雖然富饒,但它的最大缺陷是易攻難守。


如果當時中國在取得邊界戰爭勝利後留在東部的藏南和達旺不退的話,將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藏南和達旺緊鄰印度的平原地區,印度會很容易集結大量的軍隊對藏南和達旺進行攻擊,而藏南和達旺與西藏的中心地區間的交通極其不發達,更不說遠離中國的內地了。


因此,中國要及時調集大量軍隊到藏南和達旺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一時靠中國軍人的勇敢和犧牲守住了藏南和達旺,長期在藏南和達旺征戰也會嚴重影響中國的國力。


印度和越南等小國不同,它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對小國我們可以一次性重擊叫它很多年都不敢出聲。


但對印度這樣的大國則不然,即使它被擊敗了一次,但它可以很快又集結大量軍隊捲土重來,而且藏南和達旺離它的平原近,因此它的軍隊調動和後勤保障都非常容易。



而藏南和達旺遠離中國內地,中國的軍隊調動和後勤保障卻非常困難,中國要在藏南和達旺與印度進行長期的拉鋸式的爭奪戰爭會嚴重消耗中國的國力,而且在中國要在藏南和達旺與印度進行長期的拉鋸式的爭奪戰爭也不符合中國的戰略要求。


中國當前的戰略是東防美日,西穩中亞,把西南做為中國的大後方,因此穩定西南大後方是中國的戰略要求,而中國要在藏南和達旺與印度進行長期的拉鋸式的爭奪戰爭會使西藏和四川雲南長期處於臨戰的最前沿,使中國的大後方變成了前線,中國的戰略後方縮後到了湖南湖北,會造成中國的長期的不穩定,更會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


因此,62年勝利後放棄藏南和達旺從整個中國的國家利益來說是明智的。


和藏南和達旺相反,堅守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高明之處,阿克賽欽雖然非常荒涼但它的地勢非常重要。


看看地圖就可以知道了,它居於中亞的制高點,緊臨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它的地理優勢遠甚於藏南和達旺。



如果說藏南和達旺是兩塊肥肉,而阿克賽欽就是中亞的鎮妖塔和刺向印度心臟的利劍。


一旦中印發生戰爭,中國的重裝部隊從阿克賽欽衝下來,可以輕易而舉的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再勢如破竹得南下橫掃孟買等印度經濟中心地區,使印度再次戰敗。


而且阿克賽欽緊臨印巴爭議地區,在印巴戰爭爆發時可以有力地支持巴方,讓印度戰而不勝,陷入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


因此阿克賽欽是高懸在印度頭上的一把利劍,中國所擁有的這把劍可以輕易的置強敵於死地,印度也清楚這點,所以它多次要求中國把阿克賽欽給它,就是想避免被這劍刺中心臟。


同時,阿克賽欽是中亞的制高點,居高俯視中亞各國,進可以制服中亞各國,退可抵擋中亞各種勢力的滲入,就是由於中國擁有阿克賽欽。


所以,幾十年來不管印度怎麼發展軍事,它都處在被動防守,阿克賽欽牢牢控制著印度,保證了中國西南後方和新疆的幾十年的安全,同時牽制了印度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大大延緩了印度的發展。


因此,別看阿克賽欽荒涼,但從國家的整體利益來看,它的價值遠遠高於藏南和達旺——阿克賽欽一寸土地抵得上藏南和達旺的一丈土地,為了吃到藏南和達旺這塊肥肉,中國會掉很多肉,但握有阿克賽欽這把利劍,印度就永遠受制於中國。


因此當年毛主席主席放棄藏南和達旺而堅決守住阿克賽欽,體現了一個偉人不同凡人的戰略眼光。


和他相比,現在那些主張放棄阿克賽欽而要回藏南和達旺的人真的是鼠目寸光的平凡之輩。


有人認為現在是要和平發展,要和周邊國家和睦相處,所以阿克賽欽不重要了,可以放棄了。


這種人太天真了,

當今這個世界雖然經濟高度發達,和平成了主題,但這個世界從本質來說還是個弱肉強食的叢林。


國家和國家間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較量一天都沒有停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


親兄弟都要鬧分家,朋友之間反目成仇的事就更多了,以前的蘇聯,阿爾巴尼亞,越南,給中國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所以任何時候自己的國家利益是最重要的。現在很多人急著要解決中印邊界問題,這種做法是危險的,是不合適的。


要清楚的看到現在的中印邊界現狀對中國是非常有利的,一個邊界問題就牽制了印度幾十年,浪費了印度大量的國力,使中國能安心的發展了幾十年。


只要這個現狀保持下去,在未來的幾十年印度還要被迫處於防守,被迫還要浪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


同時還有巴方牽制印度,因此在以後的幾十年內印度趕上中國都是不可能的,同時現在的中印邊界現狀對中國來說處於巨大的戰略優勢中,中國可以比較容易的制服印度,使得印度在今後的幾十年對中國都不會形成真正的威脅。


因此在邊界問題上,中國要有清楚的認識,在任何時候中國都要有戰略優勢,關係到中國國家戰略優勢的地方中國萬不可放棄,不然後患無窮。


所以在對印的策略上要抓住幾點:


一,阿克賽欽是中國威鎮中亞的制高點也是印度的命門,中國千萬不可放棄一寸阿克賽欽的土地;


二,巴基斯坦是牽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控制中亞的橋頭堡和穩定新疆的屏障。


因此,中國一定要保護和幫助巴基斯坦,有了它,中國在中亞和中東就有了根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科環宇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公布2018全球軍力排行榜,中國排第幾
那些年,中國從西方進口的武器

TAG:國科環宇 |